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训练——论证过程
一、《专注》
⑤专注催化成功。
现实中,人们并不缺乏雄心壮志以及奋斗毅力,但最终无所建树,因为他们没有始终专注于一个目标并为之奋斗。
我的一位同学,大学毕业后先在一所农村中学教书,他对这份工作并不热心,于是报考了研究生,惜乎名落孙山。
又去搞律师证,苦熬几年终于拿到了证书,然后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
因为刚入行,没名气,接不到案子,所以没过多久,他又跑到一个亲戚开的装潢公司做事去了。
最近听说他又回到那所中学。
我这位同学奋斗多年最终又回到起点,糟就糟在没有专注在一个点上,空耗了半生的光阴和精力。
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有着可以投资房地产、金融业等其它行业的多种选择,但他始终专注于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开发,从而使微软事业长盛不衰,不仅获得了巨大财富,更赢得了崇高声誉。
请你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
二、《从容面对挫折》
③有些挫折可能让人致命,却也可能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生活中,挫折是难免的,农民会遇到自然灾害而颗粒无收,工人会因为企业经营困难而下岗,机关干部也会面临精简机构而裁员。
但是,也可能是幸运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困难只能吓倒懦夫,而胜利永远属于敢于攀登高峰的人。
历史上一帆风顺而又大有成就的人实在少见。
真正出类拔萃的人,大多数是那些历尽艰辛,在挫折中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在逆境中不懈地奋斗的人。
孔子从小生活贫寒,但他孜孜不倦地求学,最终成为著名的思想家;司马迁因李陵事件而蒙受人生灾祸,忍辱著《史记》,留下了一部宏伟巨著。
还有屈原、贝多芬、邓小平、张海迪等,无不经历了种种坎坷、磨难和挫折。
艰难的环境确实会使很多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但在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
这就是所谓的挫折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它也有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三、《微笑》
⑤把微笑留给伤害我们的人,是一种人际关系的艺术,是一种生存智慧。
它一方面解放了自己,使自己不至于因别人的伤害而耿耿于怀,黯然神伤。
因为我们把微笑洒向别人时,也把微笑留在了自己的心田,放松了自己心头的压力和重负,从而更快乐的集中精力去干那些于人生有益的事情。
另一方面也缓和了人际矛盾,赢取了主动权,赢得了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对我们重新审视和对自我言行的检查,为化解矛盾奠定了基础,从而使自己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有利于创造一个颇为融洽的人际环境。
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
四、《论只“看”不“读”》
⑤咀嚼,思考,都是要花一点力气的:真正花了力气,才能真正有所得。
基于此,我想,一些古典名著的传播,不仅不能以被改编成电视剧为满足,即使在出版上,也不宜过多
地在通俗化上下功夫。
当前,有些文言经典作品先被白话翻译;翻译不足,则进行改写;改写不足,则进行图解,由读改成看。
应该说,用心是好的,是为了使古典名著更多地流行;但在这方面过量倾注热情的结果,使经典名著变成了失去原味的通俗读本。
读者虽然可以快速直接地进入某些故事,但是却领略不到原书的一些深邃内蕴与语言魅力。
那些弱化了读者咀嚼能力的通俗化、图解化的工作,可能最终堵塞了读者通向经典文化的道路,这个问题不能不重视。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大声疾呼要咀嚼文义,为学者不可只看不读。
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
五、《做人要厚道》
②人家待人,以利已为恩怨,我待人,以利人为取舍,是为厚道;人以地位升沉为亲疏,我以人品厚道和感情真假为远近,是为厚道;人以得失为得失,我以善恶为善恶,是为厚道。
厚道,在你的身边,朋友亲人有难,你会义无反顾地去帮助他们。
甚至当别人误会你时,怨恨你时,你也依然以德报怨,这样,误会你的人也会被你折服,被你的厚道所震撼。
厚道让人依赖,让人踏实,让人感动。
