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难点:别怕语法题,口诀来帮你
中考语法考查知识点包括词性、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复句类型及其结构关系等。
我们通过几道例题,编出几个口诀,方便大家学习。
词性判断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按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虚词是没有实在意义的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六类。
例1.(2016年山东德州卷)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的词性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秋天里,我喜欢芦花。
它生在细细的
(B)苇秆的上端,在日渐寒冽的风里不停地
(C)摇曳。
然而,从来没有一束芦花是被
(D)寒风吹落的。
【解析】
本题考查辨别词性的能力。
其中“(A)秋天”“(B)苇秆”“(D)寒风”都是名词,“(C)摇曳”是动词,所以选C项。
【“口诀”秘授】
对于众多词语,有些确实较难区分,不妨借助下面口诀判断:
有些词类难区分,
典型特点要记清:
动形加不名不行,
动能加甭形加很;
连词前后能调换,
介词前后调不成;
叹词总是单独用,
语气助词词后跟。
短语类型
短语,也叫词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组合而成的、能够独立运用语言单位。
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等五类类型。
例2.(2016年湖北黄冈卷)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A.“大国工匠”“记住乡愁”“精准扶贫”“履职尽责”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是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价值观是力量”。
C.“他一直不很喜欢《奔跑吧,兄弟》《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等类电视节目,从内心深处。
”这个句子中“从内心深处”充当状语。
……
【解析】
本题A项考查短语类型的判断:A项中“大国工匠”和“精准扶贫”都是偏正短语,“记住乡愁”是动宾短语,“履职尽责”并列短语,四个短语有两个相同,所以A 项是错误的。
另外,B项的句子主干是“精神追求是力量”,所以B项也是错误的。
C项的句子主干是“他不喜欢电视节目”,“从内心深处”是状语,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口诀”秘授】
对于短语结构类型的辨识,可以借助几个关键词来识别:
基本短语四类型,
嵌字不同可辨清:
并列能嵌“和、而、并”,
主谓能嵌“较、很、更”,
嵌“的”和“地”是偏正,
嵌“着、了、过”是动宾。
可以嵌“得”是补充,
出现“得”字更典型。
单句成分及提取
句子成分分为主干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表述句子的主要意义;
枝叶部分,包括定语、状语、补语,使句子所表达的意义更具体、形象。
找出句子的主干,就是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的中心语。
值得注意的是,在否定句中,作状语的否定副词“不、没有”等不能去掉,否则意义就会完全相反。
例3.(2016年陕西卷)请提取下句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随心所欲,不逾矩”是一个懂节制、能节制的人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
【解析】
本题以简答的形式呈现,考查考生句子主干的提取能力。
提取句子主干,就是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修饰成分,留下主语、谓语、宾语就是主干。
在这个句子中“随心所欲,不逾矩”是主语,“是”是谓语,“境界”是宾语,“一个懂节制、能节制的人所能够达到”“最高”用在宾语前,作定语。
所以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随心所欲,不逾矩’是境界”。
【“口诀”秘授】
应该说,句子成分的辨析与提取对初学者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借助下面“口诀”: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
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
逗号分开心有数。
还有助词来区分,
的定地状得字补。
复句类型及关系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叫复句。
在复句中,单句称为分句。
根据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初中学生应学会辨识以下八种类型:
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例4.(2016年山东泰安卷)下列语句的复句关系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并列复句)
B.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转折复句)
C.如果稼轩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假设复句)
D.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
(递进复句)【解析】
本题考查复句结构关系的判断能力。
解答时应分三个步骤:⑴总览全局,确定分句数目。
⑵理解全句语义,确立层次。
⑶辨析关联词语,依据搭配关系逐层分析。
综上所述,A项是错误的,应该是条件关系。
B、C、D三项是正确的,所以参考答案是A。
【“口诀”秘授】
辨析几种常见的复句类型,关键是借助关联词,可借助下面的口诀:
“不是”“而是”是并列,
“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
“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
“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
“只有”“只要”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