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病案题库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病案题库

急性胃炎一、典型病案邓某,女,45岁,农民。

主诉:反复胃脘剧痛20余天,复发1天。

现病史:患者因天热酷夏,贪凉过度,感受风寒,且进食生冷,便觉胃脘不适,旋即发作剧烈胃痛,痛则呕吐清水,立即送至某医院急诊,诊断为“急性胃炎”,住院8天,经输液,注射止痛剂,疼痛缓解。

出院半月余,病复发,遂来就诊。

初诊:胃脘阵阵剧痛,频频泛吐清涎,纳呆,神疲,形体消瘦,手足不温,面色萎黄无华,舌淡苔白厚腻,脉沉。

中医辨证:胃脾阳虚,寒凝水聚。

治法:温中补虚,降逆止痛方药:大建中汤。

蜀椒12克,干姜15克,党参12克,饴糖60克。

复诊:上方服三剂后,自觉胃脘发热,气串动,咕咕有声,疼痛缓解,泛涎停止。

宜再进温中健脾之剂,扶正气,驱余邪,以竟全功。

处方:党参12克,白术13克,炙甘草6克,干姜15克,砂仁10克,法半夏15克。

连服三剂,病愈。

追访8年,患者胃痛从未复发。

二、提出问题1.急性胃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2.简述急性胃炎的诊断鉴别。

3.简述急性单纯性胃炎的西医治疗方法。

4.阐述急性胃炎的中医辩证论治。

5.本案例为什么辩证为脾胃阳虚,寒凝水聚证?6.对本案里的处方用药进行分析。

三、问题解答(一)急性胃炎的诊断依据1.病史有暴饮暴食、进不洁食物、进过冷过热和粗糙食物及酗酒或刺激性药物史2临床表现发病急、突然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或伴有腹泻。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多数患者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内或轻度增高,沙门菌属感染者可轻度减少。

呕吐物或可疑食物培养可能发现致病菌,血培养阴性。

如治病的毒性食物明确或食者集体发病,则诊断为食物中毒。

(二)急性胃炎的鉴别诊断1.急性腐蚀性胃炎有服强酸(硫酸,盐酸,硝酸)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或甲酚等历史。

服后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口腔,咽喉,胸骨后及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有吞咽疼痛,困难,频繁恶心,呕吐。

严重者可呕血,呕出带血的黏膜腐片,可发生虚脱,休克或引起食管,胃穿孔的症状,口腔,咽喉可出现接触处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坏死黏膜剥落,溃疡或可见到黑色,白色痂。

2.急性阑尾炎早期可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但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逐渐转向右下腹,且有规定能够的压痛及反跳痛,多半有发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

3.胆囊炎,胆石症有反复发作的腹痛,常以右上腹为主,可放射至右肩,背部。

查体时注意巩膜,皮肤黄疸。

右上腹压痛,墨菲征阳性,后可接触到肿大的胆囊。

血胆红素定量,尿三胆检测有助于诊断。

4.其他大叶性肺炎,心肌梗死等发病初期可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呕吐。

如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复制检查,不难鉴别。

(三)急性单纯性胃炎的西医治疗1.一般治疗祛除病因,卧床休息,给予清淡易消化之流质饮食,呕吐严重者禁食。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口服葡萄糖盐水或补液盐(ORS),脱水明显或禁食者,予以静脉输液。

3.抗菌治疗由细菌引起者口服阿莫西林0.25~0.5g,每天3次;或黄连素0.3g;每天3次;伴腹泻者可用诺氟沙星或庆大霉素。

4.对症治疗保护胃粘膜如西咪替丁0.4g,口服,每天2次;硫糖铝1.0g,口服,每天3次;麦滋林颗粒1包,口服,每天3次。

腹痛明显者可用解痉药颠茄片8mg,每天3次,或丙胺太林15mg,每天3次,或阿托品0.5mg,皮下或肌肉内注射。

呕吐可用甲氧氯普胺10mg,每天3次,或多潘立酮10mg,每天3次。

(四)急性胃炎的中医治疗1.胃热炽盛证症候:胃脘疼痛,胀满,痛楚灼热感,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饮食喜冷恶热,大便干结,尿黄,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

