学习《弟子规》做忠于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学习《弟子规》讲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层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频繁发声,反映了新一届中央领导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更显示出了以精神文化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重要场合引用优秀传统经典,来教化大众,并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倡导爱国、文明、友善、和谐、诚信等道德理念,这既是对文化自信的表现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极力推崇。
《弟子规》一书本身就包含了很多崇礼向善、尊长爱幼、谦让诚信的理念,对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导向,尊老爱幼、遵纪守法、文明礼让、诚信友善、共建和谐等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教育大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将《弟子规》与大家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习惯相结合,引导大家在工作中遵章守纪、爱岗敬业,在家庭中孝老爱亲,在生活上文明礼让,更好地提升自我!一、《弟子规》简介学《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他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谁学的?小孩学的。
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弟子”的意思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单位指下一级;在社会中,指公民。
“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懂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共360句,1080字,全文共分为“总序、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共八章,加以演述,具体列了113件事,讲述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弟子规》八个篇章的大致内容:(一)《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二)《入则孝》百善孝为先。
本篇中心讲“孝”。
“孝”就是“善事父母”,是“立人之本”。
孝,使家庭凝聚。
家,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巩固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
“家,乃国之本”。
子孝双亲乐,家和万事兴。
一个不孝父母的人,何以爱人民、爱祖国?培养少年儿童以爱国主义为中心的民族精神,要从爱父母、爱家庭做起,逐步树立“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的荣辱观。
本篇重点说的是,子女在家对待父母呼唤、教导、训责时的态度;与父母相处时的礼仪;避免做出让父母担忧、伤心的事情以及父母有病、有过错甚至去世时表示孝敬的行为规范。
(三)《出则悌》【概述】“孝悌为仁之本”说的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做人的根本。
本篇中心讲“悌”。
“悌”应理解为兄弟姐妹之间要有爱心,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其次,因为“悌”是讲敬爱之礼的,因此,应将这种“礼”推而广之,在对待父母以外的长辈时,在与他人交往时,也应以这种敬爱之心去对待,做到长幼有序。
“爱人者人亦爱之,敬人者人亦敬之,助人者人亦助之。
”少年儿童时期学会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是成才必备的品质。
本篇内容讲的是怎样以手足之情对待兄弟姐妹,怎样以尊老之礼对待长辈。
(四)《谨》【概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本篇所讲的“谨”是谨慎的意思。
《弟子规》中具体指“弟子”在日常生活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可以说是立规矩。
这对人的一生都是十分有益的。
本篇详细叙述了要从小养成珍惜时间,注重仪容、仪表、起居的好习惯。
在行走、坐立、饮食、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修养。
本篇将“谨”的含义引申到珍爱生命、遵纪守法、尊重国际礼仪等现实生活规范之中。
(五)《信》【概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说的是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点。
“信”有两层含义:一是信誉,即取得别人对自己的信任;二是诚信,说话、办事对别人讲信用,说到做到,不失信。
本篇重点讲述了一个人要重承诺、弃市井;重德才,轻享乐;亲贤士,记善言;满招损,谦受益。
(六)《泛爱众》【概述】四海之内皆兄弟。
“泛爱众”说的是要有善良之心、慈爱之心,四海之内都是兄弟姐妹。
本篇更深一层的意思,是要以宽大的胸怀,平等待人;以包容之心,善待他人;以仁爱之心,乐于助人;以仁慈之心,热爱大自然。
(七)《亲仁》【概述】见贤思齐。
“亲仁”说的是亲近品德高尚的人。
这里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交友的原则和与什么人交友。
交友就是要把忠实诚信放在首位,要与正直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闻、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第二层意思是学习别人高尚的品德。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说的就是看见贤人,就要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应当反省自己看有没有跟他一样的错误。
做人要正直,有骨气,不溜须拍马,见风使舵。
(八)《余力学文》【概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人既要“笃志”有远大理想,又要“博学”有渊博的知识,勤于思考,不耻下问,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这是“余力学文”的真正含义。
本篇既讲了学习原则、学习态度,又讲了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告诉学生,保持整洁有序的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二、学习《弟子规》的重要意义第一部分我们讲述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可以说该书是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是教育大众做人的基础规范,讲述伦理道德和人生观,强调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的重要性,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的最佳读物。
因此,开展好《弟子规》的学习教育,既是找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点的表现,更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的生动实践,有利于强化职工文明行为养成,实现以规矩约束人,以亲情感化人,最终实现个人发展、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多重效果。
一、通过学习《弟子规》,提升大家的孝心与责任感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中,包含了很多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经典语句,对于提升职工的孝心,增强亲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让大家学习《弟子规》,目的就是通过提升职工的孝心,增强职工的家庭亲情感,进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
这里,我们就要理清孝心与责任的关系,也只有弄清了这个关系,职工的亲情感和责任感才会实现双提升。
二、通过学习《弟子规》,倡导文明与友善,提升大家的道德素质当前,党中央在全社会提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结合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倡导爱国、文明、友善、和谐、诚信等道德理念,这是提升职工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复兴的精神之撑,更是一个企业提升凝聚力,增强软实力,汇聚正能量的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引用优秀传统经典,来教化大众。
《弟子规》,就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民众教化的启蒙,其中包含了很多崇礼向善、尊长爱幼、谦让诚信的理念,对于提升职工的道德素质,教育职工崇德向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善,要从文明开始。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真、善、美,首先就要提升职工的文明素质,因此,我们开展《弟子规》,目的就是教育职工讲文明,懂礼仪,首孝悌,讲诚信,多做好事,多行善举。
三、通过学习《弟子规》,引导教育大家强化纪律和规矩意识从出台中央八项规定,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反“四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再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系列纪律和条例的密集出台,新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四个全面”战略的提出,可以说全面从严治党,中央的态度一贯坚决、举措强硬、力度空前、效果显著,掀开了习总书记治党、治国理政的新局面。
学习《弟子规》,就是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懂规矩,守规矩,在思想上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自觉遵守党章党规,在工作上遵章守纪,照章操作,严格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在生活上,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这样,人人都能按标准工作,守好做人的道理,把握做事的尺度,这样才能确保战斗力的充分发挥。
四、通过学习《弟子规》,引导教育大家理清单位、家庭与职工三者关系习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更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作为支队的一份子,既要共同努力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忠诚誓言,也要为了自己的家庭幸福而努力,既要顾“大家”,也要顾“小家”,要正确处理好单位、家庭与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者利益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正确把握这三者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大家”与“小家”的共赢。
《弟子规》,从个人的家庭教育入手,进而延伸到外出待人接物、为人处事,这是做人的基础教育,更是以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启蒙教材。
只有从提升自身修养开始,不断地运用好学习与应用、思考与想象、创新与创造、团结与总结这些关系,学以用为贵,用以活为贵,在学习实践的同时,还要加强思考与想象,思能生智,想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激发创新思想,进而提高工作的创造力,并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团结同事与朋友,增加人气,提升团结凝聚力和战斗力,最终才能为自己、为家庭、为企业的幸福和谐、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正能量。
此外,通过学习体会,不难发现,《弟子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有着实质上的相同性和目标上的一致性:(一)《弟子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和共同结晶,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理想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的传承,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民道德的价值准则。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进行的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由此可见,深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传统美德,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法。
而《弟子规》正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中“学而篇”的内容,依次阐述了求学者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弟子规》引经据典,集孔孟等圣贤的思想之大智慧,可以说是传统道德教育著作的纲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