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 团体操队形与图案设计(第三、四、五、六节)
第三章 团体操队形与图案设计(第三、四、五、六节)
28
(1)根据操的主题内容和风格选择队形。轻松、活泼、优美 的操,可用圆形、扇形等造型或弧形、曲线等;刚强有力的 操,以整齐的队列,见棱见角的大斜排、尖角、锯齿形等为 宜,要用粗线条的大队形,这样起伏明显、气魄大;天真活 泼的少年儿童表演,最好用小队形,路线变化近、活泼、变 得快,避免用大队形或大斜排、菱形等不易看齐的队形;还 有反映具体内容的象征性队形,如五星、齿轮、花坛等。
16
8、变化队形:现 场吹奏,4/4节 奏, 6X8拍。96 拍/分。
17
9、变化队形:4/4节奏, 8X8拍。84拍/分。
18
10、变化队形:4/4节 奏, 6X8拍。120拍/ 分。
11、变化队形:4/4节 奏, 12X8拍。96拍/ 分。
19
12、变化队形:4/4节 奏, 6X8拍。96拍/ 分。
第三节
团体操队形设计方案
团体操队形是团体操表演中最基本 的内容,队形变化则是团体操表演中最 基本的形式。队形是将团体操表演中的 人,划分成各个部分,各部分之间是相 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一、队形基本变化 队形的基本变化是指从一个队形图 案到另一个队形图案的过程。怎样使这 个过程的距离最短、变化最迅速、图案 的变化效果越大是团体操设计者努力追 求的方向。
13
4、变化队形:现场吹奏,4/4 节奏, 4X8拍。 安塞腰鼓:第一个八拍, 每列以4人一组共四组。第 一、三组边打鼓边后退2米, 第二、四组边打鼓边前进2 米,插成左右密集的大横排。 5、变化队形:现场吹奏,4/4 节奏, 4X8拍。84拍/分。 安塞腰鼓:每四排为一 单位前后4个单位,每一单 位按16人( 4X4人)为一 方块进行左右交错移位的表 演。
案例:第十一届亚运会团体操表演队形
10
案例:第十一届亚运会团体操表演队形设计方案
第一幕 欢庆锣鼓
1、入场前准备 太钢锣鼓在中间成密集 方块队形站立(112人)。 安塞腰鼓在太钢锣鼓的两侧, 各成12路纵队,每路16人, 路与路之间间隔为1米的前 后密集队形(425人)。太 平鼓站在安塞腰鼓的两侧成 16路纵队,每路24人间隔1 米前后密集站立(768人)。 威风锣鼓在后面密集成横队 站立(399人)
30
(5)设计队形时必须与动作的点、线及显面相结合;必须与 音乐情绪、风格协调一致,相得益彰;要注意服装、道具的 色彩以及道具的大小,表演者之间的间隔、距离要适宜,场 上色彩应明快、协调、使之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切忌画面 色彩杂乱或因间隔、距离不当而出现相互碰撞的现象。
(6)队形变化要迅速、自然有规律,不要打乱基本单位,尽 量能回原处或保持原来人数的组合,以移动位置小、变化效 果大为最理想。当然,为了出奇、出新,必要的全场大移动 也是必不可少的。结尾部分不一定为保持基本单位而影响队 形的设计。 总之,队形的设计应符合表演内容的需要,同时还应新 颖、合理、巧妙而有规律。“迅速”则是对队形变化的另一 特殊要求。 31
13、变化队形:4/4节 奏, 12X8拍。88拍/ 分。
20
14、变换队形:音乐 停止,现场高喊 “啊”。
15、表演队形:现场 打击,3/4转2/4节奏, 变换队形:现场打 击,2/4转3/4转2/4节 奏, 4X8拍,2X6拍, 3X8拍。
17、变换队形:现场打 击,2/4节奏,2X8拍
4列分组横队—左右分段成长方形队 形—前后移动连接成四路密集纵队—左 右移动变成锯齿形—成密集纵队和圆— 两层圆和圆—五角星和圆
4
5
这一组的队形变化内容更加丰富,包括了
直线、方形、圆形、三角形和标志性图案 五角星,而没有增加队形变化的难度,易 于表演。
6
案例3:
直线、圆形和方形队形——双层五角星 和圆形图案——圆形和五角星图案——圆形 和双层弧形图案——弧形、圆形五角星图 案——退场
(2)设计队形时要根据表演人数及在表演场上所站的行数与 排数,科学而巧妙地予以安排。所有的队形及其变化都应将 场上表演人员合理包容进去,以保证场上画面的完整性。为 了妥善解决人数与队形、队形与队形之间的关系,设计队形 时应在统一规格要求的座标纸上绘制队形图,以便分析、检 查队形变化的可行性、合理性、规律性、艺术性以及变化的 29 具体方法和所需要的拍节及画面的效果。
