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水池计算

清水池计算

设计计算书初稿
Q=50m3/d=2.08m3/h
1.集水池
①设计参数:
停留时间:0.5~1.0h,本设计采用 t=1.0h ②有效体积:
V=Qt=2.08*1.0=2.08m3
③尺寸
设计调节池有效水深h=1.0m
面积F=V/h=2.08m2
则长取2m,宽取1.1m
设调节池超高h‘=0.4m,则总高H=h+h’=1.4m
2. 调节池
①设计参数:
设停留时间:t=8h
②有效体积:
V=Qt=2.08*8=16.64m3,取17m3
③尺寸
设计调节池有效水深h=2m
面积F=V/h=8.5m2,取9m2
则长取3m,宽取3m
设调节池超高h‘=0.4m,则总高H=h+h’=2.4m
布气管设置
1) 空气量
D=D 0Q=3.5*50=175m ³/d=2.03*10-3m ³/s
2) 空气干管直径
33-m 015.012
*14.310*03.2*4v 4d ===πD ,取15mm 校核管内气体流速m /s 49.11015.0*14.310*03.2*4d 4v 23
-2===πD ‘
, 在10-15m/s 范围内,符合要求
3) 支管直径d 1
空气干管连接2支管,通过每支管空气量q
q=D/2=1.02*10-3m ³/s 则支管直径33-1
1m 015.06*14.310*.021*4v q 4d ===π,取15mm 校核支管流速m/s 77.5015.0*14.310*.021*4d q
4v 2
3-21===π‘ 在范围5-10m/s 内,符合要求。

4) 穿孔管直径d 2
沿支管方向每隔2m 设置两根对称的穿孔管,靠近穿孔管的两侧池各留1m ,则穿孔管的间距数为(L-2*1)/2=0.5
穿孔管个数n=(0.5+1)*2*2=6
每根支管上连3根穿孔管,
通过每根穿孔管的空气量q 1=1.02*10-3m ³/s
则穿孔管直径-32d 7.36*10m ===,取8mm
校核流速m/s 77.6008
.0*14.310*.340*4d q 4v 23-221
2===π‘ 在5-10m/s 内,符合要求。

5) 孔眼计算
孔眼开于穿孔管底部与垂直中心线成45度处,并交错排列,孔眼间距b=100mm ,孔径
O=2mm ,每根穿孔管长l=2m ,那么孔眼数
m=l/b+1=21个 孔眼流速m /s 16.521*002.0*14.310*.340*4m o q 4v 23
-21===π‘
在范围5-10m/s 内,符合要求。

3. 水解酸化池
a) 尺寸计算
① 池表面积:F=Qq=2.08*1.0=2.08m 2
q —表面负荷,一般为0.8~1.5m 3/(m 2﹒h ),本设计采用1.0 ② 有效水深:h=qt=1.0*4=4m
t —停留时间,一般为4~5h ,本设计采用4h
③有效容积:V=Fh=2.08*4=8.32m 3,取9 m 3
则池长取2m ,宽取1.1m
设超高h ‘=0.4m ,则总高为H=h+h ’=4.4m
b) 布水配水系统
① 配水方式
本设计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为配水均匀一般对称布置,各支管出水口向下距池底约20cm ,位于服务面积中心。

设计参数:
干管进口流速:1.0~1.5m/s 开孔比:0.2%~0.25%
支管进口流速:1.5~2.5m/s 配水孔径:9~12mm
支管间距:0.2~0.3m 配水孔间径:7~30mm
②干管管径设计计算
Q=50m3/d=2.08m3/h=5.78*10-4m3/s,干管流速v1=1.2m/s
则干管横截面面积A=Q/v1=4.82*10-4m2
管径D1=(4A/∏)1/2=0.025m,本设计选用DN25。

校核流速:A=∏D12/4=4.91*10-4m2
v1=Q/A=1.18m/s 合格
③布水管直观的设计计算
布水支管数的确定:
取布水支管的中心间距为0.3m,则支管间距数为
n=L/0.3=6.67≈7根
布水管管径及长度的确定:
每根支管进口流量q=Q/n=8.26*10-5m3/s,支管流速v2=2.0m/s,则D2=(4q/∏v2)1/2=7.3*10-3m,取D2=8mm。

校核:v2=4q/∏D22=1.64 合格
出水孔设计计算:
本设计选用9mm出水孔。

孔眼总面积S=2.08*0.2%=4.16*10-3m2
单孔面积S1=∏d2/4=6.36*10-5m2
孔眼个数n=S/S1=66个
每根支管上孔眼数为10个。

4. 接触氧化池
① 接触氧化池填料总容积:
由《给排水设计手册》查得:L t =30mg/L 取M=3.5kgBOD 5/(m 3·d) 填料总容积: 3
m 28.45.3100008
.230024=⨯⨯⨯=V
② 第一和第二接触氧化池填料容积:
设第一接触氧化池填料容积占总容积的60%,V 1=60%V=2.568m 3
则第一接触氧化池填料容积V 2=40%V=1.712m 3
③ 第一和第二接触氧化池填料面积:
设第一、二氧化池填料高均为1.5m
第一氧化池面积为F 1=V 1/H 1=1.712m 2
第二氧化池面积为F 2=V 2/H 2=1.14m 2
第一氧化池宽度B 1=1m ,长度L 1=1.8m
第二氧化池宽度B 2=1m ,长度L 2=1.2m
④ 校核接触时间: 第一氧化池接触时间:0.87h 08.21
1
8.1t 1111=⨯⨯==Q H B L 第二氧化池接触时间:0.58h 08.21
12.1t 2222=⨯⨯
==Q H B L
总接触时间t=t 1+t 2=0.87+0.58=1.45h
⑤ 池体总尺寸:
设超高h 1=0.5m
填料上水深h 2=0.4m
填料层间隙h 3=0m
配水区高度h 4=0.5m (不进入检修)
则接触氧化池总高H 0=H+h 1+h 2+h 4=1.5+0.5+0.4+0.5=2.9m 曝气装置(鼓风曝气):
鼓风充氧采用穿孔管,孔眼直径为4-6mm ,空气流速为10-15m/s ,氧利用率6-7%
选用大阻力系统,布气较均匀,安装方便
①总需氧量 D=D 0Q=3.5*50 =8.67*10-3m ³/s
②空气干管直径
33-m 03.012
*14.310*.678*4v 4d ===πD ,取30mm 校核m/s 3.1203
.0*14.310*.678*4d D
4v 23-2===π‘ 5. 清水池
本设计采用停留时间为4h 。

清水池有效体积为V=Qt=2.08*4=8.32m 3
设池子有效高度为h=2m ,超高h1=0.4m ,总高度H=2.4m 该池面积为4.16m 2,池子长为2.5m ,宽为1.7m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