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篇--基因信息的传递习题

第三篇--基因信息的传递习题

第三篇基因信息的传递(复制、转录、翻译与基因表达调控)复习测试(一)名词解释1. 基因2. DNA复制3. 半保留复制4. 前导链5. 滞后链6. 冈崎片段7. DNA损伤8. 基因突变9. 切除修复10. 逆转录11. 转录12. 启动子13. 终止子14. ρ因子15. 核酶16. 断裂基因17. 外显子18. 内含子19. 翻译20. 多顺反子21. 遗传密码22. 增强子23. 不稳定配对24. 核糖体循环25. 多聚核糖体26. 信号肽27. 分子病28. 基因表达29. 阻遏因子30. 操纵子31. 顺式作用元件32. 反式作用因子(二)选择题A型题:1. DNA复制的主要方式是:A. 半保留复制B. 全保留复制C. 滚环式复制D. 混合式复制E. D环复制2. 经15N同位素标记的一段双链DNA片段在14N培养液经n代后,含纯14N 的双链DNA有多少:A.2n+1B.2n-1C.2n-2D.2nE.2n+23. 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以四种dNMP为原料B. 子代DNA中,两条链的核苷酸顺序完全相同C. 复制不仅需要DNA聚合酶还需要RNA聚合酶D. 复制中子链的合成是沿3′→5′方向进行E. 可从头合成新生链4. 下列哪项不是DNA复制的特征:A. 不对称复制B. 半保留复制C. 半不连续复制D. 有特定的复制起始点E. 双向复制5. DNA合成的原料是:A.dNTPB.dNDPC.dNMPD.NTPE.NDP6. 关于原核生物DNA聚合酶Ⅲ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具有5′→3′外切酶活性B. 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C. 具有3′→5′聚合酶活性D. 底物为NTPE. 不需要引物7. 原核生物DNA聚合酶Ⅰ不具有下列那一种作用:A. 聚合DNAB. 修复作用C. 校读作用D. 连接作用E. 切除引物8.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中,同时具有引物酶活性的是:A. DNA聚合酶αB.DNA聚合酶βC. DNA聚合酶γD. DNA聚合酶δE. DNA聚合酶ε9. 真核生物中,主要催化前导链和滞后链合成的DNA聚合酶是:A. DNA聚合酶αB.DNA聚合酶βC. DNA聚合酶γD. DNA聚合酶δE. DNA聚合酶ε10. DNA聚合酶的共同特点不包括:A. 以dNTP为底物B. 有模板依赖性C. 聚合方向为5′→3′D. 需引物提供3′-OH末端E. 不耗能11. 在DNA复制中,RNA引物的作用是:A. 引导DNA聚合酶与DNA模板结合B. 提供5′-Pi末端C. 提供四种NTP附着的部位D. 诱导RNA的合成E. 提供3′-OH末端,为合成新DNA的起点12. 在原核生物中,RNA引物的水解及DNA片段的延长是依赖于:A. 核酸酶HB. DNA聚合酶ⅠC. DNA聚合酶ⅡD. DNA聚合酶αE. DNA聚合酶β13. DNA解旋酶每解开一对碱基需消耗几个ATP:A. 1个B. 2个C. 3个D. 4个E. 5个14. 关于拓扑异构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能改变DNA分子的拓扑构象B. 催化DNA断裂与连接的偶联反应C. 能消除DNA分子中的超螺旋构象D. 能在DNA分子中引入超螺旋构象E. 必须由ATP供能15. 拓扑异构酶的作用是:A. 解开DNA双螺旋使其易于复制B. 使DNA解链旋转时不致缠结C. 使DNA异构为RNA引物D. 辨认复制起始点E. 稳定分开的DNA单链16. 单链DNA结合蛋白(SSB)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 连接单链DNAB. 参与DNA的复制与损伤修复C. 防止DNA单链重新形成双螺旋D. 防止单链模板被核酸酶水解E. 激活DNA聚合酶17. 关于大肠杆菌DNA连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促进DNA形成超螺旋结构B. 去除引物,填补空缺C. 需ATP供能D. 使相邻的两个DNA单链连接E. 连接DNA分子上的单链缺口18. DNA复制中,与DNA片段5′-TAGCAT-3′互补的子链是:A. 5′-TAGCAT-3′B. 5′-ATGCTA-3′C. 5′-ATCGTA-3′D. 5′-AUCGUA-3′E. 5′-AUGCUA-3′19. 原核生物DNA复制需多种酶参与:① DNA聚合酶Ⅲ;② DNA解旋酶;③ DNA聚合酶Ⅰ;④引物酶;⑤ DNA连接酶。

