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构投资者与非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行为比较

机构投资者与非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行为比较

机构投资者与非机构投资者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行为比较文全治(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610031)摘要:比较分析我国股票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和非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方式、理念、手段,探讨和揭示其特点、问题和内在规律,进而为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非机构投资者股票市场投资行为投资理念Abstract: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investing behavior,mode,idea and measure in stock m arket between organization investor and non-organization investor.Discusses and show s up their characters,problems and internal rules.Expresses opinions about local stock market for its healthy development.Key words:Org anization investor Non-organization investor Stock market In-vestment Investing idea中图分类号:F830191在证券市场中,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股票市场和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体的股票市场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

近年来,在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战略指导下,我国股票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队伍迅速壮大起来。

可以这样说,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正从以散户为主体的市场向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的市场过渡,这将是一个深层次的骤变,更是一个历史性转变。

必将对中国的股票市场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998)1999年间,机构投资者的入市规模仅占当时流通市值的30%左右。

但是到了今年,这个数字已经跃升到55.7%。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底,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已超过6300亿元。

这个数字,已是1998年的2.8倍。

截至2004年3月,券商数量更是达到了146家之多。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股票市场,以券商、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正在成为股票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因此,研究和分析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样,比较和分析机构投资者和非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就显得异乎寻常的重要。

本文将利用国内广发证券的第一手数据资料,分别从交易行为、信息搜寻方式、委托代理关系以及资金实力诸方面来考察我国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与非机构投资者在行为方式上的不同特点,揭示我国股票市场的特点、问题和内在规律。

1机构投资者内涵的界定当人们提到机构投资者时,一般指的是券商、证券投资基金等投资实体。

但是,这样的界定不是十分精确、严格。

机构投资者和非机构投资者到底有哪些本质的不同呢?从严格意义的学术上讲,区别两者的标准应该是看是否拥有某种程度的市场势力(M arket Power)。

这是机构投资者和非机构投资者最基本和本质的差别,而不应该看其对象是否是券商或者是证券投资基金。

只要拥有市场势力的投资者就可以被看作是机构投资者,反之则是非机构投资者。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由于股票市场与商品市场是不同的,笔者所指的/市场势力0不仅仅指投资者拥有的财力对证券价格有影响力,还包括对市场中交易者的信息分布、投资理念、市场认同、踊跃参与等的影响力。

如果一家券商、证券投资基金没有以上所述的市场势力,则不能算作是机构投资者。

反之,如果个人或者非券商、非证券投资基金的实体投资者,只要拥有了市场势力,就可算做机构投资者。

按照Ky le(1984)中所引入的市场深度(Depth of market)概念,机构投资者面临的是一个/浅0市场,而非机构投资者面临的是一个/深0市场。

2机构投资者与非机构投资者交易行为的比较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特别是我国股票市场的现实,要想对某个证券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与非机构投资者之间交易行为的差异进行比较是比较困难的。

但是,对一个证券商或者某一个营业部交易后的数据库进行分析是可行的,能够区别出机构投资者和非机构投资者。

根据广发证券提供的第一手数据资料,笔者发现:对客户交易资料进行事后的分析,无法直接区分整个交易数据库中哪一笔交易来自机构投资者、哪一笔交易来自非机构投资者,直接讨论两类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异同也是比较困难的。

据此,笔者将资金实力作为一个显著可测的指标来作为区分投资者类型的粗略标准。

根据该标准,使用该证券公司经纪业务中的客户资料对客户做粗略区分,对两类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异同进行比较,笔者发现机构投资者和非机构投资者存在明显的不同。

第一,机构投资者与非机构投资者在交易活跃度方面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

通过对数据资料的分析,笔者看到:在我国股票市场上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活跃度要远远低于普通散户投资者(见表1)。

也就是说,非机构投资者的中小投资者往往频繁地进行交易。

这一点反映了两类投资者投资理念、交易策略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表12001年1-10月各类客户创造的手续费收入10万以下10-50万50-100万100万以上月平均资产量(元)2,581,511,050.784,341,351,818.671,535,309,409.715,721,066,726.51月平均手续费(元)5,909,448.406,529,224.422,502,829.826,613,152.51每万元资产所创造的手续费收入(元)22.8915.0416.3011.56数据来源:5广发证券经纪业务服务调查分析报告6从表1可以看出,交易最活跃的投资群体是10万元以下的投资群体。

从单位资产所创造的手续费来说,他们是最高的)))几乎是100万以上客户的两倍。

同样道理,相对于大户(近似地看作机构投资者的代表)来说的散户(可以看作非机构投资者)尽管资金量较小,但是买卖频繁、交易非常活跃。

第二,根据5广发证券经纪业务服务调查分析报告6的调查结果发现:机构投资者与非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分析方法和投资周期方面差异并不明显。

