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及导师介绍/school/school/gxnu/Column2/more1.htm刘绍忠,1963年生,广西临桂人,中共党员,1997年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国家重点学科点,师从何自然教授,主攻语用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教授职称,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中青年拔尖人才,广西语言学会副会长,广西青年联合会委员,桂林市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会员,国际世界语协会会员,国际世界语教师协会理事、国际语用学会会员,国际中国语言学会,国际关联网络研究会会员,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英语教学》编委、《外语与外语教学》编委、《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特约编委,《英语研究》副主编等。
从事语用学、跨文化交际、汉语、英语、世界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和参与过2项省、校级课题研究,目前承当省校级课题4项,先后在《外国语》、《外语教学》、《现代外语》、《外语研究》等国内外本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近80篇论文,主编教参9本,副主编并出版著作1部,参加编撰用法大词典3部,独立翻译或合译著作5部(本),编辑和审校书著10余部。
其中,在michael byram主编的encyclopedia for language teachers上发表的"pragmatics"、《外国语》上发表的"语境与语用能力"、"'请'字用法汉英对比与语用迁移"、《现代汉语》上发表的"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国外语际语用学研究现状和我国语际语用学研究的思考"、《外语研究》上发表的"论语用学的非模块性"等论文,在语用学界已经产生较大影响。
李晓,女,教授,英语课程与教学论导师,现任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广西师大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西师大语言文字委员会委员,基础教育新课程国家级培训员。
"新三级"毕业生,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后,先后在国内外攻读研究生,研究应用语言学、课程与教学论。
主讲英语课程论、语言测度与评估等硕士生课程,主讲综合英语、外语教学法流派、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法研究等本科生课程,指导硕士学位论文5篇,其中一篇被评为学校硕士学位优秀论文。
注重将外语教学、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在核心刊物及其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译文两篇,合译著三部,合编著两本,目前正主持两项区级项目,两项校级项目的研究。
陈吉棠,汉族,教授。
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998年到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专门学习语义学、应用语言学及多媒体与英语教学等课程。
长期担任本科高年级英语听力课、硕士研究生语义学、现代媒体与英语教学等五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对英语听力教学做了较系统的研究,发表了关于听力的系列论文20多篇,大多数刊登在常用外语核心刊物上,论文的许多观点、提法被同行广泛引用。
出版编著1本,译著1本。
一直承担校级科研项目。
连续两次获校级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连续两次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
1998年带领教研室获校级听力优秀课程,2001年获校级十五重点建设课程。
现担任学院硕士生导师组组长、学院社科联主席等职务。
2002年被聘为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同年被北京的《发现》杂志聘为高级编审。
韦汉,1965年出生,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国语学院,现任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长期从事外语教学与研究工作,曾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界》、《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论文涉及认知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外语教学、英语和壮语对比研究等。
覃修桂,1957年生,广西横县人。
1981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1989年至1994年曾先后在美国北依阿华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与路易斯.克拉克学院(Lewis & Clark College)学习,获文科教学硕士学位;2000年至200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攻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4年至2000年曾先后担任广西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兼职)、外语系低年级教研室主任、主管教学的系副主任。
现为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2005年起受聘为广西大学兼职教授。
研究领域包括认知隐喻学、第二语言习得及外语教学。
开设课程:(硕士研究生)第二语言习得;隐喻学概论;英语教学的基本原理。
(本科)综合英语;英语写作;英语口语;语言学概论;外报外刊选读。
发表的主要论文:“外语系98级课程改革的初步构想”,《理论与实践》,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4月第1版,208-212页。
2.“《新编英语教程》使用初探”,《广西师院学报》1995年第4期。
3.“…整体语言法‟评介”,《外语界》1996年第2期。
4.“承前期后,创建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模式—评…双重活动教学法‟”,《外语界》1999年第3期,19-23页。
(中国外语类核心刊物)5.“《输入、交际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评介”,《外语教学》2002年第4期,94-96页。
