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IP专享】欧阳青 模电实验教案

【VIP专享】欧阳青 模电实验教案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实验课教案课程名称:模拟电路实验课程性质:实践课主讲教师:联系电话:E-MAIL:课时分配表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班级:10自动化1班实验标题分配课时备注1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22晶体管共射机单管放大器(一)23晶体管共射机单管放大器(二)24负反馈放大器(一)25负反馈放大器(二)26差动放大器(一)27差动放大器(二)28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Ⅰ)29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Ⅲ)210RC正弦波振动器211低频功率放大器(Ⅰ)212直流稳压电源(Ⅱ)—集成稳压器2课时合计24实验1一.实验名称: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二.实验目的1、掌握内容: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安表的使用;2、了解内容:示波器结构;三.实验课时:2学时四.实验仪器1.示波器;2.函数信号发生器;3.交流毫安表;五.实验原理(除实验知识外,还包括装置及使用方法介绍等)1.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交流毫伏表及频率计等。

它们和万用电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2.示波器:1)寻找扫描光迹,2)示波器显示方式,3)触发源选择,4)触发方式,5)扫描速率和Y轴灵敏度;六.实验内容与步骤1.用机内校正信号对示波器自检,读出幅度和频率,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

2.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信号参数;3.测量两波形间相位差;七.数据记录、处理及分析要求1.用机内校正信号对示波器自检,读出幅度和频率,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

2.用示波器和交流毫伏表测量信号参数,读出示波器测量的信号周期和频率,峰峰值,并计算有效值;3.测量两波形间相位差,由示波器读出两波形水平方向差距X,及信号周期XT,求出两波形的相位差,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八.注意事项1.函数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输出端不能短路;九.参考资料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张伯颐编;2.《模拟电子技术》刘波粒主编。

一.实验名称: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一)二.实验目的:1、掌握内容: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了解内容: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三.实验课时:2学时四.实验仪器1.+12直流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直流电压表,直流毫安表、频率计、万用表、晶体三极管;电阻和电容若干。

五.实验原理(除实验知识外,还包括装置及使用方法介绍等)1.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B1和R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六.实验内容与步骤1.静态工作点的测量;2.静态工作点的调试;3.测量放大倍数;七.数据记录、处理及分析要求1.静态工作点;3.静态工作点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八.注意事项1.在测量中应该注意,必须保持RL接入前后输入信号的大小不变;九.参考资料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张伯颐编;2.《模拟电子技术》刘波粒主编。

一.实验名称: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二)二.实验目的1、掌握内容: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2、了解内容:熟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三.实验课时:2学时四.实验仪器1.+12直流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直流电压表,直流毫安表、频率计、万用表、晶体三极管;电阻和电容若干。

五.实验原理(除实验知识外,还包括装置及使用方法介绍等)1.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

它的偏置电路采用RB1和RB2组成的分压电路,并在发射极中接有电阻RE,以稳定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当在放大器的输入端加入输入信号ui后,在放大器的输出端便可得到一个与ui相位相反,幅值被放大了的输出信号u0,从而实现了电压放大。

六.实验内容与步骤1.放大器动态指标测试;七.数据记录、处理及分析要求1.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2.测量不失真输出电压;3.测量输入、输出电阻;八.注意事项1.在测量中应该注意,必须保持RL接入前后输入信号的大小不变;九.参考资料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张伯颐编;2.《模拟电子技术》刘波粒主编。

一.实验名称:负反馈放大器(一)二.实验目的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三.实验课时:2学时四.实验仪器1、+12V直流电源2、函数信号发生器3、 双踪示波器4、频率计5、交流毫伏表6、直流电压表7、晶体三极管3DG6×2(β=50~100)或9011×2 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五.实验原理(除实验知识外,还包括装置及使用方法介绍等)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虽然它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但能在多方面改善放大器的动态指标,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和展宽通频带等。

因此,几乎所有的实用放大器都带有负反馈。

六.实验内容与步骤1.测量静态工作点;2.测试基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七.数据记录、处理及分析要求1.测量静态工作点;2.测试基本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八.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准确连线。