其作用顺序为:A. ①②③④⑤B. ②④①③⑤C. ②④⑤①③D. ①③②⑤④E. ⑤③②①④20. 关于真核生物DNA复制中生成的冈崎片段:A. 是前导链上形成的短片段B. 是滞后链上形成的短片段C. 是前导链的模板上形成的短片段D. 是滞后链的模板上形成的短片段E. 是前导链和滞后链上都可形成的短片段21. 端粒酶的作用是:A. 防止线性DNA分子末端缩短B. 促进线性DNA分子重组C. 促进DNA超螺旋构象的松解D. 促进细胞染色质的分解E. 促进细胞染色体的融合22. 紫外线辐射造成的DNA损伤,最易形成的二聚体是:A. CTB. CCC. TTD. TUE. CU23. 亚硝酸盐造成DNA损伤是:A. 形成TT二聚体B. 使G的N-7烷化C. 使C脱氨成UD. 转换T为CE. 取代A并异构成G24. DNA点突变的形式不包括:A. 重排B. 转换C. 颠换D. 缺失E. 插入25. 不参与DNA损伤修复的酶是:A. 光复活酶B. 引物酶C. DNA聚合酶ⅠD. DNA连接酶E. 核酸内切酶26. 参与DNA直接修复的酶是:A. 光复活酶B. DNA糖苷酶C. DNA聚合酶ⅠD. DNA连接酶E. 解旋酶27. DNA切除修复不包括下列哪一步骤:A. 识别B. 切除C. 修补D. 异构E. 连接28. 与DNA碱基切除修复无关的酶是:A. DNA糖苷酶B. 核酸内切酶C. 磷酸二酯酶D. DNA聚合酶和连接酶E. DNA转甲基酶29. 关于核苷酸切除修复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是DNA损伤修复的主要方式B. 需多酶复合体识别受损DNA造成的变形C. 由核酸内切酶和解旋酶去除受损的DNA片段D. 由引物酶合成RNA引物E. 由DNA聚合酶和连接酶填补缺口30. 逆转录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A. DNA→DNAB. DNA→RNAC. RNA→DNAD. DNA→蛋白质E. RNA→RNA31. 逆转录酶不具有下列那种特性:A. 存在于致癌的RNA病毒中B. 以RNA为模板合成DNAC. RNA聚合酶活性D. RNA酶活性E. 可以在新合成的DNA链上合成另一条互补DNA链32. 不对称转录是指:A. DNA双链只有一条可以转录B. DNA链上一段转录mRNA,另一段转录tRNAC. 同一mRNA可由两段DNA转录而来D. 两条DNA链均可为模板链,不同基因的模板链不一定在同一条DNA链上E. DNA单链两端同时转录33. 关于转录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只有编码蛋白质的基因才被转录B. 模板链的方向为5′→3′C. 转录产物均需加工修饰D. 转录出的RNA可全部或部分被翻译E. 基因中的某些核苷酸序列不出现在成熟的转录产物中34. 转录与复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包括:A. 均需依赖DNA为模板的聚合酶B. 以DNA单链为模板C. 遵守碱基配对原则D. 有特定的起始点E. 以RNA为引物35. 关于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 特定的基因中只有一条链作为模板B. RNA链延长的方向为5′→3′C. DNA可局部解链D. 遵守A=T、G≡C配对原则E. DNA模板链不进入转录产物36. DNA分子中能被转录的链称为:A. 编码链B. 无意义链C. 模板链D. 互补链E. 反义RNA链37. 大肠杆菌中的RNA聚合酶全酶:A. 由4个亚基组成B. 由5种亚基组成C. 转录具有选择性D. σ亚基与核心酶牢固结合E. 受利福霉素的激活38. 转录过程中需要:A. 引物B. dNTPC. RNA聚合酶D. 连接酶E. 解旋酶39. 大肠杆菌RNA聚合酶中,识别启动子序列的是:A. α亚基B. β亚基C. β′亚基D. σ亚基E. ω亚基40. 利福霉素抗结核杆菌的原因是:A. 与σ亚基结合,抑制RNA聚合酶与模板的结合B. 与β亚基结合,阻碍磷酸二酯键的形成C. 使RNA聚合酶解聚D. 使启动子构象改变E. 以上都不是41. 真核生物中合成hnRNA的酶是:A. RNA聚合酶ⅠB. RNA聚合酶ⅡC. RNA聚合酶ⅢD. 