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类型1.弹力连接(以轻绳连接或直接接触):若加速度一样,各个物体间弹力与“其带动的物体质量”成正比;直接接触的连接体往往还涉及“要分离还没分”的临界状态.2.弹簧连接:在弹簧发生形变的过程中,两端连接体的速度不一定相等;在弹簧形变量最大时,两端连接体的速率相等.3.摩擦连接:连接体靠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连接(带动),由静摩擦力带动时连接体相对静止,加速度相同;静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是“要滑还没滑”的临界状态.解题方法整体法、隔离法交替运用.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1.(多选)(2019·辽宁沈阳市第一次质检)如图1所示,甲、乙两物体靠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水平力F1和F2共同作用下,一起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F1>F2,两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图1A.若突然撤去F1,甲的加速度一定减小B.若突然撤去F1,甲、乙间的作用力减小C.若突然撤去F2,乙的加速度一定增大D.若突然撤去F2,甲、乙间的作用力增大2.(2019·河南示范性高中上学期期终)如图2所示,A、B两相同的木箱(质量不计)用水平细绳连接放在水平地面上,当两木箱内均装有质量为m的沙子时,用水平力F拉A木箱,使两木箱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细绳恰好不被拉断.在不改变拉力的情况下,为使两木箱一次能运送更多的沙子,下列方法可行的是(加沙子后两木箱均能被拉动)()图2A.只在A木箱内加沙子B.只在B木箱内加沙子C.A木箱内加入质量为m的沙子,B木箱内加入质量为2m的沙子D .A 木箱内加入质量为2m 的沙子,B 木箱内加入质量为3m 的沙子3.(多选)如图3甲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叠放着A 、B 两物体.现对A 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 ,通过传感器可测得A 的加速度a 随拉力F 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g =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图3A .A 的质量是5kgB .B 的质量是5kgC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4D .A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84.如图4所示,质量为M 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重力加速度为g .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图4A .g B.M -m m g C .0 D.M +m mg 5.(2020·湖南长沙市模拟)如图5所示,光滑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M 的木块A 、B 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一起以加速度a 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木块间的水平轻质弹簧劲度系数为k ,原长为L 0,则此时木块A 、B 间的距离为()图5A .L 0+Ma kB .L 0+ma kC .L 0+MF k (M +m )D .L 0+F -ma k 6.(2020·河南新乡市模拟)如图6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B 、C 两物体,A 叠放在C 上,A 、B 、C 的质量分别为m 、2m 和3m ,物体B 、C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用一不可伸长的水平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 .现用水平拉力F 拉物体B ,使三个物体以同一加速度向右运动,则()图6A.此过程中物体C受五个力作用B.当F逐渐增大到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C.当F逐渐增大到1.5T时,轻绳刚好被拉断D.若水平面光滑,则绳刚断时,A、C间的摩擦力为T67.如图7所示,物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4m和m,开始A、B均静止,细绳拉直,在竖直向上拉力F=6mg作用下,动滑轮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已知动滑轮质量忽略不计,动滑轮半径很小,不考虑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细绳足够长,在滑轮向上运动过程中,物块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图7g,a B=5gA.a A=12gB.a A=a B=15g,a B=3gC.a A=14D.a A=0,a B=2g8.(多选)(2019·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第一次诊断)小物块m与各面均光滑的斜面体M,叠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8所示,在水平力F1(图甲)作用下保持相对静止,此时m、M间作用力为N1;在水平力F2(图乙)作用下保持相对静止,此时m、M间作用力为N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8A.若m=M,则有F1=F2B.若m=M,则有N1>N2C.若m<M,则有F1<F2D.若m<M,则有N1=N29.(多选)(2020·湖北武汉市调研)如图9所示,光滑水平桌面放置着物块A,它通过轻绳和轻质光滑滑轮悬挂着物块B.已知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3m,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静止释放物块A、B后()图9A.相同时间内,A、B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1B.物块A、B的加速度之比为1∶1C.细绳的拉力为6mg7D.当B下落高度h时,速度为2gh510.(2019·福建宁德市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如图10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段长为L、质量分布均匀的绳子,绳子在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绳子上某一点到绳子右端的距离为x,设该处的张力为T,则能正确描述T与x之间的关系的图像是()图1011.(2019·福建泉州市期末质量检查)如图11所示,“复兴号”动车组共有8节车厢,每节车厢质量m=18t,第2、4、5、7节车厢为动力车厢,第1、3、6、8节车厢没有动力.