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住宅工程测量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中国建筑第*工程局有限公司超高层住宅项目经理部目录一、编制依据 (3)二、工程概况 (3)三、测量准备 (3)3.1、技术准备 (3)3.2、测量人员配备 (5)四、测量放线的相关要求 (6)4.1、测量放线的基本要求 (6)4.2、测量放线的基本原则 (6)五、施工测量 (6)5.1、测量流程图 (6)5.2、控制点的布测 (7)5.3、高程引测 (8)5.4、轴线引测 (9)5.5、装修工程测量 (11)5.6、地面面层测量 (11)5.7、门窗洞口测量 (11)5.8、屋面测量 (11)5.9、外墙面施工测量 (11)5.10、电梯安装测量 (11)5.11、沉降观测 (11)六、质量要求 (13)七、仪器保养及使用制度: (14)八、测量管理制度: (14)九、质量保证措施 (14)十、安全措施 (14)一、编制依据1、超高层住宅项目施工组织设计233、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成果通知单H大门:X=16224.981,Y=22127.770,Z=494.56H 1 :X=16153.177, Y=22264.175, Z=494.35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1、技术准备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它包括设计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测,测量仪器的购置、检定与检校,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3.1.1、设计图纸的审核1、总图校核通过校核总图,了解定位意图,计算定位数据,以及建筑物跟周围的建筑物、市政道路的位置关系,确保建筑物的定位数据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阅读设计图纸时必须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2 、各专业图纸尺寸校核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人员反映,请设计人员及时变更设计。
3.1.2、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测1、交接桩:建设单位委托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在现场北侧莲桂西路缘石、H1两个导线点,以及H大门、H1两个水准点。
测设完毕后,建设上测设H大门单位通知我方到现场与成都市勘测设计研究院进行交接桩。
2、根据总平面图及测量成果通知单对控制点的原始依据进行校核。
3、复核控制点(业主提供的导线点不少于三个)的距离、夹角及坐标。
4、复核水准点的高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不少于两个)。
5、与建设单位办理控制点、水准点及相关测量原始资料的交接手续。
对移交后的桩点进行妥善保护,防止桩点受到扰动破坏。
如果超出限差要求,及时向建设单位反映复核结果。
必要时,请施测单位重新复测。
3.1.2、测量仪器及设备的选用项目部根据本工程特点,配备以下测量仪器用于本项目的测量工程,具体见表3-1以上测量仪器应符合下列要求:测量仪器、量具应按国家计量部门或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检定,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1.全站仪:尼康TCA2003 电子全站仪,测角误差为± 2 " ,测距误差为± (2+2ppm ×D)mm 。
全站仪的温度范围为-40℃至+60℃,大气压力为400-999mmHg,建筑物的放线相对精度是保证建筑物设计几何尺寸的关键,根据场地范围,测距长度不超过250m ,全站仪放线相对精度为± 3.4mm ,全站仪满足技术要求。
2. 水准仪苏州一光DSZ2 水准测量施测,其i角误差小于6秒mm ,符合普通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采用DS2 工程水准仪进行抄平,测设标高。
3. 经纬仪采用科利达DJ2型经纬仪,它的标称精度为2″,代表一个方向一测回的偶然误差为2″。
根据角度测量的误差及限差的制定的规定及施工测量规程的有关规定,DJ2 型经纬仪符合本工程的精度要求。
4.激光铅垂仪苏州一光激光铅垂仪作为向上垂直投点之用,投点精度达到1/40000 ,当高度为50m 时,投点误差意味着为50 × 103 × 1/40000= ± 1.25mm ,两相临投点的间距误差m= ± = ± = ± 1.77mm 。
允许偏差≤10mm ,该仪器可作为轴线竖向投测之用。
3.2、测量人员配备根据本工程的建筑面积及规模,成立测量小组,小组配备以下人员负责工程的测量工作,具体人员见表3-2序号姓名职务备注1王门山质量总监对测量进行指导和监督2刘雷测量工程师主控轴线及高程的测设对细部放线工作的检查3蔡杰测量工程师主控轴线及高程的测设对细部放线工作的检查4马兵测量员细部放线及自查5谢志军测量员细部放线及自查6李强测量员细部放线及自查四、测量放线的相关要求4.1、测量放线的基本要求1、测量放线应符合成都勘察测绘研究院提供的《建设项目坐标放线交接单》的有关内容。
2、使用成果桩要求:校核坐标轴成果桩及高程点,其误差在运行范围内取平均值。
3、实测要求:经纬仪采用正倒镜、水准测量尽量采用等距测量、钢尺做往返丈量。
4、测量范围要求:按图纸、设计变更洽商内容施测平面线、控制线,门窗洞口及细部尺寸线,各大角转点处做垂直控制线。
5、发现问题及时向各有关部门汇报。