核心酶E. 以上都不是42. 真核生物中合成tRNA的酶是:A. RNA聚合酶ⅠB. RNA聚合酶ⅡC. RNA聚合酶ⅢD. 核心酶E. 以上都不是43. α-鹅膏蕈碱可强烈抑制:A. 蛋白质合成B. hnRNA合成C. cDNA合成D. 45S rRNA合成E. 核苷酸合成44. RNA合成的原料是:A. dNTPB. dNDPC. NMPD. NTPE. NDP45. 5′-TGTTGACA-3′序列存在于:A. 真核生物的启动子B. 原核生物的启动子C. 原核生物mRNA 5′-端与核糖体的结合部位D. 真核生物内含子与外显子的交界处E. 原核生物的终止子46. 关于启动子的描述错误的是:A. 位于转录基因的上游B. 能与RNA聚合酶结合C. 具有一些保守的核苷酸序列D. 原核及真核生物均存在E. 易受核酸外切酶水解47. 与原核生物RNA链延伸有关的酶是:A. ρ因子B. σ因子C. 核心酶D. RNA聚合酶ⅡE. DNA聚合酶Ⅲ48. RNA片段5′-AUCGGUAC-3′是由下列那一条DNA链转录生成:A. 3′-TAGCCATG-5′B. 5′-TAGCCATG-3′C. 3′-UAGCCAUG-5′D. 5′-TAGCCATG-3′E. 3′-GTACCGAT-5′49. 新合成mRNA链的5′端最常见的核苷酸是:A. ATPB. TTPC. GMPD. CTPE. GTP50. 关于ρ因子的描述错误的是:A. 减少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B. 可沿新生的RNA移动C. 协助转录的终止D. 具有ATPase活性E. 存在于大肠杆菌51. 关于终止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 是一段具有发夹结构的RNA产物B. 是一段特殊的DNA序列C. 位于模板的转录终止部位D. 该模板部位存在富含G-C的回文序列E. 该模板转录出的RNA产物可形成发夹结构52. 真核生物mRNA的帽子结构最常见的是:A GpG B. m6ApppG C. m7GpppG D. pppGm E. GpppA53. 在真核生物中,下列那一种杂交能完全配对:A. DNA-hnRNAB. DNA-mRNAC. DNA-成熟tRNAD. DNA-18S rRNAE. DNA-28S rRNA54. 原核细胞的mRNA与真核细胞mRNA比较有以下那一种特点:A. 具插入序列B. 具polyA尾部结构C. 5′-端为m7GpppGD. 一般不进行加工修饰E. 内部常有甲基化碱基55. 外显子是指:A. 基因突变的序列B. mRNA 5′-端的非编码序列C. 断裂基因中的编码序列D. 断裂基因中的非编码序列E. 成熟mRNA中的编码序列56. 真核细胞hnRNA的内含子切除需:A. snRNPB.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 RNasePD. RibozymeE. 蛋白水解酶57. 下列那一种反应不属于转录后修饰:A. 甲基化B. 内含子切除C. 碱基修饰D. 腺苷酸聚合E. 多聚核糖体形成58. 成熟tRNA分子3′末端CCA序列的形成:A. 通过转录合成B. 通过剪切加工形成C. 由核苷酸转移酶催化合成D. 通过碱基修饰形成E. 通过基因突变形成59. 关于真核生物rRNA的转录和加工错误的是:A. 四种rRNA都由同一RNA前体加工而来B. 5S rRNA由RNA聚合酶Ⅲ催化C. 45S rRNA是一种基因的转录产物D. 甲基化是rRNA的主要修饰方式E. 28S rRNA来源于45S的前体60. 核酶的特点不包括:A. 是一种变构酶B. 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C. 一级结构在进化上高度保守D. 具有自催化剪接作用E. 二级结构呈“锤头”或“发夹”状61. 下列那种物质不直接参与蛋白质的合成:A. mRNAB. tRNAC. rRNAD. DNAE. RF62. 能代表多肽链合成起始信号的遗传密码为:A. UAGB. GAUC. AUGD. GAUE. UGA63. 蛋白质分子中的那一种氨基酸没有遗传密码:A. 甲硫氨酸B. 谷氨酰胺C. 色氨酸D. 羟脯氨酸E. 组氨酸64. 关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正确的是:A. 每种氨基酸都有2种以上的遗传密码B. 密码子的专一性取决于第3 位碱基C. 有利于遗传的稳定性D. 可导致移码突变E. 两个密码子可合并成一个密码子65. 