(中国外语类核心刊物)6.“乔母斯基的语言观及其唯理主义认识论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140-144页。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7.“试论英语小句词序的历时演变”,《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54-57页。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8.M ajor Approaches to Language Learning,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138-146页。
(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9.“任务与任务教学法的再认识”,《外语教学》2004年第3期,69-74页。
(中国外语类核心刊物)10.(第二作者)“…心‟隐喻词语的范畴化研究”,《外语研究》2004年第6期。
24-28页(中国外语类核心刊物)<BR>11.“准确理解和介绍外国教学法的历史与现状”,《语言学研究与应用》2005年6月总第5期,108-109页。
12.Analysis of the C urriculum Plans for the English Majo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外国语言文学与教学研究特刊),15-22页。
<BR><BR>获奖情况1.1994-1995学年度广西师大“甘树北教育基金奖2.1994-1996学年度广西师大“优秀教师”。
3.1997年桂林市教育工会十佳“师德标兵”称号。
4.(区教委)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成果“英语教学交际系统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二等奖(1997.9)。
5.2002年度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
刘迎,1956年9月生,1978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1992年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学研究生学历。
在广西师范大学(1978-1980)、广州外国语学院(1982)、南开大学硕士生班(1983-1984)、成都科技大学(1991)、美国威斯康星拉克罗斯大学(1999-2001)系统进修英美文学、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理论、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师教育等学科系列课程。
1998年晋升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和课程与教学论。
1993年起参与硕士生教学及撰写学位论文指导工作,1995年定为硕士生导师,已讲授的主要课程有:应用语言学导论;教学大纲的设计、发展与评估;外语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学基础与英语教学法;美国文化研究。
出版《世界经典童话系列丛书:水娃》等译著、编著(含合著)7部,发表《图工理论与阅读理解及教学策略》等论文13篇,译文11篇。
曾受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亚洲女童教育研讨会》等国际会议担任同声传译,为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任口译并受组委会嘉奖。
全译著《凡·高书信选》荣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所主持的外语教学改革课题获广西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7年起主要从事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现任校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广西欧美同学会、广西留学生联谊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唐高元,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
1969年于广西师大外语系(现外国语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
期间,为外语系本、专科授过英语语法、阅读、会话、写作、综合英语等课程。
1977年与1987年先后分别至北京语言在学及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短期语言研修班学习。
1978年秋至1981年春受国家委派,作为援外专家组翻译赴非洲索马里工作了两年。
1993年春至1994年夏,有幸由国家公派,赴美国休斯敦大学进修,主攻英语语言与美国文化。
回国后,为本科开出了语言与文化、中国文化两门课,之后,自98年起为硕士研究生开设《交际学》、《跨文化交际》等课程。
教学之余,亦于相关领域不断钻研提高,参与了《英美文学作品选讲》、《中学英语教材课文英汉对照译注》、《中考命题的理论与实践》等教材、教学参考书的编写;与人合作、独自翻过四本书;写过几篇论文。
从教三十余载,自认为忠于职守、勤勤恳恳,然囿于水平、教学、科研未尽如人意,尚需继续努力。
张叔宁,男,1951年出生,研究生学历,现为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曾于1993年至1994年间到美国威斯康辛州立大学当访问学者,1996年至1997年间到北京大学当访问学者,师从陶洁教授。
研究方向∶西方文论,海明威研究。
近年来的主要代表作∶《魔女还是新女性?评70年来勃莱特·阿施利在美国的接受》,见《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第66-72页。
该论文获广西第七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印第安人的诵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新编英美文学概论》,主编之一,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新编英美概况》,第一主编,面向21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政治无意识的主体∶对詹姆逊的反思》,见《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1年第4期。
徐继旺,男,汉族,1941年月10月出生,广西象州人。
1965年7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1981.11-1983.11在美国路易斯克拉克大学进修英美语言文学。
现任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外国语学院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教学认真负责,注意把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教书育人,深受学生好评。
曾获甘树北教学基金奖,多次被评为广西师范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