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答案


梁丘据死了,齐景公召见晏子并告诉他说:“梁丘据对我既忠诚又 热爱,我打算让他的丧事办的丰裕些,让他的坟墓建得高大些。” 晏子说:“请问梁丘据对您的忠诚和热爱的表现,能说给我听听 吗?”齐景公说:“我喜好的玩物,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 而梁丘据把他自己拥有的玩物供我享用,因此知道他忠诚。每每刮 风下雨,夜间找他,他一定问侯我,因此知道他热爱我。”晏子说: “我应对(您的话),就会获罪;不应对,就没有用来事奉君王您 的,怎敢不应对呢!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臣子(的心思)专门用 在他的君王身上,叫做不忠;儿子(的心思)专门用在他的父亲身 上,叫做不孝。事奉君王的原则是,劝导君王亲近父兄,对群臣以 礼相待,对百姓施加恩惠,对诸侯讲信用,这叫做忠。做儿子的原 则是,要钟爱他的兄弟,(把这种爱心)施加到他的父辈身上,对 子侄们慈爱仁惠,对朋友诚实守信,这叫做孝。如今四境以内的人 民,都是君王你的臣子,可是只有梁丘据竭尽全力爱护您,为什么 爱您的人这样少呢?四境以内的财富,都是您所拥有的,却只有梁 丘据用他的私财对您尽忠,为什么尽忠的人这样少呢?梁丘据阻塞 群臣,蒙蔽君王,恐怕太厉害了吗?”齐景公说:“好啊!没有你, 我不知道梁丘据达到这样的地步了。”于是停止了修造高大坟墓的

B.昨夜洞房停红烛,侍晓堂前拜舅姑 . D.姑 .妄听之
4.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表现“于公”执法公正的一组是( ) ①决狱平法,未尝有所冤 ②东海郡中为于公生立祠 ③郡中离文法者,皆不敢隐情 ④数争不能得,于是于公辞疾去吏。 ⑤于是杀牛祭孝妇冢 ⑥及子,封为西平侯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 译成现代汉语。
• (1)我治狱未尝有所冤,我后世必有封者,令容 高盖驷马车。
• (2)吏欲毒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以上府。
(二)晏子犯颜直谏
1.A 2.A 3.C 4.B
5.C 6,见译文
译文:
• 1、我应对(您的话),就会获罪;不应对, 就没有用来事奉君王您的,怎敢不应对呢! • 2、却只有梁丘据用他的私财对您尽忠,为 什么尽忠的人这样少呢?梁丘据阻塞群臣, 蒙蔽君王,恐怕太厉害了吗?
而我却得到了富贵,这是使百姓劳苦来增加我自己的财富,那么我 离死亡也就不远了。我是在逃避死亡,不是在逃避富贵。’所以楚 庄王在位的时候,灭了若敖氏家庭,只有子文的后代存活了下来, 直到现在还居住在郧地,做着楚国的良臣。” “现在的子常,是先大夫(子囊)的后代,辅佐楚君,在外却 没有好的名声。百姓疲弱饥饿,一天比一天厉害。四方边境上布满 了堡垒,路上饿死的人随处可见,盗贼伺机作乱 ,百姓无所依靠。 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 了。子常难道能比成王、灵王更贤明吗?成王因为对穆王无礼,临 死时想吃熊掌都没有得到。灵王不顾念百姓的死活,一国的百姓都 背弃了他,就像行人遗弃脚印一样。子常执政,他的无礼、对百姓 的不顾念比成王、灵王还厉害。他独自一人凭什么力量来对付这种 败亡的局面呢!” 过了一年,就发生了柏举之战,子常跑到郑国,昭王跑到随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父号曰“于公” ,为 .县狱吏 旦曰飨士卒,为 .击破沛公军 C.于公以 .为养姑十年以孝闻 不赂者以 .赂者丧

B.其 .姑告邻人之曰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 .庶几乎 D.郡中离文法者 . 先破秦入咸阳者 .王之
3.下列句中的“姑”字与例句中的“姑”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养其姑 .甚谨 A.被驱遣,小姑 .如我长 C.公曰: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 ” .待之。
案,我的后代一定有受封赏的人,要让高车驷马都能通 过。”到了他的儿子于定国,果真被封为西平侯。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决狱 平法,未尝有所冤 狱:案 . B.郡中离文法 者 .. 文法:法令条文
C.我老,久累丁壮 奈何 丁壮:年轻男子 D .其后,母自经 死 自经:上吊 .. ..
