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2015年版)(结构)

汇报后修改《住宅设计要求与标准》(2015年版)(结构)

目录
三结构 (2)
(一)总则 (2)
(二)地上主体部分 (2)
三结构
(一) 总则
1. 结构设计应在满足建筑使用要求、结构安全及耐久性要求前提下,按照最经济的原
则进行全面控制。

2. 结构设计应执行国家规范、地方规范,规范中强制性条文(包括“应”执行的条文)
应严格执行,规范中建议性条文(如“宜”“可”执行的条文)可实际情况执行,地基基础规范中当国家规范与地方规范不一致时按地方规范执行。

3. 本设计要求及标准均采用建筑标高系统;本篇中 H均指建筑标高。

(二) 地上主体部分
1剪力墙、柱布置
1.1剪力墙、柱尽量扁平,不突出砖墙面。

应注意墙厚对卫生间和厨房的建筑使用功能
的影响。

1.2剪力墙、柱收截面, 外围墙柱原则上收室内边。

1.3剪力墙、柱布置时,不影响建筑门窗的设置,如靠近窗洞口,且距离门窗侧不大于
100mm时,剪力墙、柱端延至开窗侧端。

1.4客厅、餐厅、主卧、次卧窗跺≤400mm(从室内墙边算起),同时满足计算要求,建
筑有特别要求的除外。

2梁布置
2.1大堂顶部完整空间内不宜露梁,以保持顶部空间完整。

2.2电梯厅内原则上不得露梁。

2.3户内梁布置时,梁不应穿越客餐一体厅,客厅、餐厅、房,以保证各功能空间完整及
美观。

独立客厅与独立餐厅间的梁,应优先采用暗梁,设明梁时,梁高不得超过400mm。

梁不宜穿越厨、厕、阳台,如有穿越的梁,高不得超过450mm。

梁不宜穿越门洞正上方。

2.4户内梁不露出梁角线的优先顺序:客厅—餐厅-主卧室—次卧室—内走道—其它空间。

2.5.1卫生间不做沉箱时,结构降板80mm(结构板面标高为H-h-0.08m,H为客厅建筑完成面标高,h为客厅装修层厚度),周边次梁梁高按最经济原则控制。

无沉箱卫生间边梁大样(非采暖地区)
无沉箱卫生间边梁大样(采暖地区) 2.5.2卫生间做沉箱时,周边次梁梁底宜平沉箱板底。

有沉箱卫生间边梁,梁底平板底大样(非采暖地区)
有沉箱卫生间边梁,梁底平板底大样(采暖地区)
2.6有覆土的大露台处:
考虑结构沉箱,周边次梁及沉箱内反梁梁底平沉箱板底;沉箱内尽量少做反梁,以满足园林设计需要,沉箱内上反梁面标高不得高于H-0.15m,反梁应预留套管排水。

2.7门窗洞口顶处梁底标高不得低于门窗洞口顶面标高。

2.7.1设排气孔的卫生间窗顶梁底标高必须等于门窗洞口顶标高,设排气孔的有沉箱卫
生间窗顶梁最小梁高为沉箱高度+350mm。

设排气孔的无沉箱卫生间窗顶梁预留示意图
设排气孔的无沉箱卫生间窗顶梁预留示意图
2.7.2厅出阳台门顶梁梁底应平建筑门顶,在满足结构计算情况下,取最小值,以利于
厅采光。

厅出阳台门顶梁梁高示意
2.7.3标准层电梯门洞顶梁底标高应不低于电梯洞口顶标高。

2.7.4门窗洞口处过梁做法:
结构计算梁高与门(窗)顶距离>200mm时,结构梁高可按计算确定,门(窗)顶可用门(窗)过梁处理;其余情况按第2.7.5和2.7.6条执行。

2.7.5外圈窗梁高按以下原则控制:夏热冬暖、夏热冬冷、温和地区项目建筑外圈梁高为700mm;
寒冷地区、严寒地区项目建筑外圈梁高为630mm;哈尔滨、长春、沈阳地区项目北向外圈梁高为480mm。

2.7.6门洞顶梁底标高控制:
2.7.6.1当墙厚同梁宽时,梁底标高不低于门洞顶标高
2.7.6.2当墙厚小于梁宽时
(1)卫生间门洞顶梁,梁底标高应不低于门洞顶标高+100mm;
(2)厨房门洞顶梁,梁底标高应不低于门洞顶标高+100mm,梁高建议采用400mm(严寒地区2.9m层高时建议采用350mm)。

(3)其余部位门洞顶梁,梁底标高应不低于门洞顶标高+50mm。

2.7.6.3当梁底标高高于门洞顶标高时,采用下挂板与梁同时浇筑。

2.8户内走道上方梁高尽可能小,3米层高时,不得大于600mm;2.95米层高时,不得大于550mm。

2.9非封闭阳台封口梁原则上采用400mm高,封闭阳台封口梁原则上采用600mm高,各地有
特殊要求的除外。

2.10 楼梯起步梁和平台梁高度应满足建筑净高要求。

建筑外墙开窗处不应有梯梁和梯柱穿越。

2.11 两层中空厅的上空不得有梁穿越;通窗处不得有梁和柱穿越。

3板布置
3.1各功能空间结构面标高及建筑完成面标高关系按建筑要求。

3.2如大堂、厅、房顶部须有局部沉板时,只局部沉板,不需为了保证整个板底水平而
全部沉板;沉板边梁不宜突出沉板底。

3.3住宅下层为变压器房时,本层板需做双层结构板,双层板间须填充保温隔热层;卧
室、客厅、厨房和餐厅上层为非本户卫生间时,其顶板需做双层结构板。

3.4结构板厚度应根据板跨采用经济合理的板厚。

3.5斜屋面水平梁板的设置
(1)原则上不设水平梁板,建筑要求除外;
(2)如结构计算需要设置水平梁时,可考虑设置斜屋面下水平梁,水平梁的设置位置应协调建筑确定,尽量设置在有墙处;
(3)如结构计算需要设置水平板时,则必须上报集团设计成本质量控制中心审批。

3.6屋面、露台采用建筑找坡。

4防震缝设置
4.1 防震缝在±0.00以上开始设置。

4.2防震缝间距在满足结构平面规则性要求条件下尽可能按规范要求最大值设置。

原则上每栋之间均设防震缝,如两栋连体后结构平面规则且总长在规范要求防震缝间距最大值之内时,则两栋不设防震缝。

4.3防震缝宽按规范要求最小值设置。

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
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5其他
5.1防水防渗漏控制措施:
(1)卫生间隔墙处做200高(从厅房结构完成面开始算起)素混凝土反槛,宽同墙厚且与梁板一起浇筑;
(2)卫生间内管道井壁做200mm高(从结构面开始算起)素混凝土反槛,宽同墙厚且与梁板一起浇筑;
(3)出屋面和露台的墙体、出屋面管道井壁、女儿墙底部设置不低于350高(从屋面结构面开始算起)且高于建筑完成面150-250mm的钢筋混凝土反槛,与梁板一起浇筑。

5.2构造柱、圈梁、过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原则上采用C20,如当地有强制要求可采用C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