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住院病历示例

住院病历示例

【病历示例】住院记录姓名: X X X 出生地:X X市性别:男常住地址:X X市X X 街X X号年龄:59岁单位:X X市X X厂民族:汉族入院时间:1999年2月23日9时10分婚况:已婚病史采集时间:1999年2月23日9时30分职业:干部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发病节气:雨水前1天可靠程度:可靠主诉:突发左侧半身不遂,伴口角歪斜5天。

现病史:1999年2月17日由于家庭纠纷而生闷气,次日10时许在工作时,突感心悸、气促、胸部闷痛,即去医务室就诊,予“硝酸甘油”0.3mg舌下含服,“氨茶碱”0.1g口服,半小时后症状略有好转。

下楼时,骤然心悸加重,头晕倒地。

被扶起时,发现左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失语,口角向右歪斜,两眼向左凝视,冷汗频出,双手发冷,喘促,烦躁不安。

即送X X人民医院急诊,当时查BP l6/20kPa,心率132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心尖区闻及双期杂音,心电图示“二尖瓣P波,心房纤颤”。

西医诊断为“脑栓塞;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心房纤颤”。

予“烟酰胺”200mg加“10%葡萄糖”250mL 静滴,1次/日;“维生素E”0.1S,2次/日;“阿司匹林”40mg,1次/日;“三磷酸腺苷”20mg,3次/日;“20%甘露醇”125mL,静滴,1次/8小时。

下午6时眼球已无偏斜,但心悸、半身不遂未好转。

至2月23日,半身不遂仍无好转,遂由亲友抬来我院求治,门诊以“缺血中风,心痹;脑栓塞,风湿性心脏病”收住院治疗。

现左侧肢体不能活动,语言欠流利,口角歪斜,头痛沉胀如裹,胸闷,气促,心悸,难于平卧,咳嗽,咯黄稠痰,食少,恶心,下肢水肿,夜寐不安,神疲倦怠,尿少,2月18日以来未解大便。

既往史:既往体质较差,1979年2月起有咽部疼痛反复发作及“风湿性关节炎”病史,但1990年3月以来无关节肿痛。

1989年5月因心悸、气短,曾在××医院经心脏超声检查诊为“风湿性心脏病”,经治(具体不详)未愈,症状时有发作。

否认药物、食物及其他过敏史。

个人史:居住地潮湿。

喜食辛辣,吸烟10余年(约10支/日),嗜酒(约250mL/日)。

性情急躁。

家族史:父因“脑出血”于××××年64岁时去世。

体格检查T36.5℃ P 96次/分 R 21次/分 BP l6/20kPa 神志清楚,诊查合作。

急性病容,表情痛苦,神疲倦怠。

被动斜坡卧位。

面白颧红,呈二尖瓣面容。

语言不清,声音低怯,呼吸短促,咳声时作,痰黄粘稠。

舌体偏胖,边有齿痕,伸舌向左歪斜。

舌质暗,苔中心黄而腻。

舌底脉络色紫暗迂曲。

脉促。

双目欠神。

眼球活动自如,无震颤或斜视。

瞳孔正常,对光反射灵敏。

左侧鼻唇沟变浅。

口角向右歪斜,伸舌偏左。

颈软,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双肺叩诊清音,下界正常,呼吸音略低,下部可闻及散在细湿啰音。

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上第4、5肋间,心浊音界向左右两侧扩大,心率126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一,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Ⅲ级,向左腋下传导,并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桡动脉脉率96次/分,律不齐,脉搏短拙。

腹平软,无静脉曲张、无压痛。

叩诊鼓音。

肠鸣音l~2次/分。

肝于右锁骨中线肋下4cm、剑突下6cm可及,质地中等偏软,表面及边缘光滑,有轻触痛。

未扪及脾、肾、胆囊及膀胱。

双肾区无压痛、叩击痛。

四肢关节无红肿、疼痛。

双下肢轻度水肿。

左侧肢体不能活动。

左上下肢肌力均为0级,肌张力减弱,浅感觉减退。

左侧膝反射亢进,Babinski氏征阳性。

脑膜刺激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l2.0g/L;WBC 7.5×109/L,N 0.75,L0.25。

