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经济案例分析完整版本

管理经济案例分析完整版本

在马尔萨斯生活时代,工业化进步尚未提供成熟的可 以替代耕地的农业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单位耕地面积 亩产,克服人多地少的经济内部农业和食物生产边际收 益涕减带来的困难。从实证分析角度看,马尔萨斯的理 论建立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基础之上,对于观察工业化 特定阶段的经济运行矛盾具有历史认识价值。
换言之,如果没有现代替代耕地的农业技术出现和推 广,如果没有外部输入食物或向外部输出人口的可能性, 英国和欧洲一些工业化国家确实会面临马尔萨斯陷阱所 描述的困难。马尔萨斯观察暗含了农业技术不变与人均 占有耕地面积下降这两点假设条件。如果实际历史和社 会经济状况满足或接近这两个条件,马尔萨斯陷阱作为 一个条件预测(projection)是有效的。例如,这一点对 于认识中国经济史上某些现象具有分析意义。在我国几 千年传统农业历史时期,农业技术不断改进,但没有突 破性进步;在没有战乱和大范围饥荒的正常时期,人口 长期增长率远远高于耕地面积增加速度。由于越来越多 人口不得不在越来越小的人均耕地面积上劳作,劳动生 产率和人均粮食产量难免下降。这一基本经济面的边际 收益递减规律作用,加上其他一些因素(如制度因素导 致的分配不平等、外族入侵等等)影响,可能是我国几 千年传统农业社会周期震荡的重要原因。
边际产量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当边际产量为正值时, 总产量曲线呈上升趋势(斜率为正值),此时增加工人能 增加产量;当边际产量为负值时,总产量曲线呈下降趋 势(斜率为负值),此时增加工人反使产量减少;当边际 产量为零时,总产量为最大(斜率为零),此时增加工人 产量没有变化。
2.工人人数取某值时的平均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 上该点与原点的连接线的斜率。
三、生产的三个阶段
TPLAPLMPL 第1阶段 第2阶段 第3阶段 (不合理)(合理) (不合理) E
TPL F
H
o
APL
L
A
B MPL
第2阶段: AP最大 L=OA,
TP最大 L=OB,
第一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小于OA。这一阶段生产函数的 特征是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开始递增,然后递减。在这一阶段, 总产量、平均产量均呈上升趋势。
平均产量
12 15 20 26 26.8 26 24 22 20 18 16
总产量、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
TPLAPLMPL o
F H A
E TPL
APL
L
B MPL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存在着下面三种关系
1.工人人数取某值时的边际产量等于总产量曲线上该点 的切线的斜率.
因为根据边际产量的定义,边际产量=△Q/△L。即当 △L取很小值时,边际产量=dQ/Dl,dQ/dL就是总产量曲 线上当工人人数取某值时该点切线的斜率。
第4章 生产决策分析
第1节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在生产过程中,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各种投入要素 组合所能产生的最大产量。
它的一般表示式为:Q=f(X1,X2,…,Xn) (4-1)
式中,Q为产量;x1,x2...xn诸投入要素,如原材料、设备、劳 动力等。
生产决策分析:就是通过对生产函数的分析,寻找最优的投入 产出关系,以确定最优的投入要素的数量组合,使生产的成本最 低或利润最大。
生产函数又可以分为短期生产函数和长期生产函数。短期生产 函数的特点是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投入量是固定的。 长期生产函数的特点是生产函数中所有的投入要素的投入量都是 可变的。
第2节 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
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最优利用:假定其他投入要素的投入量不变, 只有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是可变的,研究这种投入要素的最优使 用量(这种使用量能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就属于单一可变投入要 素的最优利用问题。这类问题在短期决策中经常遇到。
3.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上升 趋势;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呈 下降趋势;当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等时,平均 产量为最大。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如果技术不变,增加生产要素中某个要素的投入量,而其他
要素的投入量不变,增加的投入量起初会使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增 加,增加到一定点之后,再增加投入量就会使边际产量递减。
近现代世界经济史告诉我们,过去200多年间,农 业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突破,与马尔萨斯生活时代 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与他的推论所暗含的假设条件 完全不同。化肥、机械、电力和其他能源、生物技术等 现代技术和要素投入,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使农业和食品的增长率显著超过人口增长。从历史事实 看,马尔萨斯理论是对边际收益规律的不适当运用。如 果说马尔萨斯当年分析还有某种历史认识价值,那么形 形色色的现代马尔萨斯预言则是完全错益递减规律的后果。依 据他的分析,在土地供给数量不变和人口增加的条件下, 每个额外生产者耕作的土地数量不断减少,他们所能提 供的额外产出会下降,这样虽然食物总产出会不断增加, 但是新增农民的边际产量会下降,因而社会范围内人均 产量也会下降。在马尔萨斯看来,世界人口增加比例会 大于食物供给增加比例。因此,除非能够说服人们少要 孩子——马尔萨斯并不相信人口可以由此得到控制— —否则饥荒将在所难免。
第二阶段:可变投入要素的数量在OA和OB之间。这一阶段生产 函数的特征是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但仍为正值,不过 要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呈递减趋势,总产量仍呈上升趋势。
一、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表4—1印刷车间每天的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工人人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总产量 0 13 30 60 104 134 156 168 176 180 180 176
边际产量
13 17 30 44 30 22 12 8 4 0 -4
注意两点: (1)收益递减规律是以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固定不变,只变动一种生
产要素的投人为前提的。收益递减的原因就在于增加的生产要素 只能与越来越少的固定生产要素相结合; (2)这一规律是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的。如果技术条件发生了变化, 就不再适用。 (3)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如果增加和第二个单位的生 产要素比第一个单位的更有效,则边际收益不一定递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