假设“复兴号”在水平轨道上从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v=360km/h,此过程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每节车厢受到f=1.25×103N的阻力,每节动力车厢的牵引电机提供F=4.75×104N的牵引力.求:图11(1)该过程“复兴号”运动的时间;(2)第4节车厢和第5节车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12.(2019·湖南衡阳市第二次模拟)如图12甲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1=1kg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2kg的木块,木块和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拉力F=3t(N),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图12(1)求木块和木板保持相对静止的时间t1;(2)t=10s时,两物体的加速度各为多大;(3)在图乙中画出木块的加速度随时间変化的图像(取水平拉力F的方向为正方向,只要求画图,不要求写出理由及演算过程)答案精析1.BC [一起运动时,整体的加速度为:a =F 1-F 2m 1+m 2;对乙分析,则甲、乙之间的作用力为:N -F 2=m 2a ,解得N =m 1F 2+m 2F 1m 1+m 2;突然撤去F 1,则整体的加速度a 1=F 2m 1+m 2,a 1不一定大于a ,甲、乙之间的作用力N 1=m 1F 2m 1+m 2<N ,故A 错误,B 正确;突然撤去F 2,则整体的加速度a 2=F 1m 1+m 2,则a 2>a ,即加速度增大,甲、乙之间的作用力为:N 2=m 2F 1m 1+m 2<N ,故选项C 正确,D 错误.]2.A [对A 、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F -μ(m A +m B )g =(m A +m B )a ;对木箱B :T -μm B g=m B a ;解得T =m B m A +m B F ,可知当A 木箱内加入沙子的质量大于B 木箱内加入沙子的质量时,细绳的拉力减小,故A 正确,B 、C 、D 错误.]3.BC [拉力F 很小时,A 、B 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以相同的加速度运动,后来B 在A 上滑动.当拉力F 1=60N 时,A 物体加速度a 1=4m/s 2,两物体恰好要相对滑动,这时A 、B 间的摩擦力是最大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B 有:μm B g =m B a 1①对A 有:F 1-μm B g =m A a 1②当拉力F 2=100N 时,A 物体加速度a 2=8m/s 2,两物体发生相对滑动,这时A 、B 间是滑动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 有:F 2-μm B g =m A a 2③由①②③解得:m A =10kg ,m B =5kg ,μ=0.4,故B 、C 正确,A 、D 错误.]4.D [以框架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时,其重力与弹簧对其弹力平衡,即F =Mg ,故可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再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可知F +mg =ma ,联立可解得,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 =M +m m g ,故选项D 正确.]5.B [以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加速度为:a =F M +m ,隔离A 木块,弹簧的弹力:F 弹=ma =k Δx ,则弹簧的长度L =L 0+ma k =L 0+mF k (M +m ),故选B.]6.C [对A ,A 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可以知道C 受重力、A 对C 的压力、地面的支持力、绳子的拉力、A 对C 的摩擦力以及地面的摩擦力六个力作用,故A 错误;对整体分析,整体的加速度a =F -μ·6mg 6m=F 6m -μg ,隔离法对A 、C 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T -μ·4mg =4ma ,计算得出T =23F ,当F =1.5T 时,轻绳刚好被拉断,故B 错误,C 正确;水平面光滑,绳刚断时,对A 、C 分析,加速度a ′=T 4m ,隔离对A 分析,A 的摩擦力f =ma ′=T 4,故D 错误.]7.D [对滑轮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2T =m ′a ,又滑轮质量m ′忽略不计,故m ′=0,所以T =F 2=6mg 2=3mg ,对A 由于T <4mg ,故A 静止,a A =0,对B 有a B =T -mg m =3mg -mg m=2g ,故D 正确.]8.ACD [由整体法可知,甲图中整体的加速度:a 1=F 1M +m ,乙图中整体的加速度:a 2=F 2M +m;对甲图,隔离M ,则N 1sin θ=Ma 1,隔离m :N 1cos θ=mg ,解得a 1=m Mg tan θ;F 1=(M +m )a 1=m M (M +m )g tan θ;N 1=mg cos θ;对乙图中的m ,则:N 2sin θ=mg tan θ=ma 2,解得:N 2=mg cos θ;F 2=(M +m )a 2=(M +m )g tan θ;若m =M ,则有F 1=F 2;若m <M ,则有F 1<F 2,选项A 、C 正确;无论m 和M 大小关系如何,都有N 1=N 2,选项B 错误,D 正确.]9.AC [根据动滑轮的特点可知,相同时间内,A 、B 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1,选项A 正确;根据s =12at 2可知,物块A 、B 的加速度之比为2∶1,选项B 错误;设细绳的拉力为T ,B 的加速度为a ,则对A :T =m ·2a ;对B :3mg -2T =3ma ;解得a =37g ,T =67mg ,选项C 正确;当B 下落高度h 时,速度为v =2ah =67gh ,选项D 错误.]10.A [设绳子单位长度质量为m ,对整体分析有:F =Lma ,则对x 分析可知:T =xma ,联立解得:T =xF L ,故可知T 与x 成正比,故A 正确.]11.(1)80s(2)0解析(1)以动车组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4F -8f =8ma动车组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v =at解得t =80s(2)以前4节车厢为研究对象,假设第4、5节车厢间的作用力为N ,则由牛顿第二定律:2F -4f +N =4ma解得N =0.12.(1)4s(2)3m/s 212m/s 2(3)见解析图解析(1)当F <μ2(m 1+m 2)g =3N 时,木块和木板都没有被拉动,处于静止状态,当木块和木板一起运动时,对m 1:f max -μ2(m 1+m 2)g =m 1a max ,f max =μ1m 2g解得:a max=3m/s2对整体有:F max-μ2(m1+m2)g=(m1+m2)a max解得:F max=12N由F max=3t得:t=4s(2)t=10s时,两物体已相对运动,则有:对m1:μ1m2g-μ2(m1+m2)g=m1a1,解得:a1=3m/s2对m2:F-μ1m2g=m2a2,F=3t=30N,解得:a2=12m/s2 (3)图像过(1,0)、(4,3)、(10,12)图像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