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理顺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座谈会经验交流材料之一快速理顺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开创红十字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滨州市红十字会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
现辖六县一区和一个经济开发区,9600平方公里,海岸线240公里,370万人。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持续保持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超越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29.0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43.79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5.12亿元。
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四年保持全省前三位、总量基本进入全省第二方阵。
实现了由欠发达到基本告别欠发达的历史性转变。
我会自独立建制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红会的具体指导下,强化机遇意识,紧紧抓住理顺县级管理体制这一重点难点问题,迎难而上,多措并举,强力推进,从今年3月到9月,六个月的时间全部完成了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理顺工作,彻底打破了瓶颈制约,促进了红十字事业的蓬勃发展。
省人大“一法一办法”视察组和省红会领导给予了高度评价:“滨州市红十字会的精神令人感动,滨州市红十字事业的发展令人振奋”。
一、基本做法(一)统一思想,把理顺县级管理体制放在全局工作的首位。
2006年7月24日,市编制委员会出台《关于明确市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等有关问题的通知》,10月工作人员陆续到位。
当时,开展工作缺乏基本的物质条件、基本的组织网络、基本的社会氛围,面对的是人生、地生、工作生的全新工作环境。
面对零起步的重重困难,我们没有气馁。
在省红会领导的具体指导下,组织全体人员到省内外先进地区学习工作经验,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在学习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反复探讨。
大家一致认为,红十字事业是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上的朝阳事业,一定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快速健康发展。
困难是暂时的,而且是大干小困难,小干大困难,不干全是困难。
只有迎难而上,才能开创红会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提出了“一切从零开始,实施二次创业,在无私奉献中实现人生最大价值”的口号,确立了“一年打基础,两年单项工作有突破,三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夯实一块基石,实施五大工程”的工作重点。
把健全红会基层组织网络作为发展红十字事业的基石下最大气力夯牢,并把理顺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放在首位,作为突破口来抓,以此为支点促进红会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争取政策支持,全面启动管理体制理顺工作。
我们根据省红会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理顺工作方案,经多次向市领导汇报,列入了市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的内容。
我们紧紧抓住这一宣传领导的难得机遇,精心准备汇报材料,并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形式,汇报了红十字运动的基本情况,红十字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重要作用,当前工作重点及措施。
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对我们提报的理顺体制、基层红会组织建设等四个重大问题和工作意见,全部采纳,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印发了会议纪要。
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
对理顺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意见》明确指出:“理顺体制是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各县区党委、政府要将理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尽快理顺红十字会管理体制。
各县区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合理确定其规格、机构、人员编制。
各县区政府要在办公场所、经费等方面切实给以保障。
”市红会精心研究制定了《关于理顺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指导方案》,对重要事项进行了具体界定,“各县区红十字会机关调整为县区政府领导联系的独立设置的群众团体机构。
为正科级单位,使用事业编制,50万人以上的县区编制7人,50万人以下的编制5人,参照公务员管理。
会长由县区政府分管县区长兼任,设主持日常工作的常务副会长、专职副会长各1名。
配备3—5名专职工作人员,内部设办公室、赈灾救济部两个科室。
”今年3月,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理顺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动员大会,副市长崔娅妮同志进行了专题安排部署。
崔市长强调指出:“各县区要把体制理顺工作作为当前一个时期的一把手工程,抓紧研究,尽快落实,确保上半年完成三个县区,年底全部完成体制理顺工作。
”(三)抓点带面,快速推进体制理顺工作。
在认真分析各县区经济情况和红十字会工作的基础上,确定邹平、滨城、无棣三个不同类型的县区为理顺体制工作的试点县区。
为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红会领导靠上抓,到三个县区宣传理顺体制的重要意义、标准和要求。
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得到了三县区党政一把手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邹平县委主要领导当即表示:“作为经济强县,在体制理顺上一定先行一步,带个好头。
”并把理顺体制列入了当前工作的重要日程,召开书记办公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体制理顺事宜,迅速下发了编制文件,精心选配红会领导班子,从乡镇和县委办公室选配了常务副会长和专职副会长。
从机构独立设置、下发编制文件,到人员、经费、办公场所、交通工具四到位,用了一个月的时间。
滨城区、无棣县的主要领导均高度重视,列入重要议程,快速推进,相继出台了理顺体制的编制文件,配齐了人员,召开了县区红十字会会员代表大会。
市政府及时召开了理顺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经验交流会,各县区长、红十字会副会长参加会议。
