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土的野外描述指南

岩、土的野外描述指南


中等风化 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用镐难挖,岩芯钻方可钻进
强风化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用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
全风化 残积土
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辩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 组织结构全部破坏,已风化成土状;锹镐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
表 5.7
密实度 骨架颗粒含量和排列
可挖性
可 钻性

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重 锹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 钻进极困难,冲击钻探时,

70%,呈交错排列,连 松动;井壁一般较稳定
钻杆、吊锤跳动剧烈;孔
续接触
壁较稳定

骨架颗粒含量等于总重 锹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 钻进较困难,冲击钻探时,

的 60~70%,呈交错排列, 象,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处, 钻杆、吊锤跳动不剧烈;
大部分接触
能保持颗粒凹面形状
孔壁有坍塌现象

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重 锹可以挖掘;井壁易坍塌。 钻进较容易;冲击钻探时,

的 55%~60%,排列混乱,从井壁取出大颗粒后,砂性 钻杆稍有跳动;孔壁易坍
大部分不接触
土立即塌落
塌。

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重 锹易挖掘;井壁极易坍塌。 钻进很容易;冲击钻探时,

的 55%,排列十分混乱,
4岩 石
4.1 岩石应描述内容及顺序:名称、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颜色、风化程度、主要矿 物、胶结物成分、结构、构造、破碎程度、产状要素及 RQD 指标等;对沉积岩应着 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 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4.2 岩石的分类: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按坚硬程度分为硬质岩石和 软质岩石、极软岩石,其代表性的岩石见表 4.5。 4.3 描述岩石名称时,先按岩石学定名,再描述风化程度。描述岩石成份时,一般情况下 只描述主要矿物成分,如砂岩:成分为石英、长石。岩石的颜色,要描述其新鲜面和风 化面的颜色。 4.4 岩石按成因分类 4.4.1 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岩石的结构一般情况下应同时描述两种:如全晶质、中粒结 构。
饱和度
野外特征
稍湿 很湿 饱和
Sr≤50 50<Sr≤80
Sr>80
呈松散,手摸感觉潮湿 在手掌上摇动时成饼状,可勉强握成团 孔隙中的水可自然渗出
7 粘 性土 7.1 粘性土应描述的内容及顺序:名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 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7.2 粘性土分类 7.2.1 按工程地质特征分为:
1
于 10 的土。 2.6 人工填土:由人类活动堆积而成的填土。 2.7 混合土:由细粒土和粗粒土混杂且缺乏中间粒径的土,分粗粒混合土和细粒 混合土。
3 基本规定 3.1 为了消除对同一场地岩土层在认识上的差异,工程(技术)负责人应召集有关人 员(记录员)按本指南统一描述标准。 3.2 岩土的描述工作需在勘探过程中将岩土样取出后立即进行(对研究和了解风干岩 土的性状者除外)。 3.3 岩土的成因及时代应根据区域已有资料和调查结果综合研究后确定。 3.4 对岩土的描述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特别应注意那些能说明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描述, 不应无目的地进行。 3.5 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均应副色在前,主色在后。
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6.2 砂土按颗粒级配分类定名见表 6.2。
土的名称 砾砂 粗砂 中砂 细砂 粉砂
砂土的分类
颗粒级配 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占全重 25~50% 粒径大于 0.5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 50% 粒径大于 0.25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 50% 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 85% 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 50%
本指南主要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 范》(GB50007-2002)及《工程地质手册》(第三版)编制,实际工作时,应尽量收集已 有工程资料并结合规范规定进行岩土的野外描述。 1.4 应用范围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类勘察时的下列各类岩土。其他行业有特殊规定 的除外,可参照执行。
5.4 碎块按坚固性分为:坚固的——锤击不易碎;较坚固的——锤击易碎;不坚固的
——原生矿物大部分已风化成次生矿物,手能掰开。
5.5 碎石土结构描述,应指出一般粒径和最大粒径,碎块形状、排列接触及充填情况。
5.6 碎石土的构造分为块石状和似斑状。
5.7 碎石土密实度的鉴别见表 5.7。
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方法
4.4.2 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
(1) 沉积岩的结构与构造,凡已在岩石定名中有所反映者,可不必单独描述。但
对其有明显特征的如鲕状,竹叶状,豆状等结构应予以描述。沉积岩的结构一般可分
为:碎屑岩结构、粘土岩结构、化学岩及生物化学岩结构。
(2) 沉积岩的构造按层理的稳定性分为平行的、斜层的及波状的,按层厚则分为:
4.9 残积土:是指岩石在原来地点经强烈风化作用的产物。组成岩石的硅酸盐矿物绝
大部分已风化成次生的粘土矿物,碎块用手能捏碎且可柔搓成条或用手能捏碎呈砂
状。 残积土应按风化形成的土层种类进行描述,但描述中须指出原岩的名称,如粉质
粘土:由页岩风化而成。
5 碎石土
5.1 对碎石土应描述的内容及顺序:名称、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
注:定名时应按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表 6.2
5
6.3 砂土成分应指出主要矿物名称,如石英质的或石英——长石质的等。
6.4 砂土的结构分均粒的及混粒的,按形状分圆形及棱角形。
6.5 砂土的构造分为层状构造和交错层构造。 6.6 砂土中含粘性土和碎石时,应描述分布情况和含量的百分比,有机质含量超过 3%,应标明“含有机质”字样。
粒径大于 20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
碎 石 棱角形为主
圆砾 角砾
圆形及亚圆形为主 棱角形为主
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 50%
Hale Waihona Puke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5.3 对碎石土成分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当不易鉴别时应指出由结晶岩组成 还是由沉积岩组成。
4
(2) 变质岩的主要构造有:片状、片理状、带状、片麻状、纤枚状及块状等。
4.5 岩石按其坚硬程度分类
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的定性分类
表 4.5
坚硬程度等级
定性鉴定
代表性岩石
硬 坚硬岩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 ,难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

