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概述 (1)二、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及围 (2)三、项目提出的理由 (3)四、编制可行性研究的原则 (4)五、结论 (4)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6)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6)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6)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9)第三章项目建设地区概况 (11)3.1区域概况 (11)3.2乡域概况 (14)第四章需要分析与建设规模 (16)4.1需求分析 (16)4.2建设规模 (16)第五章项目建设条件 (18)5.1地形及地貌 (18)5.2气候与气象 (18)5.3工程地质条件 (18)5.4交通运输条件 (20)5.5公用设施条件 (20)第六章建筑案 (22)一、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22)二、建筑设计 (25)三、绿色建筑设计 (31)四、结构设计 (33)五、给排水、消防 (37)六、暖通设计 (41)六、电气设计 (44)七、附属工程 (49)第七章节能措施 (58)7.1节能措施 (58)7.2材料节约利用 (60)7.3能源节约 (61)第八章环境保护与施工期安全保护 (62)一、环境保护标准 (62)二、主要环境影响因素 (62)三、保护措施 (64)四、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66)五、施工期消防安全保护措施 (66)第九章安全生产与组织机构案 (68)一、安全生产 (68)二、组织机构 (68)三、项目管理 (70)第十章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招投标 (71)一、项目管理制度 (71)二、监督管理保障体系 (71)三、项目实施计划 (72)四、工程招投标 (73)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5)一、工程概况 (75)二、投资估算法 (75)三、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75)四、投资估算说明 (77)第十二章社会稳定性评价 (78)一、项目对社会的影响 (78)二、社会风险分析 (78)三、风险防和化解措施 (79)第十三章社会效益评价 (81)一、项目对本地区社会效益影响分析 (81)二、项目与本地区经济社会的互适性分析 (81)三、社会效益评价结论 (82)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84)一、结论 (84)二、建议 (84)第十五章附录 (86)一、附表 (86)二、附图 (86)三、附件 (86)第一章总论一、项目概述1、项目名称:某某某敬老院建设项目2、项目建设单位:某乡人民政府3、项目法定代表人:**4、主管单位:某区民政局5、项目建设地点:某乡某村西头组(原某农机站)6、项目性质:新建7、项目建设期:10个月8、建设容:新建三层单面框架结构综合楼一幢,建筑面积1872.78平米;新建一层砖混结构1、2#附属用房,建筑面积均为147.10平米。
附属工程:新建混凝土硬化面积1489.44平米,渗水砖硬化面积223.64平米,新建砖围墙长度165.25米,新建铁艺大门2座;新购电锅炉设备1套;新增200KVA变压器1台;新建室外给水管道224米,排水管道121米,排水检查井7座;采暖管道174米,地沟87米,采暖检查井1座;新建消防水池324m³、化粪池20m³、隔油池(甲型)各1座;新建10KV电缆13米,新建1KV电缆495.6米;新建强电井8个、弱电井1个。
9、项目投资估算某某某敬老院建设项目估算总投资718.00万元。
资金来源:申请投资290万元,地投资90万元,其余资金由区财政自筹解决。
二、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及围(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老年人建筑设计规》JGJ122-994、《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50 340-20035、《疗养院建筑设计规》JGJ40-876、《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7、《建筑设计防火规》(GB50016-2014)8、《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建标[2010]194号9、《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建标[2010]193号10、有关法律、法规、针及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11、现行有关的技术经济规、标准和定额资料12、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二)研究围我公司受某乡人民政府委托后,立即组织各专业设计人员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调研工作。
在全面熟悉项目有关文件精神和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与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磋商,听取有关领导对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设想及该项目情况介绍,同时对项目的主要研究原则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确定了项目的总体案,在了解和掌握大量基础资料后,对项目的可行性展开了全面研究。
根据所依据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结合建设单位的具体意见,本可行性研究围主要包括:1、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社会需求前景、建设规模、建设条件与项目地址状况。
2、项目的总体规划、平面布置、建筑设计、公用设施等技术案。
3、项目所采取的环境保护、节能措施。
4、劳动、安全及卫生。
5、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社会影响分析及评价。
7、结论与建议等主要容。
三、项目提出的理由某乡敬老院始建于1995年,院现有老人12人,办公人员2人,现有建筑面积260平米,均为一层砖木结构平房,经过多年使用,年久失修,部分墙体开裂,现已成危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突出,五保老人不断增加,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历的大量外出务工,受经济条件限制,加之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传统家庭对老年人供养照料能力明显弱化,要求入院享受集中供养的五保和自费代养老人越来越多。
目前某乡敬老院规模小,现有规模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养老服务需求。
根据某乡敬老院现有实际情况,由于原址用地规模较小,不能满足敬老院扩建的用地需求,经某区民政局及某乡人民政府共同商议决定,将某乡敬老院整体搬迁,在某乡某村西头组(原某农机站院)新建某乡敬老院。