也就是说,尽管是不同的交易主体,尽管也存在着资金数量上的差异,但是他们采用的投资分析方法却没有明显的差异。

基本面分析法加技术面分析法几乎是所有投资者普遍使用的两种分析方法,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都把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作为首选的投资分析方法。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同的投资者对股票价值的判断都是以上市公司本身的基本素质为基础的,之后,再结合二级市场的价格变动情况来决定自己的投资对象和投资方向。

当然,还有一些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是以听讲座、看报刊、听传闻来决定自己的投资对象和投资方向则另当别论。

应当看到:在目前的股票市场上这类投资行为的群体人数也在逐步减少。

从投资周期来看,各类投资群体都没有显示出具有显著规律性的投资周期。

投资者都是根据各自风险把握的程度、利润预期的目标、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分析、对股票目前技术性的判断等各种情况的综合,来决定各自的投资对象、投资时机、投资周期。

不同的投资群体均把投资利润放在第一位,在投资周期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

第三,根据5广发证券经纪业务服务调查分析报告6的调查结果,笔者发现:大户、中户、小户、散户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的考虑因素是基本相同的。

所有的投资者均优先考虑收益性,其次考虑风险性,最后考虑证券的流动性。

不过,相对于小资金的投资者,大资金投资者在投资时较为理性和冷静,并不盲目追求高收益,而是追求在一定风险水平下获取最大的收益。

从该调查结果可以推测:机构投资者相对于非机构投资者更趋向于理性投资,风险意识和投资理念有别于非机构投资者。

由此可见,发展和壮大机构投资者的数量和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理性投资理念的发展。

第四,从信息收集成本和资金实力方面看,相对于非机构投资者来讲机构投资者具有明显的优势。

因为,不论机构投资者还是非机构投资者,搜集信息的成本几乎是固定的,而且资金量越多则分摊到单位资金上的信息成本就越低,所以,非机构投资者在信息的搜集上处于被动地位,非常缺乏主动搜集公司信息的动力、要求和行动。

另一方面,由于机构投资者与非机构投资者在资金实力上有着巨大的差别,由于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可以将分散的小额资金汇集成为大规模的投资资金,由于机构投资者在资金上具有规模效应,所以非机构投资者在资金实力和规模上根本不能和机构投资者相比,它们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第五,我国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与非机构投资者之间还存在着委托和代理的差异。

我国的投资基金或者券商很多都是兼营的性质,即:既代理又自营证券业务。

非机构投资者在委托的速度、信息的及时掌握等方面也弱于机构投资者。

另外在投资基金、券商等机构投资者的实际运作中,投资的目标是与基金经理的激励机制联系起来的,基金经理的努力程度或者说收益程度是和自己的收益多少成正比的,而且这种收益的多少也是有别于非机构投资者的;再者,非机构投资者在投资决断时心理压力的大于基金经理,而在投资资金数量的自由度上又小于基金经理。

3机构投资者与非机构投资者投资手法、操纵股价的比较一般而言,操纵股价属于市场操纵的范畴。

按照5新帕尔格雷夫货币与金融学词典6中/金融市场操纵0辞条的解释,/金融市场操纵是指这样一些活动,其目标是通过利用能导致-非自然(unnatural).市场价格的技术来改变金融证券的价格,常用的技术有虚假交易(w ashsales)或散布虚假的-市场.价格0。

Cherian和Jarrow(1995)认为:/粗略地讲,当个体(或群体)对企业股票的交易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股票价格使之对自己有利时,市场操纵就发生了0。

因此,操纵股价意味着存在某种影响市场价格的势力,从此意义出发,机构投资者与股价操纵有着天然的联系。

也就是说,机构投资者面临的是一个/浅市场0,非机构投资者面临的是一个/深市场0。

从本质上讲,机构投资者股价操纵主要有三种方式:行动的操纵(action-based manipulation);信息的操纵(information-based manipulation);交易的操纵(tradebased manipulation)。

这三种操纵方式分别体现为:机构投资者的第一种股价操纵方式是/行动的操纵0。

行动的操纵是指操纵者采取的行动改变了资产(股票)的实际(或可观测)的价值而从中渔利的行为。

机构投资者所采取的两种典型方法是市场囤积和市场逼空(short squeeze)。

这两个操纵策略是密切相关的,常常相伴出现。

市场囤积指的是某交易者持有的某证券头寸已经大于此证券的实际或浮动供给量,这意味着一定有其他交易者拥有卖空的头寸。

此时,囤积者故意减少供给或报出很高的卖出价格,由于卖空者限于头寸、期限等因素的制约而必须买回证券,他不得不服从卖空的高时价位买回证券,而操纵者由此获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