能识别mRNA中的密码子5′-GCA-3′的反密码子为:A. 3′-UGC-5′B. 5′-CGU-3′C. 5′-UGC-3′D. 3′-CGT- 5′E. 5′-TGC-3′66. 按照标准遗传密码表,生物体编码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数目为:A. 60B. 61C. 62D. 63E. 6467. 摆动配对是指下列哪种形式的不严格配对:A. 密码子第1位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3位碱基B. 密码子第3位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1位碱基C. 密码子第2位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3位碱基D. 密码子第2位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1位碱基E. 密码子第3位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3位碱基68. 遗传密码的特点不包括:A. 通用性B. 连续性C. 特异性D. 简并性E. 方向性69. tRNA中能辨认mRNA密码子的部位是:A. 3′-CCA-OH末端B. 5′-Pi末端C. 反密码环D. DHU环E. TψC序列70. 原核生物新合成多肽链N端的第一位氨基酸为:A. 赖氨酸B. 苯丙氨酸C. 蛋氨酸D. 甲酰蛋氨酸E. 半胱氨酸71. 与蛋白质生物合成有关的酶不包括:A. 氨基酰-tRNA合成酶B. 转肽酶C. 转位酶(EFG)D. GTP水解酶E. 转氨酶72. 参与多肽链释放的蛋白质因子是:A. RFB. IFC. eIFD. EF-TuE. EFG73. 原核生物翻译时的起动tRNA是:A. Met-tRNA MetB. Met-tRNAi Met C. fMet-tRNAfMetD. Arg-tRNA ArgE. Ser-tRNA Ser74. 核糖体大亚基不具有下列那一种功能:A. 转肽酶活性B. 结合氨基酰-tRNAC. 结合肽酰-tRNAD. 结合蛋白因子E. 结合mRNA75. 关于氨基酸的活化正确的是:A. 活化的部位为氨基B. 氨基酸与tRNA以肽键相连C. 活化反应需GTP供能D. 在胞液中进行E. 需核糖体参与76. 活化1分子氨基酸所需消耗的高能磷酸键数目为:A. 1个B. 2个C. 3个D. 4个E. 5个77. 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特点是:A. 能专一识别氨基酸,但对tRNA无专一性B. 既能专一识别氨基酸又能专一识别tRNAC. 在细胞中只有20种D. 催化氨基酸与tRNA以氢键连接E. 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78. 核糖体循环是指:A. 活化氨基酸缩合形成多肽链的过程B. 70S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过程C. 核糖体沿mRNA的相对移位D. 核糖体大、小亚基的聚合与解聚E. 多聚核糖体的形成过程79. 肽链合成的起始阶段所形成的70S起始复合物中不包括:A. mRNAB. fMet-tRNAfMet C. 核糖体大亚基D. 核糖体小亚基E. EF-Tu80. 需要消耗GTP的反应过程为:A. 氨基酸与tRNA相结合B. 核糖体小亚基识别S-D序列C. 氨基酰tRNA与核糖体结合D. 脱水缩合生成肽键E. 空载tRNA脱落81. 肽链延长阶段不包括:Met与核糖体小亚基结合 B. 氨基酰tRNA与核糖体结合A. fMet-tRNAfC. 肽键的形成D. 空载tRNA从核糖体上脱落E. 核糖体沿mRNA向3′-端移动82. 多肽链的延长过程与下列哪一种物质无关:A. GTPB. 转肽酶C. EF-TD. EF-GE. ATP83. 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每缩合一分子氨基酸需消耗几个高能磷酸键:A. 4个B. 3个C. 2个D. 1个E. 0个84. 能识别终止密码的是:A. EF-GB. polyAC. RFD. m7GTPE. IF85. 关于多聚核糖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由一条mRNA与多个核糖体构成B. 在同一时刻合成相同长度的多肽链C. 可提高蛋白质合成的速度D. 