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孝亲敬老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

孝亲敬老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

孝亲敬老的名人事迹五篇800字以上孝亲敬老名人事迹篇1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浙江绍兴柯桥区稽东镇石岙村下塘自然村,老乡们都在传着一个“久病床前有孝子”的故事。

村民们说的是村里方庆传和方云美夫妻两人,他们几十年来照顾彼此的养父母,留下了以孝为本的好家风,影响着全村人。

方庆传是养父母在1951年从邻村抱回养育长大的。

在其娶妻后不久,妻子却患上尿毒症。

虽然一家人竭尽全力救治,但受当时医疗条件以及家庭经济限制,23岁的方庆传依然失去了妻子。

而方云美也和方庆传一样有着相似的经历。

1950年,只有4个月大的方云美被养父母从嵊州领养回来,长大后也组建起了自己的小家庭,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选择了离婚。

就是这样两个有着相似经历的人,经人撮合,走在了一起,并在婚后育有一子一女。

如今女儿出嫁,儿子也娶妻生子。

而对于双方的养父母,他们尽心尽孝,报答养育之恩。

初结婚时,因为考虑到方庆传养父母已经年长,生活难以自理,方云美主动提出到方庆传家,共同照顾两位老人的生活起居。

在两人的精心照顾下,方庆传的养父母成了村里的高寿老人,养父在94岁时去世,养母去世也有92岁了。

“后来,庆传就提议把我父母接过来住。

”方云美说,在自己的公公婆婆去世后,丈夫提出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家里来,这让她备受感动。

而对于方庆传来说,他更多的是想回报俩老对妻子的养育之恩。

“因为各自身世的原因,所以我们特别看重亲情。

”方庆传说。

感动的孝顺故事: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2015年底,方云美已93岁高龄的养母不小心摔伤,当时家中只有方庆传一人,他直接包车将岳母送到镇卫生院治疗。

因为病情较重,最后转送市区医院,确诊为大腿粉碎性骨折。

当时很多亲友建议保守治疗,但方庆传夫妇想让老人少一些痛苦,于是选择了进口人造骨头植入,并选配了较好的药物,花费2万多元。

住院的老人需要照顾,但方云美因为有10多年的脑梗塞病史,不能过于操劳。

让方庆传夫妇感到欣慰的是,他们的子女纷纷赶回来照顾外婆。

像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和媳妇轮流照顾老人,为老人送水喂食,端屎端尿,一直到2016年2月份,老人安然离世。

“一个家再困难,但是只要有亲情在,依然能让家里充满温暖。

”方庆传夫妇说得最多的是孝顺,他们说,如今儿子女儿也继承了他们的这份传统,心里很是开心。

“我们都是被抱养的,但是孝顺之心,却不应该有亲生和非亲生的区别。

”孝亲敬老名人事迹篇2周恩来不满一岁时,就由守寡的嗣母陈氏带在身边抚养,她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倾注在对恩来的抚养和教育上,恩来称陈氏为“娘”,陈氏给他请来一个乳母,叫蒋江氏,一起住在西院的小屋里。

周恩来四岁时,嗣母就叫他识字,五岁时,送他进私塾读书。

嗣母对他要求很严格,每天黎明时刻,就叫他起来,亲自在窗前教他读书。

有一次,恩溥玩刀子,几乎伤了他的眼睛。

于是,陈氏更不许他轻易出去,整天把他关在屋里念书。

空暇时,就叫他背唐诗,给他讲故事,如《天雨花》、《再生缘》等。

1904年,六岁的周恩来随同父亲、生母、嗣母和弟弟,一起搬到清河县清江浦(今江苏省清江市)居住,并到外祖父家的家塾里读书。

外祖父家里人很多。

家族间发生了纠纷,常邀请他生母去调解。

这是家里的经济境况已经越来越不好了。

父亲为人老实,胆小,能力比较差,到清江浦后,只谋得一个月薪16元的小差使。

家里常靠借钱过日子。

他的生母又劳累,又愁闷,很快就一病不起。

那是1907年上半年的事。

夏天,嗣母带他到宝应县她堂兄家住过两个月,仍回到清江浦。

第二年七月间,嗣母又被肺结核夺取了生命。

周恩来对陈氏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他写过一篇《念娘文》,可惜没有保存下来。

抗战胜利后他在重庆对记者说:“三十八年了,我没有回过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孝亲敬老名人事迹篇3在叶县水寨乡桃奉村,只要提起张二卫的名字,人们都会不由自主的伸出大拇指,直夸张二卫是一个明事理、孝敬公婆的好媳妇。