该项目建成将极大满足某乡日益增长的老年养老服务需求,为某某某弱势老人、“五保户”等提供了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场所,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编制可行性研究的原则(一)在建设中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顾及长远,要做到以人为本,设计新颖,布局合理、环境幽雅、配套齐全,并具有超前性、示性。
(二)步入老年后人们的体能心态都会逐渐改变,专供老年人居住建筑、老年人建筑必须满足老年体能心态特征要求,为老年人的使用提供便。
(三)坚持节地、节能、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因地制宜的原则。
(四)根据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规模标准,本着舒畅、经济、安全、美观的原则考虑设计案。
(五)择优选择设计案,采用“四新”技术、节约投资、减少成本、降低能耗,以获取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
(六)建设中应同时考虑环境保护与绿化,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五、结论某某某敬老院建成后,不仅能促进某乡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能为老年人提供住养、生活护理、康复等服务,对加快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为社会减轻压力,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等面都有明显效益。
该项目建设符合某乡总体规划和布局,建设用地所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案设计合理,建设规模适当,项目实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明确,基础条件成熟,总体布局合理,因此,该项目的提出和建设是必要的、适宜的,有助于促进某区社会福利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新建某某某敬老院是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项目,符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和民族事业的发展需求,符合养老机构设置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利用现有资源,是一件造福一的惠民项目,项目建设切实可行。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预计2020年将达到2.4亿,占当时人口的16%左右,2030年我国4个人中将有1个60岁以上老人,对于突入其来的老龄问题,党中央十分重视,锦涛总书记曾在一次庆祝国际老年人讲话中指出“人口老龄化给家庭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新的变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全国上下都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
”妥善处理人口老龄化问题,关心老年人的需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认真解决老年人群体与其他群体和睦相处,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自《中国老年权益保障法》的颁布实施以来,尊重和关心老年人的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敬老养老助老等社会服务机构也蓬勃发展起来。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有利于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推进经济增长,提高全体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其中,敬老院也就应运而生。
它是近年为缓解家庭矛盾,减轻家庭成员照料负担的又一新生产物。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符合社会福利政策的要求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通知》(国办发【2006】6号)要求,“地各级人民政府要不断加大投入,建立健全老年人的福利服务体系,为城乡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的老年人和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地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支持发展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
为落实省发改委、省民政厅《关于编报2010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建设案的通知》和某区民政局关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按照建标[2010]194号《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确定在某乡某村西头组新建某乡敬老院,是一所集“三无对象”收养、社会老年人代表、老年康复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社会福利服务机构。
(二)符合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老年族群是“植树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今日社会的一切,都来自于昨天,来自于他们的双手。
他们是社会功臣,今日社会理所当然地应怀着感激的心情关注他们,为他们提供参与社会生活、安度晚年的一切便。
让中华民族敬养老人的传统美德在这个项目中得到弘扬光大,将家庭和社会的尊老意识为一体。
社会福利中心的出现,一是客观上是给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生活式多了一个选择的机会。
二是开辟了新的就业领域,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
对拉动需,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它的成长和发展进一步体现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程度。
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想离开家庭到养老机构安享晚年。
据有关调查表明80%的入住老人对目前的生活感到很满意,入住敬老院,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有人说这是老年人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自我解放,也有人说是老人展示现代意识的一种式。
“寡人”不孤,老人们总能找到和自己情趣相投的一起聊天、下棋。
在娱乐活动室、健身房、阅览室、康复室等活动场所,老人总会找到自己喜爱的项目,这是居家养老难以享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