2寒湿反胃症症候:寒热头痛,肢体酸痛,呕吐不食,腹痛肠鸣,大便清稀,小便白而少,舌质淡红,苔白,脉浮滑。

感秽浊疫毒者,则腹中痛甚,欲吐不得,夹食滞者,则呕吐酸腐。

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方药:藿香正气散。

3.食滞肠胃证证侯:嗳腐吞酸·厌食,胃脘胀满疼痛,呕吐宿食,吐后则舒,大便臭秽或夹不消化食物,小便清,苔厚腻或黄,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

方药:保和丸。

4.寒邪犯胃证证侯:胃痛卒发,痛无休止,得温则减,遇寒加重,多有受凉或饮食生冷病例,或伴有呕吐清水,胃寒怕冷,手足不温,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迟。

治法: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方药:良附丸和桂枝汤加减。

5肝郁气滞证证侯:胃脘胀满,攻撑作痛,痛及两胁,情志不畅是更甚,或呕吐吐酸,嗳气频作,饮食减少,舌质淡白,苔薄白,脉弦。

6食毒症证候:胃脘拘急疼痛,恶心呕吐,甚或呕血,大便色黑,烦躁不安,或绅士昏聩,舌质青紫,脉弦或代结。

治法:清胃解毒,化瘀止痛。

方药:黄连解毒汤或清热地黄汤加汤。

(五)本案例的辨证本案患者因天热酷夏,贪恋冷饮,发作剧烈胃痛,为寒气凝滞于胃所致;频频泛吐清涎,纳呆,神疲,形体消瘦,手足不温,面色萎黄无华,乃中阳不振,寒湿内阻,脾虚失于运化,水饮停聚,格据于中焦。

舌淡苔白厚腻,脉沉为寒凝水聚之象。

综合四诊,辨证为脾胃阳虚,寒凝水聚证。

(六)方药分析本案例要用大建中汤加味。

大建中汤补心脾,驱寒气,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蜀椒辛热,主驱寒气,入脾暖胃,遂痹痛。

胃脘疼痛,泛吐清涎,法当温中。

干姜辛热通心,助阳逐冷散逆,党参甘温,大补脾肺之气;饴糖甘能补土,缓可和中。

盖人之一身,以中气为主,用辛辣甘热之药,温健其中脏,以大祛下焦之阴,而复其上焦之阳也。

诸药合用,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复以温中健脾治中化痰丸,扶正气,祛余邪,以竟全功。

消化性溃疡一.病例摘要黄某,男性,48岁,商人。

主诉:反复上腹痛20年,加重2个月。

现病史:20年前冬天开始出现上腹正中隐痛,常在餐后2小时发生,一直持续到下次进餐。

进食后腹痛缓解,不影响食欲。

有事午夜腹痛,吃少许饮食能解痛。

发作一般持续2~3周。

以后每逢寒冷季节,饮食不当,受凉及情绪不佳可诱发,发作时伴有反酸,嗳气,无呕吐及腹泻。

长期以来,间断服用丙胺太林、复方氢氧化铝片,一般可以解痛,未曾住院治疗。

5年前起,上腹痛发作时间延长,间歇时间缩短,发作次数增多。

去年11月在当地医院行胃肠钡餐及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今年3月上腹痛加剧,服阿托品无效,疼痛失去规律性,呈持续性,进食后不缓解,甚或加重,常因腹痛惧食,腹痛向背部放射,但无右肩放射及发热,不厌油,痛时喜按。

4月22号解柏油样软便1次,量约200g,无头昏、冷汗、呕血,经用卡巴克罗后次日粪色转黄,近来体重无明显减轻。

近2天大便未解,尿色不黄。

现胃脘部隐痛,喜暖喜按,得食则安,纳少,时泛清水,神疲乏力,头晕,四肢不温。

既往史:平素身体尚健。

否认肝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史。

个人史:20岁起吸烟至今,每天半包,偶饮酒。

26岁结婚,生育一女。

家族史:其妻患有“神经衰弱”;父于20年前去世,患疾不详。

母于10年前因肺部肿块(性质不详)病故。

女儿体健。

体格检查:T36.℃,P73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体检合格。

皮肤色泽正常,弹性良好,无蜘蛛痣及肝掌,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头颅无畸形,巩膜不黄,耳、鼻正常,唇无发绀,扁桃体不肿大。