尿常规:黄、清,蛋白微量,镜检无异常。

肝功能、HBsAg、脑脊液均正常。

心电图:二尖瓣P波,心房纤颤。

辨病辨证依据:(1)患者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左侧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可诊为“缺血中风”;神志清醒,故属中经络。

(2)患者久有心悸、气短,此次发病又有胸部闷痛,冷汗频出,唇舌暗,舌底脉络色紫暗迂曲,脉促,为“心痹”之表现。

久居湿地,风寒湿邪内侵为痹。

痹久伤心气致心络痹阻,故心悸、胸闷;心病及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复加性情急躁,肝阳易亢,一遇情志相激,肝风内动,风痰瘀血阻滞经脉,发为中风,而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謇涩;阳气不振,水湿内停,泛溢肌肤,故肢肿尿少;痰热阻肺致咳喘痰稠;痰热扰心则夜寐不安;痰结火郁,腑气不通则大便秘结;痰浊内阻,清阳不升,则头痛沉胀如裹;气机失调,胃气上逆,故食少恶心;舌暗,苔黄腻,舌底脉络色紫暗迂曲,唇暗,脉促,均为心气不足,痰热、瘀血阻滞之象。

综观舌、脉、症,主病在心、脑,涉及肺、肝、脾、胃。

以心气不足为本,痰热、瘀血、肝阳上扰为标,为本虚标实之证,总属痰热动风、瘀阻脑络之缺血中风;气虚痰结、心血瘀阻之心痹。

患者年近花甲,宿疾病程日久,新病发病急骤,预后欠佳。

中医鉴别诊断:发病时虽头晕倒地、冷汗频出,双手发冷,但神志清楚,且无四肢逆冷,可与厥证鉴别;虽头晕倒地、两眼向左凝视,但无四肢抽搐、两目上视、口吐涎沫、昏不知人等表现,可与痫证鉴别。

西医诊断依据:(1)脑栓塞(右侧):患者起病急骤,左侧半身不遂、浅感觉减退、鼻唇沟变浅,口舌歪斜,两眼向左凝视,语言不利,左侧膝反射亢进、Babinski氏征阳性,神志清楚,脑脊液检查正常,无颅内压增高或脑膜刺激征,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

(2)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功能Ⅲ级):心悸,胸闷,气促,难于平卧,血压正常,二尖瓣面容,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心浊音界向左右两侧扩大,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一,心尖区可闻及双期病理性杂音,脉搏短拙,下胶水肿,心电图示“二尖瓣P波,心房纤颤”。

西医鉴别诊断:患者于活动时发病且发病急骤,无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可与脑血栓形成鉴别;神志清楚,无剧烈头痛、呕吐,脑脊液检查正常,无脑膜刺激征,可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

初步诊断:中医:1.缺血中风痰热动风、瘀阻脑络证2.心痹气虚痰结、心血瘀阻证西医:1.脑栓塞(右侧)2.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功能Ⅲ级首次病程记录1999年2月23日10时30分×××,男性,59岁,因突发左侧半身不遂、伴口角歪斜5天,于1999年2月23日9时10分由门诊收入住院。

患者于1999年2月18日10时30分左右突感心悸、气促、胸部闷痛,头晕倒地后出现左侧半身不遂,失语,口舌歪斜,两眼向左凝视,喘促不安等症,随即在××人民医院急诊以“脑栓塞;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心房纤颤”收治4天,半身不遂无好转,遂于今日来我院就诊,经门诊以“缺血中风,心痹;脑栓塞,风湿性心脏病”收住院治疗。

现左侧肢体不能活动,语言欠流利,口角歪斜,头痛沉胀如裹,胸闷、心悸,气促、难于平卧,咳嗽、咳痰、痰稠色黄,食少,恶心,下肢水肿,夜寐不安,神疲倦怠,尿少,大便5日未解。

