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跨部门协调-美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跨部门协调-美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简介:张义芳(1964一),女,天津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科技管理、科技政策。
万方数据
中国科技论坛
(2014年7月)第7期

跨部门科技计划的协调:美国的
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跨部门科技计划,美
障。尤其对重大的跨部门科技计划,NSTC皆依照 相关法案设定独立的咨询评估机构。这些机构虽 然只是辅助机构,但由于其成员具有高超的专业 洞察力,能从科学、客观的角度,基于事实、数 据和资料,对计划的战略规划、执行过程和效果 进行长期的跟踪、分析和评估,帮助决策者检讨 计划得失,因此对计划的高水平协调推进发挥着 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以纳米技术计划(NNI)为 例,美国国会通过的(21世纪纳米技术研究开发 法案》指定总统科技咨询委员会和国家研究理事 会对NNI进行定期评估,每一次评估都对NNI的 组织实施提出具体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对执行部 门形成“倒逼”压力,使NNI计划执行得越来越 好。法定的第三方咨询评估是美国跨部门科技计 划得以保持高水平运转的一个重要机制,也是我 国科技计划和专项管理的薄弱之处,值得我们认 真探究和学习。 1.2设立专责协调办。配备全时人员并提供充分
Inter-sector Coordination of National S&T
Major Project:
US Experiences and its
Implications
Zhang Yifang
(Institute
of Scientific&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China,Beijing 100038,China)
Major Project;S&T program;Coordination;US
experiences
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我国新时期科 技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目前,我国启动实施的 民口科技重大专项多达10个,这些科技重大专项 由于需要集成多个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因而选择 了多部门协调实施的组织架构。 作为世界头号科技强国,美国是实施国家科
技重大专项和计划最多的国家,尽管美国联邦跨 部门科技计划在性质、目标、管理方式上与我国 科技重大专项存在差异,但作为美国联邦多部门 共同实施的重大科技计划,其跨部门协调机制对 我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无疑具有重要 的借鉴意义。
基金项目:科技部政策法规司资助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管理体制研究”。 收稿日期:2013—10—10
从而在联邦政府范围内形成跨部门的计划绩效比 较,促进了联邦跨部门科技计划整体绩效水平的 提高‘4I。
2我国科技重大专项跨部门协调困境
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特别是大规模分 布与协作式专项,在推进过程中充满着大量的跨 部门协调难题,且随着科技重大专项的深入推进 和协调事项的增多,部门间协调问题越来越凸显。 部门协作难、信息沟通难、资源整合难等各种问 题日益影响着科技重大专项的顺畅发展,已成为 制约我国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的一大瓶颈。 (1)缺乏国务院层次的顶层协调领导机构。 对于国家层面的科技重大专项和计划,如何实现 最有效的跨部门协调是各国共有的难题。我国科 技重大专项启动实施之际,恰逢2008年新一轮政 府机构改革启动,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进一步精 简,受到限制,而“主要部门牵头机制”得到了 肯定和推崇,也由此成为我国科技专项跨部门协 调的主要方式"J。然而,从我国科技重大专项的 推进实践看,无论是多部门联合领导小组还是主 要部门牵头机制,在促进重大专项跨部门协作上 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在缺乏国家行政协作问 责制度的情况下,专项成员单位往往惰于履行其 协作职责,认为专项工作更多是领导组长单位或 牵头单位的事务,其他部门只要最低程度的例行 配合;另一方面,领导和牵头部门在协调其他横 向同级别部门时权威性不足,加上无法摆脱其自 身利益的束缚,在协调过程中不易达成共识,造 成部门间协调效率低下。从实际运作情形看,以 领导和牵头部门为召集人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主 要解决的是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日常沟通的问 题。对实质性重大问题的协调往往力有不逮,还 需要提交到国务院层面解决。 (2)缺乏部际协作的监督追责机制。我国的 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不能充分发挥协调作用,一个 主要原因是我国尚未建立起部际协作的监督追责 机制。协调机制发挥最大作用的基础是各成员部 门具有真诚协作的动机和压力。协调部门掌握一 定的预算一次分配权,会使成员部门愿意接受协 调部门的决策,但要使协调工作落到实处,还必
