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镍氢电池知识大全

镍氢电池知识大全

备注:锂电的改良型,没有电池液,而改用聚合物电解质,可以做成各种形状,比锂电池稳定。
铅酸电池(Sealed)
电压:2V
使用寿命为:200~300次
放电温度为:0度~45度
充电温度为:0度~45度
备注:就是一般车用电瓶(它是以6个2V串联成12V的),免加水的电池使用寿命长达10年,但体积和最量是最大的。
AA、AAA都是说明电池型号的。
例如:
AA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5号电池,一般尺寸为:直径14mm,高度49mm;
AAA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7号电池,一般尺寸为:直径11mm,高度44mm。
以下是来自:电池直销网的补充
另附电池知识若干:
说说常见的“AAAA,AAA,AA,A,SC,C,D,N,F”这些型号
镍氢电池和镍镉电池外形上相似,而且镍氢电池的正极与镍镉电池也基本相同,都是以氢氧化镍为正极,主要区别在于镍镉电池负极板采用的是镉活性物质,而镍氢电池是以高能贮氢合金为负极,因此镍氢电池具有更大的能量。同时镍氢电池在电化学特性方面与镍镉电池亦基本相似,故镍氢电池在使用时可完全替代镍镉电池,而不需要对设备进行任何改造。
只有一个A表示型号的电池不常见,这一系列通常作电池组里面的电池芯,我经常给别人换老摄像机的镍镉,镍氢电池,几乎都是4/5A,或者4/5SC的电池芯。标准的A(平头)电池高度49.0±0.5mm,直径16.8±0.2mm。
其实上镍氢充电电池和锂离子充电电池的记忆效应是十分轻微的,并不值得我们去注意它。
(请注意看到这里时,就不要利用充电器的放电功能对镍氢充电电池和锂离子充电电池进行放电动作,尤其是锂离子充电电池,由于本身的材质因数,并不允许电池本身能够承受充电器的强制放电。如果你硬要对锂离子充电电池进行放电,最终将导致电池损坏。)另外,你使用需放电的镍镉充电电池,那么建议你,不论使用电池的次数是否频繁,最好每隔两、三个月左右就对镍镉充电电池进行一次充放电,这样可以确保镍镉充电电池的记忆效应对电池的影响减到最低状态。
使用寿命为:500次
放电温度为:-20度~60度
充电温度为:0度~45度
备注:重量比镍氢电池轻30%~40%,容量高出镍氢电池60%以上。但是不耐过充,如果过充会造成温度过高而破坏结构=>爆炸。
锂聚合物电池(Li-polymer)
电压:3.7V
使用寿命为:500次
放电温度为:-20度~60度
充电温度为:0度~45度
过充电
应避免过充电,反复的过充电会导致电池性能下降。(过充电是指对是已经充満电的电池再继续充电)
快速充电
当对电池进行快速充电时,请使用特定的充电器(或本公司推荐的充电方法),并且按照正确程序进行。
涓流充电(连续充电)
不要对镍氢电池使用涓流充电。但是,在对电池使用快速充电后可以用0.033CmA至0.05CmA涓流进行补充充电。充电同时要避免用涓流方式过充,这样会损坏电池的特性,应使用计时器来控制充电时间。
如何计算充电时间?
充电时间(小时)=充电电池容量(mAh)/充电电流(mA)*1.5的系数
假如你用1600mAh的充电电池,充电器用400mA的电流充电,则充电时间为:600/400*1.5=6小时(注意:这种方法不适用新购买或长期未使用的充电电池)
镍氢充电电池和锂离子充电电池其实也是有记忆效应,使用起来真的不用放电吗?
注释:'CmA'
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CmA是一个指明电流大小和表示电池额定容量的值,“C”是指电池的额定容量。例如:对额定容量为1500mAh电池的0.033CmA来说,这个值表示1500乖0.033(或1500除以30),即50mA。
电池储存在什么样的条件较好?
根据IEC标准规定,电池应在温度为20+-5O ° C,湿度为(65-+20)%的条件下储存。一般而言,电池储存温度越高,容量的剩余率越低。反之,也是一样。冰箱温度在0-10O ° C时储存电池的最好地方,尤其是对一次电池。而二次电池即使储存后损失了容量,但只要重新充放电几次既可恢复。
电池能储存多久?
就理论上讲,电池储存时总有能量损失。电池本身固有的电化学结构决定了电池容量不可避免地要损失,主要是由于自放电造成的。通常自放电大小与正极材料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性和它受热后的不稳定性(易自我分解)有关。可充电电池的自放电远比一次电池高。而且电池类型不同,电池每月的自放电率也不一样。一般在10-35%变动。一次电池的自放电明显要低得多,在室温下每年不超过2%,储存过程中与自放电伴随的是电池内阻上升,这会造成电池负荷力的降低,而在放电电流较大的情况下,能量的损失变化非常明显,下表列出了正常储存条件下自放电的近似值:
记忆效应(Memory effect)
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会在电池极板上产生许多小气泡,时间一久,这些气泡会减少电池极板的面积,也间接影响电池的容量。
新买的充电电池充电要8-12小时吗?