张二卫、女、汉族、高中学历、1983年7月6日出生于叶县水寨乡桥头张村,2004年7月叶县高中毕业后,赴广东省广州市打拼,2004年10月应聘到四川驻广州外贸办事处工作,工作期间和同乡桃奉村青年董鹏亮相识并相爱,并于2006年7月回乡完婚,结婚后,丈夫董鹏亮仍在四川驻广州外贸办事处工作,为了更好地照顾家里年迈的老人和大哥留在家里的孩子,张二卫只好辞去在四川驻广州外贸办事处的工作,一心一意在家里照顾公婆和家里年迈的奶奶。

由于她孝敬老人,深得村里干部、群众的好评,2010年9月被村党支部、村委会推荐担任村计生专干。

其主要事迹如下:一、明事理,识大体,处理好家庭关系结婚以来,张二卫在家一边帮助家人打理农活,一边悉心照顾公爹、公婆和85岁的奶奶,家庭相处得十分和睦,她将婆媳关系处理得极为融洽,从没有与公爹、公婆及年迈的奶奶高声说过话,更没有跟他们红过脸,让村里人心生羡慕。

张二卫的公爹董国选是一名公办教师,任教于桃奉小学,平时喜欢喝酒,而且贪杯,一喝就醉,张二卫苦口劝过公爹多次,均不起效,58岁的人了仍然改不掉喝酒的习惯。

2012年8月的一天,公爹和朋友一起吃饭,午后喝了不少酒,他不听朋友相劝,依然骑摩托上路回家,结果摩托撞在公路上的一块大石头上,摔得头破血流,被同行的朋友送往医院,缝了10多针,张二卫得知情况后,骑上电车来到医院,看到公爹躺在病床上难受的样子,她伏在床边哭了起来,让周围人心生感动,病友们把二卫误认为是女儿来探望父亲,当公爹向病友们解释说是儿媳时,大家一阵愕然。

二卫的奶奶已经85岁了,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二卫经常为老人擦洗身体,换洗衣服,剪指甲,梳头、洗脸、端饭等,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老人逢人变夸二卫勤快、孝顺。

二、柔弱的身体,挑起家庭的重担丈夫在外工作,家里有老人和孩子,二卫又做着村里的计生专干,终日忙得她不亦乐乎。

二卫是一个事业心极强的人,对待工作精益求精,深得村干部和村民好评。

为了让丈夫全心全意地工作,二卫义不容辞地担起了家庭重担。

忙完村里工作,回到家里忙家务,始终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舒适,给老人和孩子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网生活环境。

给公公婆婆也减轻了家务劳累。

丈夫的大哥也在外地工作,把孩子留在了家里,她一直把大哥的儿子当自己的亲孩子来看,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

公公、婆婆也年近六旬了,能力有限,为了家庭和孩子,为了老人的安慰,再苦再累,她也硬扛着家庭的重担。

二卫所做的一切,公公、婆婆是看在眼里,说在嘴上,夸她能干,说这个家多亏了有个好媳妇。

三、孝敬公婆,体贴人微随着时代的变化,古代的“三从四德”变得无影无踪了,甚至有“要想家庭和,除非媳妇做婆婆”的说法流传。

而二卫认为:“想让家庭和,媳妇一定要孝敬好公婆”。

孝敬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成家后,二卫用行动实践着她的诺言,用真诚和关爱去换起老人的信任。

2009年,婆婆的腰疼病越来越厉害,不但疼痛,而且直不起腰,行走不方便,她白天去跑村里的工作,休息时抽空给婆婆洗衣做饭,晚上帮婆婆按摩,为她查资料、找大夫、寻偏方,后来知道北舞渡有家偏方治疗腰疼病、关节炎有效。

