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选拔贤明的人,推举能干的人,讲求诚信,修习亲睦。
所以人们不只是亲近他们的亲人,不只是疼爱他们的子女,使老人能够安享天年,青年人能够不吝惜出力来侍奉老人、疼爱孩子,小孩能够被细心照顾,年老无妻、年迈无夫、年幼无父、年老无子以及残废、生病的人都能被赡养。
男子有自己的职业,女子有好的归宿。
财物,厌恶它被丢弃在地上形成浪费,却不是自己收藏;力气,厌恶它不从身上使出来,却不是为了自己。
因此阴谋、闭塞没有发生,盗窃、造反作乱没有兴起,所以门从外面掩上却不关闭。
这就是大同。
”“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为一家私有。
人们各自亲近他们的亲人,各自疼爱他们的子女。
财物藏给自己,出力也是为了自己。
把诸侯父死传子、兄死传弟作为礼制,把内城、外城、护城河作为坚固的屏障,把礼仪、道义作为纲纪。
来使君臣关系端正,来使父子关系笃厚,来使兄弟和睦,来使夫妻和谐,来确立尊卑贵贱的制度,来划分田地的阡陌疆界、设立居住的闾里制度,来尊崇勇敢和智慧的人,来推重为自己的行为。
所以阴谋因此兴起,而战争也由此兴起。
禹、汤、文王、武王、成王、周公,成为用这些制度治理天下的人中的佼佼者。
这六位贤明的人,没有不郑重认真地对待礼的。
用礼使君主处理得当的事情明白,用礼成全人民使他们诚信,使人民的罪过明白,使奖赏仁义成为定则,讲说人民使他们推让,把这些作为一定的纲纪给人民看。
如果有不用这些制度的人,即使是居权势职位的人,也要把他罢免,人们都把他当作祸害。
这就是小康。
”《孔孟语录》孔子说:“发大财与做高官,这是人人所盼望的,但不是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应当接受。
穷困与低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但不是用正当的方法抛掉它,就不应当逃避。
君子抛弃了仁德,以什么去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不能瞬间离开仁德,仓促匆忙的时候一定要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要这样。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上感叹:“事物流逝就和这水流一样呀,日夜不停!”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译文】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察看一个人,只消看他现在做的是什么,以前做的是什么,他所追求的是什么。
人的本质怎么能够掩藏得住呢,人的本质怎么能够掩藏得住呢?古代汉语中,“视”、“观”、“察”三字都有看的意思,但是程度和范围都有轻重大小上的不同。
“视”就是我们说的“看”,“观”则有“经常看”的意思,“察”则是“审视”的意思。
这三个词的词义依次加重,包含了这样的意义:看一个人,要现实地、历史地、审慎地、一贯地去看,也就是综合考察的意思。
这种观察人、认识人的方法,到现在也是适用的。
对一个人的评价,既要看他的昨天,也要看他的今天,更重要的是要看他的一贯追求,察人者对此不可不察!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
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
这等于是在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恶它;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原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译文】把自己家的老人当作老人,把(这种待人态度)推及到对别人家的老人;把自己家的年幼人当作年幼人,把(这种待人态度)推及到对别人家的年幼人。
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运转一样容易治理了。
【原文】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宣王在别墅雪宫里接见孟子。
宣王说:“贤人也有在这样的别墅里居住游玩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有。
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
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
国君以老百姓的忧愁为忧愁,老百姓也会以国君的有愁为忧愁。
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使天下归服,是没有过的。
后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攻都不能够攻破。
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
另一种情况是,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胄不是极利和坚固,粮草也不是不充足,但还是弃城而逃了,这就说明有利的地势不如人的齐心协力。
所以说:老百姓不是靠封锁边境线就可以限制住的,国家不是靠山川险阻就可以保住的,扬威天下也不是靠锐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