不论任何电池都有自我放电的特性,所以当新充电电池到你手中时,这中间可能充电电池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自我放电了。这就是充电电池内部的化学原料已经历一段时间没有使用,出现“钝化”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化学反应,提供足够的电压。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使用充电电池时,一定要将充电电池充满,让电压恢复到原有的水平。事实上,如果你的充电电池长时间没有使用,也一样会产生这种“钝化”现象,而且情况会更严重。最好能对充电电池进行3次充放电的过程,将有助充电电池的活化作用。让充电电池内部的化学物质可以充分发挥应有的效果(镍镉电池)。有时新购买的充电电池,放进充电器的时候,会在还没充饱电之前充电器就停止充电了。当遇见这种问题的时候,你只要将充电电池移开充电器,然后在放进充电器继续充电。这对于新充电电池是很正常的现象,不是你购买到不良的充电电池(镍氢、锂离子电池)。一般来说对充电的时间不能太久,最多12小时就足够,如果一旦过度充电就会对充电电池造成损坏。
镍氢电池知识大全
工作2008-07-23 13:34阅读529评论1
字号:大中小小
镍氢电池的充电
充电温度
请在0°C至40°C的环境温度下进行电池充电过程。充电过程的环境温度会影响电池的充电效率,所以在10°C至30°C下充电会达到最好的充电效率。
在低于0°C下充电时,电池内的气体吸收反应将不正常,结果导致电池内压升高,这会促使电池排气阀启动释放出碱性气体,最终致使电池性能不断下降。
贮氢电极上;2H2O+O2+4e —4 OH`
电池过充电时的总反应:O
电池在设计中一般采米用负极过量的办法,氧化镍电极全充电态时产生氧
气,经过扩散在负极重新化合成水,这样,既保持了电池内压的恒定,同时
义使电解液浓度不致发生巨人变化。
当电池过放电时,电极反应为:
氧化镍电极上:2H2O + 2e — H2+2OH`
过充电(Over charge)
电池在充电时,在达到充满状态后,若还继续充电,可能导致电池内压升高、电池变形、漏夜等情况发生,电池的性能也会显著降低和损坏。能量密度(EnergFra bibliotek density)
电池的平均单位体积或质量所释放出的电能。
一般在相同体积下,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是镍镉电池的2.5倍,是镍氢电池的1.8倍,因此在电池容量相等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就会比镍镉、镍氢电池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电池充电的名词解释
充电率(C-rate)
C是Capacity的第一个字母,用来表示电池充放电时电流的大小数值。
例如:充电电池的额定容量为1100mAh时,即表示以1100mAh(1C)放电时间可持续1小时,如以200mA(0.2C)放电时间可持续5小时,充电也可按此对照计算。
终止电压(Cut-off discharge voltage)
在高于40°C下充电时,电池充电效率将下降,电池充电不完全会缩短电池工作时间,而且会导致电池漏碱。
电池并联充电
在设计电池需要进行并联充电时要十分小心!在这种情况下,请与我们联系可得到详细的技术支持。
反向充电
严禁对电池进行反向充电!
对电池进行反向充电会引起电池内部气压急剧上升,这会促使电池排气阀启动释放碱性电解液,导致电池性能快速下降,还会出现电池膨胀和电池破裂的现象。
镍氢电池原理
镍氢电池正极活性物质为氢氧化镍(称氧化镍电极),负极活性物质为金属氧化物,也称贮氢合金(电极称贮氢电极),电解液为6N氢氧化钾,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池反应为:
其中,M表示贮氢合金材料。
电池的开路电压为:1.2V~1.3V、因贮氢材料和制备工艺不同而有所不同。
过充电时,两极上的反应为:
氧化镍电极上:4OH`- 4e — 2H2O十O2
指电池放电时,电压下降到电池不宜再继续放电的最低工作电压值。
根据不同的电池类型及不同的放电条件,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规定的电池放电的终止电压也不相同。
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 OCV)
电池不放电时,电池两极之间的电位差被称为开路电压。
电池的开路电压,会依电池正、负极与电解液的材料而异,如果电池正、负极的材料完全一样,那么不管电池的体积有多大,几何结构如何变化,起开路电压都一样的。
类型自放电碱锰MnO2/Zn圆形电池2%锌碳MnO2/Zn圆形电池〈4%
锂离子锂MnO2圆形电池和纽扣电池约1%镍镉/镍氢电池〈35%
类型
自放电
碱锰MnO2/Zn圆形电池
2%
锌碳MnO2/Zn圆形电池
< 4%
锂离子锂MnO2圆形电池和纽扣电池
≈ 10%
镍镉/镍氢电池
< 35%
充电电池的种类
镍镉电池(Ni-Cd)
放电深度(Depth of discharge DOD)
在电池使用过程中,电池放出的容量占其额定容量的百分比,称为放电深度。
放电深度的高低和二次电池的充电寿命有很深的关系,当二次电池的放电深度越深,其充电寿命就越短,因此在使用时应尽量避免深度放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