合成的多肽链结构完全相同E. 核糖体沿mRNA链移动的方向为5′→3′86. 真核生物翻译进行的亚细胞部位为:A. 胞液B. 粗面内质网C. 滑面内质网D. 线粒体E. 微粒体87. 分泌型蛋白质的定向输送需要:A. 甲基化酶B. 连接酶C. 信号肽酶D. 脱甲酰酶E. 以上均需要88. 翻译后的加工修饰不包括:A. 新生肽链的折叠B. N端甲酰蛋氨酸或蛋氨酸的切除C. 氨基酸残基侧链的修饰D. 亚基的聚合E. 变构剂引起的分子构象改变89. 分子病是指:A. 细胞内低分子化合物浓度异常所致疾病B. 蛋白质分子的靶向输送障碍C. 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和功能的改变D. 朊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E. 由于染色体数目改变所致疾病90. 关于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红蛋白β-链编码基因发生点突变B. 血红蛋白β-链第6位残基被谷氨酸取代C. 血红蛋白分子容易相互粘着D. 红细胞变形成为镰刀状E. 红细胞极易破裂,产生溶血性贫血91. 氯霉素抑制细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机制是:A. 与核糖体大亚基结合,抑制转肽酶活性B. 引起密码错读而干扰蛋白质的合成C. 活化蛋白激酶,使起始因子磷酸化而失活D. 与小亚基结合而抑制进位E. 通过影响转录来阻抑蛋白质的合成92. 基因表达是指下列哪种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A. DNA→RNA→蛋白质B. RNA→蛋白质C. 蛋白质→RNA→DNAD. DNA→DNAE. RNA→DNA→RNA93. 真核细胞基因组中,具有转录活性的基因约占:A. 1%B. 2%C. 5%D. 30%E. 50%94. 最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是:A. 基因激活及转录起始B. 转录产物的加工及转运C.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D. 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修饰E. 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调控95. 参与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蛋白质因子不包括:A. RNA聚合酶B. σ因子C. cAMP受体蛋白D. 阻遏因子E. 释放因子96. 决定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特异性的关键因素是:A. RNA聚合酶B. CRPC. σ因子D. ρ因子E. 帽子结合蛋白97. 基因表达中的诱导现象是指:A. 阻遏物的生成B. 细菌利用葡萄糖作碳源C. 细菌不用乳糖作碳源D. 由底物的存在引起酶的合成E. 低等生物可以无限制地利用营养物98. 操纵子模型主要用于说明:A.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机制B. 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C. DNA的复制机制D. mRNA的成熟机制E. RNA的逆转录机制99. 乳糖操纵子的结构示意图中:A. O代表启动基因B. I代表操纵基因C. I、P、O代表结构基因D. LacZ、LacY、LacA代表结构基因E. P代表阻遏蛋白基因100. 乳糖操纵子上LacZ、LacY、LacA基因的产物是:A. 脱氢酶、黄素酶、CoQB. β-半乳糖苷酶、通透酶、乙酰基转移酶C. 乳糖还原酶、乳糖合成酶、别构酶D. 葡萄糖-6-磷酸酶、变位酶、醛缩酶E. 乳糖酶、乳糖磷酸化酶、激酶101. 乳糖操纵子的诱导剂是:A. 乳糖B. 葡萄糖C. β-半乳糖苷酶D. 果糖E. cAMP102. 阻遏蛋白识别并结合乳糖操纵子中的:A. 调节基因B. 启动基因C. 操纵基因D. CRP结合位点E. 结构基因103. 乳糖、色氨酸等在操纵子调控机制中作用的共同点是:A.与DNA结合影响其转录活性B.与RNA聚合酶结合影响其催化活性C.与启动子结合影响其与RNA聚合酶的结合D.与操纵基因结合而阻遏转录E.