3.A
4 . B(③是斗子文与人对话时自述其志,故不能做“子常必 亡”的证据。⑥是子常的结局) 5 . B(打了一个时间差,“常例”是成王“羞子文”后才形 成的。)6,见译文
译文:
• 1、国家征收的马匹满足行军所用就够了, 公卿征收的马匹足够打仗也就行了,都不 超过限度。 • 2、四方边境上布满了堡垒,路上饿死的人 随处可见,盗贼伺机作乱 ,百姓无所依靠。 子常对这些都不去救济,却聚敛不已,他 招致百姓怨恨的事情太多了。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以羞 子文 ..相楚君无令 名于四方 令:美好 D .其速 怨于民多矣 速:招致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成王闻子文之 .朝不及夕也 句读之 .不知
劳役,废除了厚葬的命令,让主管的官员依据法制 各负其责,让群臣指出君王的过失进行谏诤。因此 官员没有无法运用的法律条文,臣子没有难以表达 的忠诚,而百姓非常高兴。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丰厚其葬,高大其垄 垄:田埂。 B .据以其所有共 我 共:同“供”。 . . C.暮夜求,必存 吾 存:问候。 D .今四封 之民 . . 封:疆界。

A.斗且见微知著,从与令尹的交谈中看出对方一心聚敛必然招致百姓怨恨,楚国面 临着 亡国之灾。 B.斗子文因恤民而家无储粮,楚成王依朝廷常例送他肉和粮,并多次要给他增加俸 禄, 子文却避而不受。 C.子常身居高位,不能辅佐国君富民兴国,反倒聚敛不已,致使民心离散、民怨沸 腾, 终被百姓抛弃。 D.斗子文的智慧在于懂得为政庇民之道,不靠勤民取富,不但深得成王厚遇,而且 福及 子孙后代。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丞相西平侯于定国的爸爸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来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 从未有过被冤枉的。 B.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 《窦娥冤》中窦 娥有一句唱词: “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 ”其中“孝妇”说的就 是她。 C.东海孝妇的婆婆可怜她,不忍心长久地拖累他,上吊身亡。后来,她婆婆的邻居家有个 女孩告到官府,说: “这个女人杀了她的婆婆。 ”官府逮捕了孝妇。 D.文中的“于公”在孝妇“屈打成招”后,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几十年并以孝闻名,这就证 明她不会杀死婆婆,可是多次争辩也未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她就借病辞去官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不对 ,则无以事君 .. C.诚信 于朋友 .. B.钟爱 其兄弟 .. D.废厚葬 之令 ..