作为朋友,可交;作为同学,可信;作为老师,可敬。
厚道人不会算计你,厚道人不会欺骗你,厚道人不会出卖你。
地基愈厚,愈能载高,基石愈厚,愈能负重;湖床愈厚,愈能纳深;人性愈厚,愈能受众。
③刘翠霞是评剧“四大流派”之一的刘派创始人,上世纪30年代名噪津门。
一次,她在后台刚化好妆,正要去穿戏衣,被一位搬布景的美工给撞倒了。
她二话没说,赶忙去补妆。
散戏后,她到处找那个美工,有人告诉她那个美工被吓跑了。
她听了非常着急,立马吩咐人去找。
找回后,她扶起跪在自己面前的美工,和颜悦色地说:“我找你回来,是向你道歉,是我未留心,碍了你搬景的道。
”美工听了十分感动。
在世俗眼里,名角被普通的美工给撞倒了,这还了得?然而,刘翠霞宽容,不刻薄,她非但没出口伤人,反而诚恳地给人赔礼道歉,刘翠霞的为人厚道的品德凸显了出来。
简要分析②③两段的论证过程。
六、《自信成就辉煌》
⑥自信成就辉煌的灵魂是求实进取。
自信不是目的,而是认识规律、发现规律、学习规律、依据规律,从而攀岩而上,登高赋新。
扔掉“自负感”,克服“自傲症”,这是态度上的求实进取。
当然,自信决不是自封,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向强者学习,化强者的优势为自己的优势,既不固步自封,又不安于小成。
这种自信,只有实事求是之意,毫无刚愎自用之心。
也正因为如此,行动上要而是踏踏实实、自自然然,带着自信学别人,只有这样,才能遇到突变不惊慌,无故加之不震怒。
请你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论证过程。
七、《幸福的底线》
④他们实际上都是在为幸福画底线,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底线也就各有不同。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
一个总是觉得很痛苦的人,往往就是把幸福的底线画得太高的人,期望值过高,欲望太大,结果与现实产生较大差距,于是痛苦就降临了。
譬如说,一个把幸福底线画在得诺贝尔奖上的作家,志向固然远大可敬,但他这一辈子都很难有幸福感,因为这种机会太渺茫了;而一个经常发表小豆腐块文章的业余作家,却常常志得意满,感觉良好,因为他的底线是:文章能发表就是幸福,不拘长短。
一个把幸福底线画在富可敌国上的大款,很难心想事成,自然也就无法快乐,哪怕他已经富甲一方;反倒不如那些出大力挣小钱的民工心情愉快,了无挂碍。
所以,腰缠万贯的富翁未必就比家境小康的农夫幸福,身居高位的显贵不见得就比街头的小摊贩幸福。
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他们幸福底线不同,一个画得太高,很难实现,一个画得较低,很容易达到。
请你简要说明第④段的论证过程。
八、《书与人的随想》
③读书之后还要实践。
这里又用到了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你脚下不踏一梯,你的实践又能走出多远呢?古话说:读书明理。
谁掌握了真理谁就掌握了世界。
读书给人最大的智慧。
爱因斯坦在伽利略、牛顿之书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论,物理世界一下进入一个新纪元。
马克思穷读了他之前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一下子就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一个人只有当他借助书籍进入精神世界、洞察万物时,他才能跳出现实的局限,才有了时代和历史的意义。
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
九、《学会做人》
⑤倘若你是一个“损公利私”、“考虑自己总是比考虑别人多”,抑或是“一辈子损人利已的人”,那就危险了,你“做人”的资格,就值得怀疑了。
虽然你也有头脑、五官、四肢,但你只不过是一个徒具肉身,而缺乏高尚灵魂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贪官,那么,你就是蛀虫、硕鼠;如果你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那么,你就是变色龙;如果你把稻草说成金条,骗人上当,那么,你就是狡猾的狐狸;如果你一见权势人物,就点头哈腰,不讲原则,一味讨好,那么,你可能就是一条摇头摆尾的叭儿狗……正因为如此,人们对那些行为猥琐、心理阴暗、唯利是图、贪得无厌的人,称之为衣冠
禽兽,或者称之为禽兽不如。
选文第⑤段是怎样论述的?
十、《小议传统读书教育》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
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
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