将建立了坐标轴的坐标纸复印若干份, 以备绘制队形图使用。
25
Y
X 26
主 席 台
二、绘制流程图 1、进场队形 2、变化队形与变换队形 3、退场队形 对以上的每一个队形逐一绘制,并编号, 然后在图示下面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
27
第五节 队形与图案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团体操的队形是表演者(包括服装、道具) 在表演过程中,利用其空间与时间,通过合 理、巧妙而有规律的变化所组成的各种活动 的、立体的画面,它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艺 术性与观赏价值。为达到预期的表演目的, 在设计队形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3)注意透视效果。团体操表演一般在运动场馆进行, 观众距离表演场地远且有一定的俯视角度。因此, 在设计队形时要注意主席台位置的高度、观众席的 布局以及表演场地的中心位置,充分考虑其透视关 系,将表演之精华纳入主席台及观众的视野范围之 中。 (4)要掌握各类队形和不同特点与动作的相互关系, 使“动”、“静”互相辉映,各种图形精彩纷呈, 寓变化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之中,在统一中又突出各 自的显著特征,使成套动作展现出生动性和完整性。
11
2、太钢锣鼓进场,进 行1分钟的表演动作 为开场。安塞腰鼓 向中间左右散开, 间距两米,填满太 钢锣鼓的准备位置, 继续准备。
12
3、安塞腰鼓、太平鼓、威风锣 鼓入场。4/4节奏,84拍/分钟, 前奏2X8拍,入场4X8拍。 安塞腰鼓:第一至第三个八拍跑 步入场,第四个八拍1-4拍到 位,前后、左右2米队形。 太平鼓:第一至第三个八拍跑步 入场,第四个八拍1-6拍到位, 纵队面向前,菱形者面向外。 威风鼓:保持横队走步入场至队 形。 太钢锣鼓:与安塞腰鼓的入场穿 插退出场地,位于安塞腰鼓后 错开成横队。
22
18、退场:
23
第四节 团体操队形设计流程图
队形设计流程图是将设计好的团体操队 形按照顺序排列后,依据表演场地的比例缩 小而绘制出的效果图。这个效果图是队形设 计方案的最后程序,设计者可以将设计好的 队形按照比例缩小后绘制到坐标纸上。
24
一、建立坐标系
1、确定队形设计方案。 2、在坐标纸上建立坐标轴,标明场地的中心 点。 3、场地图示说明。
7
8
这一组队形是以图案为主设计的,难度较大,
设计者对图案和队形变化的运用熟练,队形 变化的跑动位置很清楚,但图案比较单一, 因此适用于退场前的队形编排。
9
二、队形设计方案
队形的设计就是将对象进行整体的调动,使其符合 团体操表演主题的要求。 队形设计方案则是将整体调动中的每个部分进行具 体化和细节化的过程。如果说主题方案是战略作战 的指导性纲领的话,那么队形设计方案则是战术的 一部分,战术一定要不断的细化和量化,才能很明 确地表达战略的主题思想。战术如果发挥不出来, 战略目标就不可能达到。队形设计方案的量化就是 将入场队形的节拍、人数、站位、方法、表演过程 中的队形变化方法、节拍、退场时的方向进行量化 的过程。
1
案例1: 密集横排队形—左右分段横排队形—圆形队 形—弧形和圆形队形—密集圆形队形。
2
这一组的队形变化的设计是将上一个队形变
化作为下一个队形的准备,使队形变化一气 呵成,没有多余的队形,演员在表演时易于 变化队形,同时5个对象变化包括了直线、多 次重复的原型、组合队形和密集圆形。
3
案例2:
14
6、变化队形:现场吹奏,4/4节奏, 5X8拍。 84拍/分。 安塞腰鼓:边打鼓边移动位置成如下队形
15
7、变化队形:现场吹奏, 4/4节奏, 9X8拍。88 拍/分。 安塞腰鼓:边打鼓边移动 位置成密集纵队队形 太平鼓:边打鼓边移动位 置成分组密集横队队形 威风鼓:向后转,以一拍 两步的节奏走向跑道 (最后一排走出草地表 演)时立定,面向主席 台方向成密集横队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