3.下列对文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欲丰厚其葬——“丰厚其葬”意思是“让其葬丰厚” 。 B.有司未能我具也——可译为“主管的官员没能够为我备办好” 。 C.每有风雨,暮夜求,必存吾——“暮夜求”前省略了主语“梁丘据” 。 D.慈惠于众子——翻译时应调整语序,译为“对子倒们慈爱仁惠。 ”
孝妇自己被迫招认了假罪名。定案后报送上级官府。 于公
认为孝妇侍奉婆母十年并以孝敬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母。太守不听他的 意见,于公多次争辩都不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太守后来 终于杀了孝妇。此后,郡中枯旱三年。后任太守到此,卜卦寻问枯旱的原因,于 公说:“孝妇不应当处死,前任太守强行杀死了她,灾祸的原因应当就在这里。” 于是新任太守就杀牛为牲去祭奠孝妇的坟墓,太守以下的官吏都亲自到坟前祭奠。 天上即刻降下了大雨,当年五谷丰登。郡中的人因此更加敬重于公。于公修建房 屋住宅,对工匠说:“替我把门修造得高高大大的, 我判案从未有过冤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作“子常必亡”依据一项是( ) ①令尹问蓄聚积实,如饿豺狼焉②夫货马邮则阙于民,民多阙则有离叛之心③是勤民以自 封也,死无日矣④是之不恤,而蓄聚不厌⑤无礼不顾甚于成、灵⑥子常奔郑,昭王奔随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一)于公平法
1.C 2.D 3.B 4.A 5.C
译文:
• 1、我判案从未有过冤案,我的后代一定有 受封赏的人,要让高车驷马都能通过。 • 2、办案的官吏企图用毒刑拷打治罪,孝妇 自己被迫招认了假罪名。定案后报送上级 官府。
丞相西平侯于定国,是东海郡下邳县人。他的父亲被称为“于公”。于公曾 作过县里的狱吏,后又升为郡里的狱官副佐。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 的。郡中触犯法网的人,经于公判决的,都不敢隐瞒真情。东海郡中百姓在于公 活着时就为他建立了生祠,名叫“于公祠”。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 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母特别恭谨,她的婆母想要她改嫁,她始终不肯答应。她 的婆母告诉怜人说:“这孝顺媳妇侍奉我很是恭谨,我哀怜她没有子女,守寡的 日子很久了,我年纪老了,怎么能长久地拖累年轻人呢?”后来,她的婆母自已 吊死了。婆母的女儿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我母亲。”官府逮捕了孝妇, 孝妇辩解说她没有杀死婆母, 办案的官吏企图用毒刑拷打治罪,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符合晏子所说“忠”的标准的一组是( ) ①导亲于父兄 ⑤以其私财忠于君 A.①③④ ②有礼于群臣 ⑥有惠于百姓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③诚信于朋友 ④臣无隐忠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梁丘据这个人是受齐景公宠爱的近臣, 是个曲意逢迎的小人。 他死后, 齐景公想厚葬他, 遭到晏子的反对。 B.晏婴认为梁丘据对君王不是真正的忠和爱,反而是蒙蔽了齐景公,阻塞了言路,使 齐 景公成了孤家寡人。 C. 晏子犯颜直谏, 指出齐景公宠信梁丘据是不对的, 而且阐述了自己对于忠和孝的看 法; 他才是真正的忠臣。 D.齐景公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听从了晏婴的谏言,放弃了厚葬梁丘据的作法,而且广 开 言路,使朝政一新。
斗且在朝廷上拜见子常,子常和他谈话,问斗且怎样才能聚敛 财物、名马而致富。 (斗且)回家对他的弟弟说:“楚国大概要灭亡了!如果不是 这样,令尹大概要不免于难了!我拜见令尹,令尹问如何聚敛财物, 就像饥饿的豺狼一样;恐怕是一定要灭亡了。” “古时候(君臣)积蓄财宝不妨害百姓穿衣吃饭,聚敛马匹也 不损害百姓的财用。国家征收的马匹满足行军所用就够了,公卿征 收的马匹足够打仗也就行了,都不超过限度。公卿的财物足够馈赠 进献就行了,大夫家里的财物足够供给使用也就行了,也都不超过 限度。财物和马匹超过了限度,百姓那里就不充足,百姓不充足就 会产生反叛之心,那么将凭什么来立国呢?” “过去斗子文三次辞去令尹的职务,家里连一天用来生活的积 蓄都没有,这是体恤百姓的缘故。成王听说斗子文几乎吃了上顿就 没有下顿,因此每逢朝见时就预备一束干肉,一筐干粮,用来送给 子文。直到现在还成为国君对待令尹的常例。成王每当增加子文的 俸禄时,子文一定要逃避,直到成王停止给他增禄,他才返回朝廷 任职。有人对子文说:‘人活着就是求个富贵,但你却逃避它,为 什么呢?’他回答说:‘当政的人是庇护百姓的,百姓的财物空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