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方案

学校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方案

学校预防学生沉迷网络教育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精神,切实避免出现在校学生到网吧上网、沉迷网络游戏等问题,强化学生思想教育,让学生行为习惯有规范,文化素质有提高,特制定学校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方案。

一、研判形势,提认识
网络终端多元化、网络环境复杂化、网民年龄低年化、手机控、低头族等问题不容忽视,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网络赌博等问题仍然存在,造成少数中小学生沉迷网络、行为失范、价值观偏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习进步。

要充分认识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全体教师要把教育引导中小学生绿色上网、文明上网,作为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加强日常精细化管理,切实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健康快乐成长。

二、彻底排查,筑防线
1、全面排查。

学校组织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各班级每学期要进行二次大排查,不断教育不断督促,全面了解掌握中小学生使用网络情况,重点摸清本班级沉迷网络,特别是网络游戏的学生情况。

联合公安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的网吧进行一次排查,坚决杜绝中小学生进入网吧。

2、全面教育。

各班级要全面进行教育,利用班会、队会、晨会等时间,进行专题教育,让学生全面了解沉迷网络危害,安排专门课时讲授网络文明和网络安全等内容。

通过主题班会、板报广播、校园网站、专家讲座、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教育,教育引导学生科学认识、正确对待、合理使用网络,帮助学生提高对网络黄赌毒等不良行为的甄别能力,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和不法行为。

3、全面交流。

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一次交心谈心,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同学关系、家庭状况以及对网络的认识和使用情况,及时做好疏导化解工作,对个别情况严重的,邀请专业人士帮助教育转化。

班主任要通过召开家长会、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告知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表现,了解学生在家的日常行为等情况。

4、全面整治。

县区教体局和市直中小学要积极协调文广、公安等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网吧进行整治,杜绝未成年人到网吧上网,如发现违规经营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三、共管共治,凝合力
1、宣传引导。

要在开学后、放假前等重点时段集中开展中小学生沉迷网络专题教育,广泛宣传沉迷网络的危害性,及时向家长推送防范知识,教育引导家长合理、健康、适度上网,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营造良好的孩子成长氛围。

建议家长多花时间陪孩子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或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告别“手机控”和“低头族”。

2、两个关注。

关注重点时段。

要与家长紧密联系,针对午间休息、课后、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等时段学生自由活动时间多、接触网络容易的特点,安排值班领导带队全程对学生进行管理,严格门卫管理制度和学生缺勤跟踪制度,及时掌握学生活动情况。

关注重点群体。

要重点关注住宿生,特别是家长无暇照顾的学生和留守儿童,帮助他们提高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想方设法把他们纳入“视线范围”内管理,防止因失管失控而沉迷网络。

要认真做好已沉迷网络学生的矫正工
作,强化心理辅导和真情关爱,帮助学生戒除“网瘾”,远离“网络精神毒品”,使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3、丰富生活。

开放校园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将注意力从网络虚拟空间转移到现实校园生活中来,使广大中小学生把更多地精力放在有效的学习、有益的文娱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上来,引导科学文明上网。

4、净化环境。

要加强校园网管理,建设校园绿色网络,对中小学生可以登录的网站和浏览的网页等进行识别,从源头上切断中小学生接触不良网站和不良网络信息链接,切断网络游戏、网络漫画、网络小说对中小学生的不良影响。

5、家校联系。

教师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多种形式提醒家长承担起对孩子的监管职责,承担起第一任老师责任,引导家长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理。

6、预防机制。

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着力在预防上下功夫,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源头上、技术上、制度上、管理上做到有效防控,建立定期排查整治制度,探索建立预防学生沉迷网络“家庭、社会、学校”共管共治机制,研究建立“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控制”的“五早”预警干预工作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