,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土的
的感觉
名称
用放大镜或肉 干燥状态时 眼观察时的土 的性质 的组成
(1) 老粘性土:第四纪晚更新世(Q3)及其以前沉积的粘性土。 (2) 一般粘性土:第四纪全新世(Q4)沉积的粘性土。 (3) 新近沉积的粘性土:系指近期堆积的粘性土。 (4) 淤泥和淤泥质土: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 天然含水量 W 大于液限 WL、天然孔隙比 e 大于 1.0 的粘性土。当孔隙比大于 1.5 时 为淤泥,天然孔隙比小于 1.5 而大于 1.0 时为淤泥质土。 (5) 红粘土:碳酸盐类岩石经风化后残积、坡积形成的褐红色(亦有棕红、黄褐 等色)粘土。其天然孔隙比大于 1.0,在一般情况下天然含水量接近塑限 WP,饱和度
岩 较硬岩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 1. 微风化的坚硬岩; 2. 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
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软 较软岩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 1. 中等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2. 未风化~微风

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化的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① 岩石;② 碎石土;③ 砂土;④ 粘性土;⑤粉土; ⑥人工填土;⑦混合土。 对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等以及具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如地下洞室、滑坡等)应遵 照有关规定描述或按专门研究确定的描述内容进行。对于旱或半干旱地区的碎石土及砂 土应注意其有无湿陷性。对成都地区常见的特殊性土膨胀土,尤其应注意描述土中的裂 隙发育、充填情况和包含物钙质结核的情况。
钻杆无跳动;孔壁极易坍
绝大部分不接触
塌。
5.8 当碎石土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实度,当充填物为粘性土时,应描述其状态。 并按充填物所占的重量估计其含量的百分比。如无充填物时,则应研究其孔隙的大小, 颗粒间的接触是否稳定等问题。
6砂土
6.1 对砂土应描述的内容及顺序:名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
巨厚层:>1m,
厚层 1~0.5m,
中厚层 0.5~0.1m,
薄层 0.1~0.01m,
微层(页片理)0.01~0.001m,
显微层<0.001m。
(3) 沉积岩的胶结类型按胶结物分为:硅质、铁质、石灰质及泥质胶结等。
4.4.3 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
(1) 变质岩的结构分为:变余结构、碎裂结构及变晶结构等。
2 术语 2.1 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单一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 2.2 碎石土: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 50%的土。 2.3 砂土:粒径大于 2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 50%,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质量 超过全重 50%的土。 2.4 粘性土:塑性指数 IP 大于 10 的土。 2.5 粉土:粒径大于 0.075mm 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 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
6
Sr 大于 85%。 7.2.2 粘性土按塑性指数 IP 分为:
粘 土: IP>17; 粉 质 粘 土: 10<IP≤17 粘性土定名时,应先按工程地质特征划分类型,再按塑性指数确定。如 Q3 粘土、 淤泥质粘土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