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五: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动态与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近些年来幼儿教育改革动态及发展趋势
2.理解近些年我国颁布的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文件等。
【教学重点】我国幼教改革发展动态
【教学难点】对颁布文件的理解,并结合幼儿教育实际运用。
【教学时数】2课时
一、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历程
1978年,教育部在普通教育司设立幼教特教处。
失去国家机关专职领导已达16年之久的幼教事业又有了行政领导机构。
1987年10月,在第一次全国幼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幼儿教育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都应重视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989年8月20日,国务院批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幼儿教育行政法规《幼儿园管理条例》,条例从宏观上调控了幼儿园的管理与发展。
1996年3月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了幼儿园的工作任务。
2001年9月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融入了新的教育理念,把幼儿园的教育划分为五大领域。
2003年,国家颁发了《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事业发展、教育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2010年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2010-2020年十年间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
同年11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 (又称“国十条”),对学前教育发展提出总体规划,并要求各地区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2年9月,我国首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正式公布,该标准将作为幼儿教师教育、培训、管理的重要依据。
2012年9月,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部颁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二、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呈现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幼儿教育通过自身的改革和实践,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质量在不断提高。
我国幼儿教育改革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重视幼儿教育的国际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加强了幼儿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教师赴外学习,观摩、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而幼儿园管理层也非常重视让教师外出学习。
中国有句古语“见多识广”,外出考察学习是提高教师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的一个好的途径。
同时,加强了对国外幼儿教育的研究,使得国外幼儿教育的先进经验在我国广为传播,为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以及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幼儿教育与社区和家庭的联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不断进步,社区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如何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已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
(三)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中国的幼儿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性。
在理论和实践中,强调在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的交往,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幼儿分享、公正等社会性行为。
(四)注重0-3岁右幼儿的早期教育
中国的幼儿教育机构将学龄前幼儿根据年龄分为0-3岁和3-6、7岁两个阶段,我国幼教工作者已经意识到3岁前幼儿的教育十分重要,也提出了“托幼一体化”的建议,托儿所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0-3岁右幼儿的早期教育将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五)幼儿教育理念的变革
儿童观、幼儿学习观和教育观的转变。
以往,我们总是习惯于把幼儿看做被
动的学习者,纵观《纲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他把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看做有积极主动学习愿望的人,幼儿是能够在一定环境中积极主动学习的。
以往的教育,教师只是习惯于注重把知识灌输给幼儿,而忽视幼儿的兴趣。
《纲要》明确指出,“要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要在“启发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采用各种教育方法、教学方式,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让幼儿通过自己努力、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自身内在能力,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这充分体现了幼儿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他强调满足孩子权利,着眼于为了每个幼儿的发展,以及教师幼儿的共同发展。
《纲要》的教育理念倡导的是“快乐学习”的方法在玩中学、学中玩,是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
以往教师的角色更偏向于定位为知识的传递者,全程参与和包办幼儿学习的全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耐心倾听。
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三、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现状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均GDP的发展状况,幼儿教育的发展速度与之不相适应,还不能完全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与国外相比国内幼儿教育状况却不乐观。
主要表现如下:
1.农村幼儿园的第入园率导致全国入园人数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1995年,全国幼儿园总数为18.04万所,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从1996年开始,我国幼儿园逐年减少,2001年出现大幅度减少。
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幼儿入园率已基本到达85%,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幼儿已全部入园,而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入园率偏低,有的地区幼儿学前一年的入园率还不到50%,从而导致全国入园率水平偏低。
2.多主体办园的局面基本形成
2001年教育部门办园和民办幼儿园比995年分别增加了9.2%和16.1%,教育部门办园增长缓慢,民办园数量增长速度比较快。
2001年民办幼儿园达6.22万所,在幼儿园数584.11万人,入园人数已占总数的21%。
社会力量办园正在
逐步上升成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的局面基本形成,为更多地学龄前幼儿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但各级地方政府对幼儿园的教育还不够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管理或撒手不管的状态。
3.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总体上稳步上升
幼儿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化程度总体上稳步上升。
2000年全国幼儿教师114.4万人,而专任教师为94.65万人,占74%。
城市幼儿教师数为44.6万人,农村幼儿教师数为69.8万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了72.99万人。
2001年一年间,专科以上毕业的教师就达到31.9%,这主要是由于一些中等师范和职业技术学校改制为专科而其幼师学生毕业人数大增的缘故。
因此,到2002年,幼儿教师的学历合格率猛增到93.82%。
2003年,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70.91万人,比2001年增长了7.9万人,增长幅度比较大,这说明那个幼儿教师队伍也在做向专业化。
大城乡差距大,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还不到40%,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幼儿教师是非公办教师,学历较低,而且稳定性也比较差,这对于幼儿比例较大的农村地区是极为不利的。
4.幼儿教育降费投入严重不足
1998年,幼儿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达到最高水平,也仅为1.36%.在1996。
-2002年间,幼儿教育经费进展教育总经费的1.3%左右,这与在幼儿园占全国普通教育总人数的9%的比例相比,经费的比例过小,政府对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还是明显不足的。
四、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发展趋势
1.注重普及学前教育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到2020年,我国将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
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大力支持和推进贫困地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发挥其对农村幼儿园的指导作用,带动农村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在提高普及率的同时确保教育质量。
2.幼儿教育将被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在我国,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在现阶段已经具备了可能性。
国家财政收入
有了稳步的提高,可以对幼儿教育这个公益性的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给与更多的资金投入。
3.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4.关注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
加快建立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教育相互衔接的发展性教师专业成长体系的步伐,着重对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课程衔接的有效性进行认真研究,以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5.幼儿教育交流合作的国际化台式将保持并进一步加强
随着地球村理念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也会进一步加强。
支持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展幼儿园骨干教师海外研修培训,支持扩大公派出国留学规模,以高校为主体举办学前教育国际间学术交流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