美国联邦跨部门科技计划部门间协调事务繁 多,而内阁级别的国家科技委员会及其分委会的 成员构成决定了它只能发挥高端协调指导作用, 大量繁琐的日常协调工作须通过专责的协调机构 才能应对。早在1990年代初,为了促进跨部门协 作,美国高性能计算与通信计划(HPCC)首创实 体化的国家协调办公室(NCO)这一组织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后,美国纳米技术计划 等联邦跨部门科技计划也仿效HPCC模式,依托其 牵头单位建立专职的NCO,且近年来有进一步加 强NCO作用的趋势。2012年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 员会发表的纳米技术计划评估报告特别建议扩大 NCO的作用,不仅聘用全时工作人员为国家科技 委员会和总统顾问委员会提供技术和行政管理上 的支持和服务,充当联邦机构、学术界、产业界、 专业协会以及外国机构的联络中枢,而且特别要 求强化其与产业界的协调,并建议将纳米技术计 划年资助经费的0.3%用于支持NCO更好地开展 协调工作(NCO的运行费用由相关联邦部门和机 构按计划经费的配置比例分担)。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agency coordination the study
on
experiences
behind the recent U.S.federal R&D initiatives.On the basis of
the inter-sector coordination problems of China's National S&T the improvement of relevant institutions and
机构
美国将总统办事机构设置成跨部门事务的综 合领导协调中心,以凭借其特殊地位和与总统的
紧密关系促进跨部门的协作。在美国,涉及科技
的总统办事机构包括总统科技助理领导的白宫科 技政策办公室(OSTP)以及由总统任主席、联邦 部N/机构的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科技委员会 (NSTC),其中OSTP具有较强的总统科技决策辅 助和行政管理职能,NSTC则充当联邦重大科技事 务综合协调中心的角色(NSTC由OSTP负责行政 管理)。NSTC职责中一项重要内容是领导和协调 联邦重要的跨部门科技计划,其下设有纳米科学 工程与技术、网络信息技术、智能电网、航空、 氢燃料电池等多达14个分委会或部际工作组,分 委会或部际工作组之下还会设立若干小组委员会 或专责小组,以协助推进各项工作。NSTC各领域 分委会/部际工作组由相关联邦部门和机构的代表 组成,白官科技政策办公室、白宫预算与管理局 的高管作为成员参与到各分委会/工作组之中,与 联邦某一核心部门的代表共任分委会/工作组的联 合主席。美国总统幕僚权力的介入意味着幕阁双 方共同决策的领导方式,由此强化了各领域分委 会/工作组的统筹领导和协调能力。 除了设立集中的伞形组织架构,NSTC还特别 注重协调领导的程序性机制和技术细节,有一套 法定的运作程序和系统的制度支撑,包括决策议 事规则、咨询机制、评估机制、报告机制、信息 沟通机制等,使协调领导工作得到一定的法律保 万方数据
1.3有力的协调手段——财政控制权和跨部门协
作绩效评估
协调关系比指令关系不确定性大,容易受到
第7期(2014年7月)
中国科技论坛
一23一
人为因素干扰。根据美国的经验,在多部门参与 的科技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要使各参与部门目标 一致,摒弃合作过程中的消极敷衍和“不作为” 行为,不仅需要权威的组织和人物发挥作用,同 时还需要“胡萝卜加大棒”式的协调手段的运用 和配合,方能形成跨部门协同的良好局面¨1。 促进跨部门协作的主要手段和杠杆在美国一 般表现为财政控制权,通过控制财政资源来达到 协调的目的[2j。美国联邦部门和机构自觉接受内 阁协调机构决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协调机构有 足够的资源(“胡萝卜,,),这种资源一般表现为财 政控制权,因此,科学运用财政分配权能有效保 障跨部门科技重大计划任务的协调和落实。1939 年美国通过“重组法”,将公共预算局由财政部转 移至白宫,成为总统直属机构(后合并到白宫行 政管理和预算局OMB),今天看来是一个非常重要 的举措。每年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OMB)和 白官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一道制定和发布联 邦科技优先领域年度预算指南,评审各联邦部门 和机构的预算申请,指导它们将资源重点用于跨 部门重大科技计划等国家优先的活动,在美国松 散的政府科技管理体系中,起到了从国家层面集 中统筹国家科技预算和活动的作用。而日本内阁 协调能力历来不佳,根本原因之一就是由大藏省 而不是内阁拥有财政控制权,现在已有改进。 促进跨部门协作的另一有效手段是改革传统 的部门绩效评估制度,在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中加 入跨部门协作的指标(“大棒”)。美国现行的联邦 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特别强调以结果为导向、跨部 门的目标和指标,以支持跨部门合作。根据1993 年美国国会颁布的《政府绩效与成果法》,联邦政 府部门的“年度绩效计划”中有一项法定内容是 跨部门合作机制,包括四个要素:跨部门关系的 确认;跨部门合作的领导协调机制;跨部门信息 共享机制;跨部门合作的激励机制[3]。这一法律 规定对克服部门主义、促进跨部门合作产生了实 质的影响。2002年小布什就任总统后,又将绩效 评估工具应用到联邦政府计划工作管理中,引入 计划评等工具(这里“计划”为广义范畴的概念, 即为实现一个公共目标而采取的一项或一组行动, 并非限于我国语义上的计划如政府科技计划)。计 划评等工具可用来对跨部门计划的绩效进行评估,
Major Project,the pape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