她就不辞劳苦带着婆婆前去就医。

通过治疗,婆婆的病情得到了缓解。

婆婆逢人便说:“我的病快好了,媳妇二卫却累瘦了一圈”。

就在去年十月底,婆婆又突发肾结石,在床上喊天叫地,疼痛难忍,当时二卫在村室里办公,听到这个信,立即放下工作,找来车子赶快将婆婆送到医院,交上了两千元的住院费,让婆婆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在婆婆生病的时候,二卫细心照料,做饭送汤,给婆婆擦洗,忙里忙外的,由于婆婆身体高大,累得她腰酸背疼的,也不叫一声苦,有时甚至忘了自己还饥肠辘辘的,心里装的只是婆婆的病疼。

是媳妇应尽的义务,是女性的一种美德,邻里乡亲羡慕的说:“有这样贤惠的媳妇,是前生烧高香了”。

平时,村民们也称赞:“二卫是个受人尊敬的人,有女人的品味和修养,有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内涵,有女儿的孝心和媳妇的贤良,不愧是新时代的有知识的女性”。

张二卫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尊老爱幼的事迹感动了身边不少的人,人人争相传颂着她的事迹,张二卫就是身边的感动孝亲敬老名人事迹篇41956年,肖秀云开始照顾婆婆杨金枝和一家人的生活。

58年过去了,肖秀云一向坚持照顾婆婆,肖秀云说,做孝顺媳妇是自我一个简单的想法。

杨金枝,今年已经101岁,儿媳肖秀云,今年已79岁。

杨金枝的独子已过世近10年了,此刻,儿媳肖秀云和婆婆杨金枝住在八师一三四团下野地镇镇区保障性楼房一齐共同生活,杨金枝的生活起居还和以前一样都是肖秀云照顾。

肖秀云说,我和婆婆都出生于穷苦人家,我把婆婆当作自我的亲娘一样照顾,我有退休工资,婆婆也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平常她喜欢吃啥我就做啥,鸡蛋糕、饺子等我都给她做着吃,她年龄大安的假牙,饭软些她好吃。

杨金枝家在山东东明县农村,1956年,杨金枝的独子与邻村姑娘肖秀云结婚。

结婚刚3个多月,杨金枝的独子就支边到八师一三四团。

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妇女,肖秀云承担起照顾家里老人的重担。

肖秀云说,吃饭的时候,我每次舀饭都是给她舀第一碗端给她,吃完饭给她洗好碗。

哪时候,山东老家农村生活条件十分差,作为女人的肖秀云凭借着吃苦耐劳精神坚守着这个家庭。

肖秀云说,我就争口气,哭,我在屋里掉泪,不能在外掉泪,我一辈子这样,人要活个志气,活个脸面嘛。

婆婆杨金枝想念儿子,1961年,杨金枝和肖秀云也来到了八师一三四团。

在一三四团连队,肖秀云参加工作成为一名连队职工,由于能干,肖秀云还被提拔成连队的班长直到退休。

工作中,肖秀云踏实能干,在家里,肖秀云照顾好老人和子女。

生活中,婆婆偶尔说不好听的话,肖秀云从不计较,宽容对待。

肖秀云说,以前生活再苦,咱从没有胡作乱为,她是个苦命人,我也是个苦命人,此刻生活好,我何必和她生气。

孝顺媳妇肖秀云悉心照顾婆婆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肖秀云的公公、爱人已先后过世,几个子女也已成家立业。

今年,肖秀云和婆婆杨金枝也共同生活了58年,此刻每一天自我都和往常一样给婆婆做可口的饭,把她睡的床、穿的衣服整干净,尽自我的本事照顾好婆婆的起居。

肖秀云说,我这个人一辈子没文化,让人家看得起我,做孝顺老人操持好家里是自我一个简单的想法。

孝亲敬老名人事迹篇5不要认为马克是一位贪玩的孩子。

他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是:他沉迷于游戏的奥秘,而不沉迷于游戏本身。

当马克把所有的电脑游戏玩转之后,就觉得没有意思了。

这时候,马克打算自己编写一个游戏。

编写游戏需要写编码,而编码对于孩子来说,那是一个非常深奥的课题,况且,还需要美术、音乐等方面的技术支撑。

不过,困难就像是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马克,他从书店买来一本写编码的书籍,偷偷地看了起来。

几天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游戏编写。

他做的第一款游戏是一部名叫《摇滚乐团》的视频游戏。

道具是一个塑料拨浪鼓,场景就在自己家的客厅里。

游戏编好后,三个姐姐都很喜欢,可是,很快,她们就发现了游戏的漏洞,玩起来很糟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