既往有“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史。

T 36.5℃,P 96次/分,R 21次/分,BP l6/20kPa。

神志清楚,神疲倦怠。

被动斜坡卧位。

二尖瓣面容。

语言不清,声音低怯,舌体偏胖,边有齿痕,伸舌向左歪斜。

舌质暗,苔中心黄而腻。

舌底脉络色紫暗迂曲。

脉促。

眼球活动自如,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左侧鼻唇沟变浅。

口角向右歪斜。

颈软,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双肺下部可闻及散在细湿啰音。

心浊音界向左右两侧扩大,心率126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一,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Ⅲ级,向左腋下传导,并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挠动脉脉率96次/分,律不齐,脉搏短拙。

腹软,无压痛。

肝于右锁骨中线肋下4cm、剑突下6cm 可及,质地中等偏软,表面及边缘光滑,有轻触痛。

未扪及脾、肾、胆囊及膀胱。

四肢关节无红肿、疼痛。

双下肢轻度水肿。

左侧肢体不能活动。

左上下肢肌力均为0级,肌张力减弱,浅感觉减迟。

左侧膝反射亢进,Babinski氏征阳性。

脑膜刺激征阴性。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l20g/L;WBC 7.5×109/L,N 0.75,L 0.25。

尿常规:黄、清,蛋白微量,镜检无异常。

肝功能、HBsAg、脑脊液均正常。

心电图:二尖瓣P波,心房纤颤。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1.缺血中风痰热动风、瘀阻脑络证2.心痹气虚痰结、心血瘀阻证西医诊断:1.脑栓塞(右侧)2.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功能Ⅲ级诊疗计划:1.内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

2.低盐低脂饮食。

3.吸氧。

4.保暖,避风寒,调情志,忌生冷辛辣。

5.完善各项入院检查,尽早做头部CT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6.治以化痰、通络、清热、熄风,方予温胆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法夏10g 竹茹10g 茯苓15g 黄芩10g僵蚕10g 生大黄6g 炒枳实10g 地龙10g丹参15g 全瓜蒌12g 钩藤15g (后下) 炙远志6g桃仁10g 红花5g 川芎10g7.静滴活血化瘀中药: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医师:(签名)病程记录1999—02—24—10Am患者入院第2日,已服化痰通络、清热熄风汤药1剂,精神稍有好转,咳嗽咯痰有所减轻,小便量略有增加,大便仍未解,仍感恶心、纳少。

T 36.5℃ P 96次/分 R 21次/分 BP l6/20kPa 瘫肢肌力无明显变化。

伸舌左歪。

舌暗,苔中心黄腻。

脉促。

心肺情况同昨日。

患者治疗1日,病情有所改善,说明前拟诊疗措施得当。

治疗不变,继续观察。

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拟于今日下午作头部CT检查,明晨抽血查血脂、血糖、肾功能。

医师:×××阶段小结1999—03—25—9Am×××,男,59岁,干部,因突发左半身不遂伴口角歪斜5日,于1999年2月23日9时以“缺血中风,心痹;脑栓塞,风湿性心脏病”经门诊入院,已住院治疗30日。

入院时左侧肢体不能活动,语言欠流利,口角歪斜,头痛沉胀如裹,胸闷、心悸,气促、难于平卧,咳嗽、咳痰、痰稠色黄,食少,恶心,下肢浮肿,夜寐不安,神疲倦怠,尿少,大便5日未解。

体格检查:T 36.5℃,P 96次/分,R 21次/分,BP l6/10kPa;神志清楚,神疲倦怠;被动斜坡卧位;二尖瓣面容;语言不清,声音低怯;舌胖边齿痕,舌左歪;舌暗,苔中心黄而腻;脉促;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右歪。

颈软,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下部可闻及散在细湿啰音;心浊音界向左右两侧扩大,心率126次/分,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一,心尖区可闻及双期杂音;桡动脉脉律不齐;腹软,无压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