九.参考资料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张伯颐编;2.《模拟电子技术》刘波粒主编。

一.实验名称:负反馈放大器(二)二.实验目的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三.实验课时:2学时四.实验仪器1、+12V直流电源2、函数信号发生器3、 双踪示波器4、频率计5、交流毫伏表6、直流电压表7、晶体三极管3DG6×2(β=50~100)或9011×2 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五.实验原理(除实验知识外,还包括装置及使用方法介绍等)负反馈在电子电路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虽然它使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但能在多方面改善放大器的动态指标,如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和展宽通频带等。

因此,几乎所有的实用放大器都带有负反馈。

六.实验内容与步骤1.测试负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2.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七.数据记录、处理及分析要求1.测试负反馈放大器的各项性能指标;2.观察负反馈对非线性失真的改善;3.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八.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准确连线。

九.参考资料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张伯颐编;2.《模拟电子技术》刘波粒主编。

一.实验名称:差动放大器(一)二.实验目的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三.实验课时:2学时四.实验仪器1、±12V 直流电源2、函数信号发生器3、双踪示波器4、交流毫伏表5、直流电压表6、晶体三极管3DG6×3,要求T 1、T 2管特性参数一致。

(或9011×3)。

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五.实验原理(除实验知识外,还包括装置及使用方法介绍等)图6-1是差动放大器的基本结构。

当开关K 拨向右边时,构成具有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

它用晶体管恒流源代替发射极电阻R E ,可以进一步提高差动放大器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

图6-1 差动放大器实验电路1、静态工作点的估算(认为U B1=U B2≈0);EBEEE E R U U I -≈E C2C1I 21I I ==恒流源电路; E3BEEE CC 212E3C3R U )U (U R R R I I -++≈≈C3C1C1I 21I I ==2、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和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当差动放大器的射极电阻R E 足够大,或采用恒流源电路时,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d 由输出端方式决定,而与输入方式无关。

双端输出: R E =∞,R P 在中心位置时,Pbe B CiO d β)R (121r R βR △U △U A +++-==单端输出 ; d i C1d1A 21△U △U A ==d i C2d2A 21△U △U A -== 当输入共模信号时,若为单端输出,则有若为双端输出,在理想情况下0△U △U A iOC ==实际上由于元件不可能完全对称,因此A C 也不会绝对等于零。

3、 共模抑制比CMRR为了表征差动放大器对有用信号(差模信号)的放大作用和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通常用一个综合指标来衡量,即共模抑制比, 或cd A A CMRR =()dB A A20Log CMRR c d = 差动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可采用直流信号也可采用交流信号。

本实验由函数信号发生器提供频率f =1KHZ 的正弦信号作为输入信号。

六、实验内容与步骤按图6-1连接实验电路,开关K 拨向左边构成典型差动放大器。

1) 测量静态工作点ECEP be B C i C1C2C12R R)2R R 21β)((1r R βR △U △U A A -≈++++-=== ①调节放大器零点 信号源不接入。

将放大器输入端A、B与地短接,接通±12V直流电源,用直流电压表测量输出电压U O,调节调零电位器R P,使U O=0。

调节要仔细,力求准确。

②测量静态工作点2) 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断开直流电源,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接放大器输入A端,地端接放大器输入B 端构成单端输入方式,调节输入信号为频率f=1KHz的正弦信号,并使输出旋钮旋至零,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端(集电极C1或C2与地之间)。

接通±12V直流电源,逐渐增大输入电压U i(约100mV),在输出波形无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 U i,U C1,U C2,记入表6-2中,并观察u i,u C1,u C2之间的相位关系及U RE随U i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3) 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 将放大器A、B短接,信号源接A端与地之间,构成共模输入方式,调节输入信号f=1kHz,U i=1V,在输出电压无失真的情况下,测量U C1,U C2之值,并观察u i,u C1, u C2之间的相位关系及U RE随U i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七.数据记录、处理及分析要求1.测量静态工作点;2.测量差模电压放大倍数;3.测量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八.注意事项1.在实验过程中要正确连线。

九.参考资料1.《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张伯颐编;2.《模拟电子技术》刘波粒主编。

实验7一.实验名称:差动放大器(二)二.实验目的1、加深对差动放大器性能及特点的理解2、学习差动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三.实验课时:2学时四.实验仪器1、±12V直流电源2、函数信号发生器3、双踪示波器4、交流毫伏表5、直流电压表6、晶体三极管3DG6×3,要求T1、T2管特性参数一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