4.2、测量放线的基本原则1、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算并校核,做到有放必有复的原则。
防与复不应为同一人。
3、定位、放线工作必须经过自检。
交接检合格后报验线部门验线。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时省工。
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6、及时做好相关测量资料的填写、保管、移交工作。
五、施工测量且要求通视并便于长期保存。
所有控制点用50钢管架打围保护并做鲜明的标识牌,标识牌及控制点防护架见图5-1、5-2,另外指定责任人保护并定期巡视、复核,使用前必须校正。
标识牌(图5-1)控制点防护架(图5-2)本工程地下部分采用外控法,使用全站仪投点。
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法,使用激光铅垂仪竖向向上投点。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项目坐标放线交接单》,将拟建建筑物的主控点坐标标示出来,1#、2#塔楼主控点以建筑物1轴、7轴、A轴、K轴线相交点向建筑物内侧两个方向平移0.65米后的交点做为塔楼的轴线控制点,并将其设置在塔楼首层地面上。
详见图5-3。
四个主控点的连线形成井字型控制网。
通过建设单位提供的的控制桩,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法将拟建建筑物主控点投放出来。
主控点采用极坐标法进行校核,测角中误差为正负12秒,边长相对误差1/15000。
另外,根据主控线将各个墙、柱边线、轴线等细部尺寸测设出来,同时在墙、柱边线外0.3~0.5m弹出模板控制线,控制模板的下口尺寸。
1#2#楼控制点布置图(5-3)所有楼层依据平面控制网采用激光铅垂仪竖向投测的方法向上传递,测设前首先要校核控制点,然后在实施投测,投测后进行相互闭合、自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5.3、高程引测水准点的埋设:水准点设置在土质坚硬或稳定的建筑物上,点位便于保存和引测,场内至少布设4个水准点,分别在东南西北侧布置以便连测校对。
基础施工(即正负0.000以下)采用悬吊钢尺法将标高引测至护壁桩上(如下图),且基坑四周不低于三点,校核无误后方可引测其他控制标高点,必须二点以上后视且两后视点标高差在规定的范围内,详见表6-1。
悬吊钢尺法见图5-4正负0.000以上高程传递,选便于直向传递的首层墙或柱上抄测基准线,并用红色油漆做标记“▽”,在旁边标注相对标高,用合格钢卷尺,统一以水平基线向上传递。
如果竖直方向有突出部分,不便于拉尺时,也同样采用悬吊钢尺法。
每层高度至少设置两个以上水准点,两次导入误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否则独立施测两次,应层层校核。
筑物按高度分几个投测段。
本工程将分5个投测段实施投测,第一段为±0.000的控制点到第14层,第二、三、四段为每段13层,第五段为12层。
每次投测都必须经检测调整后重新建点,即相当于将第一段控制网升至第二段起始楼层锁定,作为第二段楼层的控制;以此类推,并做以下工作控制垂直度:1、将控制点投测到塔楼首层楼面上并对边、角值进行校核,作为建筑物垂直度控制和楼层轴线引测的依据。
2、塔楼首层地面基准线控制点处埋设100×100×10mm的钢板,控制点用钢钻钉孔并标出控制点“十”字线,为了防止时间过长不便于辨认孔洞,故还要向孔内注入红油漆。
3、预埋铁件由100×100×10mm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接12钢筋,内控点所在首层平面相应位置上需预先埋设铁件并与楼板钢筋焊接牢固。
以后在各层施工浇筑混凝土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50mm×250mm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内控点埋件的做法和埋设见图5-5:钢板焊接预埋铁件(图5-5)4、用铅垂仪在±0.000面控制网点作竖向传递,将控制点随施工进程传递至相应楼层(控制点铅垂方向每层楼板预留有相应的传递孔,尺寸约为250mm×250mm)。
5、为提高测量的精度消除激光铅垂仪的轴系误差,仪器在每站投测时采用4个对称位置分别向上投点,并取4个点的平均位置作为最后的投测点。
6、接收靶采用透明的刻有“十”字线的有机玻璃,这可使在接受位置的人透过接收靶看到激光铅垂仪投上去的激光斑点,并做记号,也能使激光铅垂仪的操作人员通过调焦看到接收靶上的“十”字线的交点位置。
5.5、装修工程测量在结构施工测量中,按装修工程要求将装修施工所需要的控制点、线及时弹在墙、柱、板上,作为装饰工程施工的控制依据。
5.6、地面面层测量在四周墙身与柱身上投测出50水平线,作为地面面层施工标高控制线。
5.7、门窗洞口测量结构施工中,每层墙体完成后,用经纬仪投测,在外墙面上的窗洞口两侧各30cm处弹竖向控制线,窗口横向控制线根据首层外墙上的+1.000m线用钢尺传递,并弹在墙上。
室内门、窗洞口竖直控制线由轴线关系弹出,水平控制线由1.000m线向上量出,保证相邻门窗的相对位置正确。
5.8、屋面测量首先要检查各方向流水实际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实测偏差,在屋面四周弹出水平控制线及各向流水坡度控制线。
厕浴间等需要设置流水坡度的房间应单独设置坡度的控制线。
5.9、外墙面施工测量外墙面装修用铅垂线在建筑物四角吊出铅垂钢丝并固定牢固,以控制墙面垂直度、平整度。
水平线(室内、室外)每3m两端高差应小于±1mm,同一条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为±3mm。
5.10、电梯安装测量在基础结构施工中,从电梯井底层开始,以结构施工控制线为基准,及时量测电梯井净空尺寸,并测定电梯井中心控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