颈软,无颈静脉怒张及动脉异常搏动,气管居中。

甲状腺不肿大,胸廓对称,肋间隙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无摩擦音干、湿啰音。

未见心尖搏动。

叩诊心界正常,心音正常,心率76/次,率齐,各瓣音区无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腹部平坦、柔软,腹壁无静脉曲线,胃肠蠕动波,中上腹部有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扪及,未触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

肠鸣音不亢进,胃区无振水声,未闻及血管杂音。

外生殖器正常,肛门无外痔及瘘管。

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良好,无周围血管征。

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辅助检查:RBC4.2*1012/L,HB120g/L,WBC7.6*109/L,N0.66,L0.34。

尿常规(-);粪常规示棕色,软,隐血试验(++),镜检阴性。

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近大弯侧黏膜稍肿胀、充血,有黏膜集中,中心稍凹陷,上有撒霜样发白斑点,HP(++)。

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二、提出问题1.本病例你考虑何病?诊断依据是什么?2.本病例应与那些疾病相鉴别?3.阐述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论治。

4.本病例应补充哪些检查?5.本病例的西医治疗原则及基本药物有哪些?6.简述本病例的中医治疗原则及方药。

三.问题解答(一)诊断1西医诊断①消化性溃疡②慢性浅表性胃窦炎诊断依据:患者上腹痛具有慢性。

节律性及周期性特点,进食及服碱性药物后能缓解,半年多前胃肠钡餐及胃镜检查报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窦炎”。

由此应考虑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窦炎。

临床资料说明溃疡病存在下属情况之一时,其疼痛的规律性便可消失:①伴有慢性胃炎②伴有胃黏膜脱垂③溃疡病高度活动期④巨型溃疡病⑤幽门管溃疡⑥球后部溃疡⑦复合型溃疡⑧穿透性溃疡⑨并发出血⑩并发梗阻⑩并发恶性病变。

此患者近2个月来上腹痛加重出现黑便,说明溃疡处在活动期,是否存在胃内恶性病变,目前证据不足。

要证实以上初步诊断,并排除恶性病变,需要再做胃镜检查。

2.中医诊断胃脘痛,脾胃虚寒症辨证分析:患者腹痛病史数余年,脾胃阳虚,纳运不建,胃失温煦,中寒内生,故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纳少,时泛清水,亦脾胃虚寒之象,脾主四肢,阳气虚衰,不能达于四肢,则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弱。

此为中焦虚寒,阳气不足的表现。

(二)鉴别诊断1.西医方面(1)慢性胃炎:本病亦有慢性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其症状可类似消化性溃疡,但发作的周期性与节律性一般不典型。

胃镜检查是主要的鉴别方法。

(2)胃神经官能症:本病可有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或者酷似消化性溃疡。

但常有明显的全身神经官能症,情绪波动与发病有密切关系。

内京检查与x线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3)胃癌:胃良性溃疡与胃恶性溃疡的鉴别十分重要,但两者的鉴别雨哦是比较困难。

以下情况应当特别重视:1)中老年人近期内出现中上腹痛,出血或贫血。

2)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生明显变化或抗溃疡药物治疗无效。

3)胃溃疡或活检病理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

临床上,对胃溃疡患者应在内科积极治疗下,定期进行内镜检查随访,密切观察直到溃疡愈合。

(4)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有消化不良症状而无溃疡或其他器官性疾病,如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或胆道疾病者。

此证颇常见,多见于年轻妇女。

有时症状酷似十二指肠溃疡,但x线及胃镜检查却无溃疡症状。

可有为肌张力减退,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不适,嗳气,反酸,恶心和无食欲,服用制酸剂不能缓解,但服用嘉甲氧氯普胺或多潘立酮后可获改善。

患者常有神经官能症表现,诸如焦虑失眠,神经紧张,情绪低落,忧郁等,也伴有肠道易激综合征,表现为结肠痉挛性腹痛或无痛性腹泻,心理治疗或正经要有时奏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