会上,邹平、滨城、无棣三个县区的分管县区长做了典型发言,介绍了自己的做法和经验,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也打消了部分县区对理顺体制的思想顾虑,推动了全市体制理顺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强化督导,确保体制理顺工作的按时完成。
在体制理顺过程中,我们坚持了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领导调度。
崔娅妮市长亲自调度,给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打电话16次,到县区检查指导体制理顺及红会工作9次。
二是强化行政督查。
通过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对各县区体制理顺情况,实行了月督查,季通报。
三是强化业务指导。
市红会跟踪具体指导。
对工作进度慢的县区,采用上门督促、打电话、发公函等形式,向党政主要领导重申理顺体制的重要意义、上级的要求和当前的工作形势,敦促行动较慢的县奋起直追。
四是强化舆论监督。
我们充分发挥市红会《简报》、网站和新闻媒体的作用,介绍先进县区的经验做法和整体推进情况,及时报送市六大班子和各县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通过多种形式的督导,促进了体制理顺工作又好又快的推进。
到今年9月份,我市8个县区全部理顺了红十字会管理体制,提前圆满完成了体制理顺的重点工作任务。
目前,6个县区做到了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办公场所五到位。
(五)借势发展,加快基层红会组织建设步伐。
在强势推进县级红会管理体制理顺的同时,采用抓点带面的方法,大力加强了基层红会组织建设。
市红会制定下发了《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的指导方案》,市直单位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由3—5名专兼职人员组成,会长由单位分管领导兼任,副会长由中层正职兼任,设1—3名兼职工作人员,红会办公室与单位办公室合署办公。
各县区红会出台了《乡镇办、县区直单位建立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的指导方案》,乡镇办红十字会会长由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兼任,副会长由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兼任,成员2—3人,红会办公室设在党政办公室,红会办公室主任由党政办副主任兼任,有专项活动经费,有规章制度,有档案资料。
经过市、县区红会的不懈努力,全市红会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突破进展。
市直71个单位建立了红会组织,县区直612个单位建立了红会组织,全市86个乡镇办全部建立了红会组织。
村级红会组织建设已在邹平、滨城、无棣三个县区进行试点,探索规律,积累经验。
为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完善的组织网络创造条件。
二、主要体会(一)领导重视是理顺管理体制的关键。
在全国压缩机构、精简人员的大背景下,理顺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能否顺利进行,领导重视是关键。
在我市管理体制理顺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大的环境、重大政策、具体工作上都给予了特别关注和大力支持。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红十字事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是社会保障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市委、市政府把红十字事业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了2007年100项重点工作,列入了年度考核。
在严格会议日制度的情况下,市委主要领导对我会召开的理顺体制动员大会给予特批,破例在非会议日召开,破例由市委办公室下发会议通知。
市委书记孙德汉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军分区等六大班子的领导以实际行动支持红十字会的工作,今年以来,共参加红会组织开展的募捐救助等公益活动12次。
在市领导的带动下,我市很快形成了关心、支持、帮助红十字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为加快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理顺步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党委、政府的直接推动,是理顺体制和红十字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二)当好参谋是理顺体制的基础。
当好高参,及时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是理顺体制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我们把体制理顺分为启动、试点、攻坚三个阶段。
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精心确定向领导提报的情况。
启动工作前,我们及时整理体制理顺的依据上报有关领导,认真研究制定了理顺县级红十字会管理体制的方案和指导方案。
在体制理顺的过程中,红十字简报、网站共刊发关于体制理顺的文章20多篇,准确反映各县区工作的进展情况,报送市六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使他们及时掌握工作动态,为有针对性的检查、指导、调度工作,解决问题,提供第一手材料。
从而,保证了体制理顺工作的健康顺利进行。
(三)部门支持是理顺体制的重要条件。
体制理顺、红会组建和红十字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我们把争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做好方方面面的协调工作,得到了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市政府办公室及时印发了关于理顺体制、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的政府常务会议纪要,出台了《关于加强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市委办公室为我们下发了理顺体制动员大会的会议通知;人事编制部门对机构设立、增编进人等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做到了特事特办,急事先办;财政部门及时拨付办公经费。
卫生、组织部门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工会、机关工委、团委等八个部门联合发起了“博爱在滨州”大型募捐救助活动倡议。
各部门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加快了体制理顺和基层组织建设的进程,为红十字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四)配强县区红十字会领导班子是理顺体制的重点。
领导班子的素质,决定着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配强领导班子是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大计。
在理顺体制的过程中,我们把配强县区红十字会领导班子作为重点,制定了红会班子成员的选配标准:热爱红十字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综合协调能力强,大专以上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