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崛起而奋斗》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周恩来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一远大志向的过程,深入地体会周恩来树立志向的情感历程。
【教学难点】
1、培养理解、感受、表达、想象等能力。
:
2、通过重点字词句的理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法】讲解、引导
【学法】自学、、朗读、感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课文,简要说明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记述了周恩来小时候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事,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爱国情怀和远大志向。
)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原因是什么?
2、读中感悟,回答。
时间——1910年秋天
地点——课堂上
原因——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
3、“期待”的近义词是什么,并用它造一个句子。
同学们是怎样来回答的?
(二)学习二至五段
1、朗读2——5段,思考:魏校长的问题有几个人来回答,他们各是怎么说的?
2、指名回答。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其他同学当时是怎么回答的
生:汇报①……②……③……
——为家父而读书。
——为了光耀门楣而读书。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3、老师对三个同学回答的态度相同吗,分别是什么?(在书上画出来)
——听后微微一笑,没有回答。
——还是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浑身一振,好!好!这话讲得好!(大声称赞)
(点拨,引导:“浓眉大眼”是周恩来外形特征,“若有所思”、“郑重”是他的神态,这两个词说明周恩来的志向是经过认真慎重考虑的,确实是人生的志向绝不是说大话喊空话。
)
4、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校长认为周恩来回答的好?
(师在明理、挣钱、做官、吃饭、中华之崛起加上着重号)细细品读品读这几个词,比较一下这次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其他人读书都是为了自己,而周恩来是为了国家。
师:为了祖国什么?
周恩来读书是为国家振兴(相机板书)那周恩来为什么会下这雄心壮志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周恩来12岁那年,深深体会体会是什么原因让他立下这个伟大的目标。
5、讨论过去的中华和现在的中华有什么不同?
6、看图片,联系实际寻找答案中华怎样崛起?
7、理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意思。
8、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
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从而体会周恩来志向的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
9、看周恩来的图片,欣赏一代伟人风采。
10、老师寄语:赠送两句立志名言。
周恩来在他年仅13岁的时候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为了这个理想,为了这个志向,他努力的学习,发奋的读书,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袓国的强大,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因而深受人国人民的爱戴。
也希望大家能像他一样,从小立志,长大报国。
【板书设计】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志向远大心存人民
从小立志长大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