拥有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得到的帮助就少。
帮助的人少到极点时,连亲戚也会叛离;帮助的人多到极点时,全人下的人都会顺从。
以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去攻打连亲戚都会叛离的人,必然是不战则已,战无不胜的了。
”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出来,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
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
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由此可以知道,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人民最重要,国家在其次,而君王是最轻微的。
所以,为老百姓所拥戴就可以作天子,为天子所喜爱就可以作诸侯,为诸侯所喜爱就可以作大夫。
诸侯危害国家,就应当废旧而立新。
孔孟的这十二则语录,涉及面很广,内涵十分丰富,但有一核心思想贯穿其中,那就是“仁”。
在孔子那里,“仁”主要是做人的标准。
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实际上是把这种原本在血缘关系中已有的“亲亲”之心,发扬为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仁心、爱心。
他强调不能因为“富与贵”、“贫与贱”而“违仁”,提倡“杀身以成仁”,显然是把“仁”崇尚为做人的最高道德准则。
在孟子那里,“仁”主要是善政的标准。
他提倡“仁政”、“王道”,实际上是主张用仁爱之心来治国平天下,将“爱人”演化为“爱民”,从而也就形成了他的“民本”思想。
他强调“为民父母”、“与民同忧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贵君轻”,显然是把“爱民”崇尚为政治的最高准则。
不难看出,无论是孔子讲做人,还是孟子讲政治,都是以“仁”为出发点的,从做人到治国,仁爱之心一脉相承,这就是孔孟思想的仁学核心。
这仁学的着眼点是人,是人的心性、道德,因而孔子和孟子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人格修养。
《君子之交淡若水》桑户先生说:“您没有听说过假国人逃亡的故事吗?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碧玉,背上出生的婴儿就跑。
有人说:…他是为了钱吗?初生婴儿的价值太少太少了;他是为了怕拖累吗”初生婴儿的拖累太多太多了。
舍弃价值千金的碧玉,背着出生婴儿就跑,为什么呢?”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这个婴儿跟我则是以天性相连。
”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离弃;以天性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
相互包容与相互离弃差别也就太远了。
况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而心地亲切,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
大凡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七月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九月里妇女把衣授。
十一月北风哗哗响,十二月寒气冷飕飕。
粗布衣裳都没有,残冬腊月怎能熬到头?正月里修好锄和耙,二月里举足到田头。
老婆孩子莫忘记,晌午送饭村南头。
监工的田官乐悠悠。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九月里妇女把衣授。
三春太阳暖洋洋,黄莺儿欢唱在枝头。
姑娘们手挽深竹篮,沿着小路向前走,采下了片片桑叶嫩又柔。
春天太阳升起慢悠悠,采蒿人多似水流。
姑娘不禁暗悲愁,怕公子把人抢了走。
七月里大火星儿向西流,八月里芦花满汀洲。
三月里桑树要整枝,拿起刀锯和斧头。
除掉高枝与长条,轻采柔桑片片收。
七月里伯劳成对鸣,八月里纺纱织布不停手。
染成黑色染成黄,我染的大红颜色最艳秀,为那公子制衣缝又绣。
四月里草药远志穗儿抽,五月里知了声声叫不休。
八月里家家户户庆丰收,十月里纷纷黄叶坠枝头。
十一月里打狗獾,猎得狐狸取下皮,为那公子做轻裘。
十二月农闲人欢聚,继续练武耍戈矛。
留下小猪自家吃,大猪公家去享受。
五月里蚱蜢齐鸣两腿抖,六月里蝈蝈双翅颤悠悠。
七月里蟋蟀鸣郊野,八月里它在檐下唱不休。
九月里它怕冷躲门后,十月里它藏到床下不再走。
家家清除垃圾熏老鼠,堵起北窗塞紧门缝防风透。
干完关照妻和子:不久新年逢岁首。
进入屋里歇个够。
六月里野李葡萄尝尝鲜,七月里烹煮葵菜烧大豆。
八月里齐把枣子打,十月里又将稻谷收。
新米新谷酿春酒,好给老爷去做寿。
七月里好瓜吃在口,八月里葫芦摘在手,九月里苎麻种子留。
多采苦菜多砍柴,养活自己忙不够。
九月里筑好打谷场,十月里喜把庄稼收。
小米高粱和谷子,粟麻小麦加大豆。
唉呀我们种田人,庄稼活儿没尽头,又为公家宫室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