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侵犯人格权案例

侵犯人格权案例

网上侵犯名誉权案例
2001年5月,某法律网站(以下简称网站)与某大学案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订立由该中心授权使用其编辑出版的《精选案例研究》丛书制作网站内容。

该从书一九九八年第四辑中一案例《某市进出口第一分公司诉某市丝织厂虚开购销合同项下增值税发票致其不能获得出口退税赔偿案》标题中的被告为某市丝织厂,而案例主文中的被告应为某市丝织一厂。

网站在制作内容时,未对该篇案例进行任何修改,全文照登。

内容上传后,某市丝织厂认为网站制作的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严重损害了原告的名誉权,有二家外贸企业终止了与该厂的业务关系。

该厂于2001年7月5日向某市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网站赔偿因侵犯其名誉权而造成的损失49万元。

侵犯肖像权案例
2008年6月,台州黄岩的一个新楼盘开盘,黄岩人池先生和家人一起去该楼盘的售楼部看房。

就在他们观看楼盘的过程中,房产公司用摄像机拍摄了当时售楼部销售的场景,并将这段录像制作成了宣传片。

此后,房产公司将这个宣传片在当地电视台广告栏目中播放。

8月的一天,池先生偶然在电视上发现自己的身影出现在售房广告中,亲戚朋友看到后也议论纷纷,他因此十分懊恼。

在与房产公司交涉无果后,池先生以侵犯肖像权为由将其诉到法院,索赔3万元。

对于池先生提出的侵犯肖像权一说,房产公司认为,他们的宣传片只是反映当时整个售楼部的火热场面及售楼人员热情接待的过程。

池先生在宣传片中也始终是低头、侧面的,没有特写镜头,更没有以他的形象为目的进行宣传,没有侵犯他的肖像权。

日前,黄岩法院一审判决被告房产公司侵犯肖像侵权,判令其赔偿池先生2000元。

侵犯姓名权的案例
1995年3月底,江某(被告,女,24岁)为能赶上参加男友林某(被告,男,28岁)所在单位的分房,以购买进口药品需用某市居民身份证为借口,通过他人向张某(原告,女,28岁)借用身份证,谎称自己的身份证已丢失。

随后,江某假冒张某之名到其单位开出婚姻登记介绍信。

并拿走张某户口所在地的公共户口簿。

与林某一起到区民政局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同年6月,江某再次冒用张某的名义到其单位办理其他手续时被发现。

张某遂向有关部门要求撤销有关结婚证明,宣告该婚姻无效。

区民政局于同年11月确认此婚姻关系无效,撤销了张某和林某的结婚登记,收回了《结婚证》。

张某为此向某市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由于姓名被冒用,其不能及时登记结婚,丧失了参加单位分房的机会,同时还承受了强大的社会压力和精神打击,要求被告赔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5万元,支付精神抚慰金4000元,并登报向其赔礼道歉。

被告未作答辩。

网络隐私权侵权案例
5月22日上午,某论坛上一名网友发了题为《偷拍公交见闻》的帖子,并上传了4张未经任何处理的照片。

图片的内容是一名孕妇挺着大肚子站在公交车上,她身边3个座位上坐着3名男子,这3名男子不是低头,就是把头扭向窗外,没有人给孕妇让座。

孕妇就用自己的手机拍下了这一幕,照片中,3名乘客的面部被曝光。

该网友(也就这名孕妇)没有做更多评论,只是在照片最后写了一句:“真给青岛男人丢脸!”这个帖子发出后,一时间成了论坛最热的帖子。

网上言论一方面谴责乘客冷漠,另一方面谴责孕妇侵权。

孕妇让座事件一名当事人因为被曝光,因此被单位解除合同(正在试用期),据说当事人在整理资料,直接找孕妇单位讨个公道,并且已经找到其单位要求赔偿。

有律师认为,“在这件事中,孕妇并非将别人的照片作善意地使用,也没有征得当事人的许可,就将照片公布,肯定是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

‘就算是小偷,你也无权随便在网上贴照片来谴责’。

这位孕妇此举更多的是对当事人精神权利的损害,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