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后习题及答案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后习题及答案
这两句还有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顺风顺 水,一路扬帆,志得意满。“两岸阔”“一帆悬” 是精整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四)《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 围。假如你身处其中,面对此情此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参考答案:这首散曲的语言富有特点,基本上是名词的连排(只有最后 一句的“在”例外),如同一个个电影镜头展现,关联看似松散,实则 紧凑,内涵丰富。这些意象的共同处在于衰败、荒凉,缺乏生气、活 力,作者由古诗中多有借明月抒发思乡怀友之情的诗句。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课外再搜集一 些。
1.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 [xiè] 中》
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六) 背诵和默写这四首诗歌。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偷偷地”和“钻”,表现小草的情态和动作,仿佛有灵 性、有个性。“嫩嫩的,绿绿的”是定语后置,本来应该 放在“小草”前面。后置之后,改变了正常的语序,造成 语言的抑扬顿挫效果,而且句子变短了,也造成一种短而 快的语流节奏。
合作探究
2020/6/28
参考答案: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 “洪波” “日月” “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
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 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 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
(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 “子规” 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写雪后夕晖,非常美。最生动的是把“薄雪” 比成人,有感情,会害羞,比单纯的客观写景 要好。
第四课 古代诗歌四首(课后习题)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思考探究
(一)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 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春
借景抒情的散文
作者:朱自清
合作探究
2020/6/28
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两个“盼望着”,语气应该是递进的,表达一种急切而欣 喜的“盼望”心情。“春天”本无脚步,是作者想象有的。 没说“来了”,只说“近了”,是从春天刚起步说起。这 是课文的开头,一上来就传达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 气氛。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 ,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一长串短句,有一种鲜明的语言节奏。“像眼睛”“像 星星”写出了野花的细小而明艳,点出春天的特点;“还 眨呀眨的”是拟人,用想象的笔法写出野草的情态。
(4)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 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这里连用三个比喻,都是形容春雨的“密”,通过印象的叠加, 强化了表达效果。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合作探究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
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不是个理想 的境界?
“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 人手法,把山水比成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 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 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三) 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 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精妙。
参考答案:
这一联千古名句,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值 得认真品味。
首先要理解字面的意思。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 ,两岸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可见船在 江正中,而写景的观察视点又是在船上,所以诗人 视野开阔,心潮澎湃,吟诵出这样的诗句。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 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 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山竟然有人一样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 摇篮里,还会说话,像人一样有爱这是拟人的 写法,其实是对济南的山作想象的描写,表达 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 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出点儿粉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