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篇∙(一)名家∙历史语言学:徐通锵、王洪君、陈保亚。
∙生成语言学:徐烈炯、宁春岩、徐杰、沈阳、程工。
∙功能语言学:胡壮麟、朱永生、黄国文、张伯江、方梅。
∙认知语言学:沈家煊、陆丙甫、袁毓林、储泽祥、石毓智、赵艳芳、束定芳。
∙配价理论:陆俭明、袁毓林、、张国宪、沈阳。
∙心理语言学:桂诗春、沈家煊、王德春、彭聃龄、朱智贤、李宇明。
∙神经、病理语言学:杨亦鸣、王德春、崔刚。
∙对比语言学:刘重德、杨自俭、王宗炎、赵世开、潘文国、许余龙。
∙语法化:沈家煊、吴福祥。
∙类型学:沈家煊、刘丹青。
∙语言哲学:钱冠连、潘文国。
∙实验语音学:石锋∙计算语言学:冯志伟、俞士汶、刘群、詹卫东∙社会语言学:陈原、陈章太、李宇明、郭熙∙数理语言学:方立、冯志伟∙文化语言学:邢福义∙模糊语言学:伍铁平、吴振国∙现代汉语语法:吕叔湘、朱德熙、黎锦熙、王力、邢福义、陆俭明、马真、胡裕树、张斌、胡明扬、马庆株、邵敬敏、储泽祥∙现代汉语方言:丁声树、吴宗济、李荣、张振兴、汪国胜、詹伯慧、李如龙、潘悟云、麦耘、游汝杰∙少数民族语言:戴庆厦、道布、孙宏开对外汉语教学:陆俭明、赵金铭、吕必松、崔希亮、周小兵、张德鑫、鲁健骥、李晓琪、李泉、张和生、李扬、崔永华、郑懿德、王还、刘珣、孙德金、张凯、张旺熹、杨寄洲、王建勤、赵日新、郑艳群∙(二)名篇∙A历史语言学∙1.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2. 吴安其《历史语言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朱晓农、寸熙导读《历史语言学和语言演变》(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B结构主义语言学1. 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2. 索振羽、叶蜚声译《现代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3. 何勇等译《语法哲学》(语文出版社1988)4. 岑麒祥、叶蜚声译《语言》(商务印书馆1992)∙C生成语言学∙ 1.邢公畹等译《句法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 2.赵世开译《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和语义解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3.黄长著等译《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4.周流溪等译《支配和约束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5.宁春岩导读《转换生成语法导论:从原则参数到最简方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6.徐烈炯《生成语法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7.徐杰《普遍语法原则与汉语语法现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包智明等《生成音系学理论及其应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9.沈阳等《生成语法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10.吴刚《生成语法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1.何元建《生成语言学背景下的汉语语法及翻译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D功能语言学∙1.张伯江《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2.胡壮麟《功能语法导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3.黄国文导读《功能语法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5.常晨光等《功能语言学与语篇分析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E认知语言学1.张敏《认知语言学与汉语名词短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3.程琪龙《认知语言学概论──语言的神经认知基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4.胡壮麟《认知隐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袁毓林《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商务印书馆2004)6.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7.王维贤《认知、交际和语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8.石毓智《认知能力与语言学理论》(学林出版社2008)∙F配价理论∙1.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2.袁毓林、郭锐《现代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沈阳《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2000)∙G心理语言学∙1.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2.朱曼殊、缪小春《心理语言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彭聃龄《语言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4.李宇明《汉族儿童问句系统习得探微》(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5.王德春等《社会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H神经、病理语言学1.卫志强、赵吉生译《神经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王德春等《神经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崔刚《失语症的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4.杨亦鸣《语言的神经机制与语言理论研究》(学林出版社2003)∙I对比语言学∙ 1.严学宭《中国对比语言学浅说》(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5)∙ 2.王福祥《对比语言学论文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3.张今、张克定《英汉语信息结构对比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4.赵世开《汉英对比语法论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杨自俭《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朱永生等《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7.许余龙《对比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8.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9.潘文国、谭慧敏《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J语法化和词汇化1.沈家煊导读《语法化学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2)3.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4.沈家煊、吴福祥《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商务印书馆2005)5.沈家煊等《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三)(商务印书馆2007)6.石毓智《语法化的动因与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吴福祥导读《语法化的世界词库》(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K类型学1.沈家煊《语言类型学与普遍语法特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2.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3.石毓智《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野》(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4)4.徐杰主编《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角:第一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05)5.余志鸿译《语言地理类型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2008)L语言哲学1.褚孝泉《语言哲学:从语言到思想》(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2.涂纪亮《现代西方语言哲学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3.涂纪亮导读《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4.黄振定《翻译学的语言哲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5.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M原则和方法∙1.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2.陈保亚《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3.陈小荷等译《语言研究中的统计方法》(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2000)∙4.杨信彰导读《话语分析人门:理论与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5.林连书《应用语言学实验研究方法》(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6.于根元《路途和手段: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7.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8.王远新《语言理论与语言学方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N规律探求和理论思考∙1.陈保亚《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语文出版社1996)∙2.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3.徐通锵《语言论──语义型语言的结构》(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潘文国《字体位与汉语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汉语学报编辑部《小句中枢说》(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等∙O西方语言理论简介∙1.冯志伟编著《现代语言学流派》(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2.胡明扬主编《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P名家经典∙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朱德熙《语法讲义》∙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王力《汉语史稿》《汉语语法史》《中国语言学史》∙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邢福义《邢福义学术论著选》《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语言学卷)》《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邢福义选集》《词类辩难》《汉语复句研究》《汉语语法三百问》《汉语语法学》《邢福义自选集》∙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方法论》∙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陆俭明自选集》∙袁家骅《汉语方言概要》∙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邢公畹《汉语方言调查》∙李如龙《汉语方言学》∙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周荐《汉语词汇研究史纲》∙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邵敬敏《汉语语法学史稿》∙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汉语词汇语法史》《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语法理论纲要》∙张斌《汉语语法学》∙商务馆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22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