与蛋白质结合而影响该蛋白质与DNA的结合104. cAMP对转录起始的调控机制是:A. 与操纵基因结合而阻遏基因转录B. 与RNA聚合酶结合而促进转录C. 以cAMP-CRP复合物的形式促进转录D. 与阻遏蛋白结合而去阻遏E. 与结构基因结合而促进转录105. 色氨酸操纵子的控制区不包括:A. 增强子B. 调节基因C.启动基因D. 操纵基因E. 衰减子106. 色氨酸操纵子的阻遏剂是:A. 乳糖B. 葡萄糖C. 色氨酸合成酶D. σ因子E. 色氨酸107. 关于顺式作用元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DNA序列B. 可与特异的蛋白因子相互作用C. 又称为分子内作用元件D. 启动子属于顺式作用元件E. RNA聚合酶也是一种顺式作用元件108. 真核生物核心启动子的保守序列称为:A. TATA盒B. CAAT盒C. GC盒D. 增强子E. 操纵子109. 关于启动子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mRNA开始被翻译的序列B. 开始转录生成mRNA的DNA序列C. 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DNA序列D. 阻遏蛋白结合DNA的部位E. 产生阻遏物的基因110. 增强子是指:A. 是特异性高的转录调控因子B. 是真核细胞核内的组蛋白C. 是原核生物的启动子D. 能够增强基因转录活性的特异DNA序列E. 是位于结构基因5′-端的DNA序列111. 增强子的特点不包括:A. 在受控基因的5′或3′侧均能起作用B. 作用无方向性C. 与受控基因的远近距离相对无关D. 核心序列常含有短的重复序列E. 对受控基因有较强的特异性112. 下列哪项不属于反式作用因子:A. DNA聚合酶B. RNA聚合酶C. 转录因子D. 转录激活因子E. 转录共激活因子113. 转录因子:A. 是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分B. 是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分C. 有α、β、γ等各亚单位D. 是转录调控中的反式作用因子E. 是真核生物的启动子114. 与DNA结合并阻止转录进行的蛋白质称为:A. 正调控蛋白B. 反式作用因子C. 诱导物D. 阻遏物E. 分解代谢基因活化蛋白115. 关于TFⅡD正确的叙述是:A. 是一种能与TATA盒结合的转录因子B. 能促进RNA聚合酶Ⅱ与启动子结合C. 能解开DNA局部双螺旋D. 具有GTP酶活性E. 是一种能抑制基因转录表达的阻遏蛋白116. 研究DNA-蛋白质的相互结合是因为:A. 是解决基因转录调控的可行途径B. 要解决原核生物的表达调控C. 细胞膜受体的作用模式D. DNA的拓扑学问题E. DNA如何形成染色体117. 关于同源结构域的叙述错误的是:A. 至少由两段保守的α-螺旋构成B. 螺旋间通过成环连接C. 其识别螺旋能识别特异的DNA序列D. 其侧链基团能与DNA小沟的碱基相互作用E. 能与DNA骨架的磷酸基形成氢键118. 关于锌指模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凡含Zn2+的蛋白质均可形成B. 凡含Zn2+的酶皆可形成C. 必须有Zn2+和半胱氨酸或组氨酸形成配位键D. DNA与Zn2+结合就可形成E. 含有很多半胱氨酸通过二硫键形成119. 在碱性亮氨酸拉链模体中,每隔几个氨基酸残基出现一个亮氨酸残基:A. 7个 B. 3.6个 C. 9个 D. 10个 E. 无规律120. 真核生物转录预始复合物组装时,携带RNA聚合酶Ⅱ参与组装的是:A. TFⅡ-DB. TFⅡ-AC. TFⅡ-BD. TFⅡ-FE. TFⅡ-EB型题:A. 3′→5′B. 5′→3′C. N-端→C-端D. C-端→N-端E. 两侧向中心1. DNA复制时模板链的方向是:2. DNA复制时子代链合成的方向是:3. RNA转录合成的方向是:4. 多肽链合成的方向是:A. DNA聚合酶ⅢB. RNA聚合酶C. 逆转录酶D. 磷酸水解酶E. 转肽酶5. 以一段由引物酶催化合成的RNA链为引物的是:6. 不需要引物即可聚合核酸链的是:7. 具有水解RNA作用的是:A. 限制性内切酶B. DNA聚合酶ⅢC. 逆转录酶D. DNA聚合酶δE. DNA聚合酶Ⅰ8. 参与原核生物切除修复的酶是:9. 能识别特定顺序并从链内水解DNA的酶是:10. 参与真核生物DNA复制的酶是:A. 端粒酶B. 转录因子C. 冈崎片段D. DNA模板E. RF11. 反式作用因子是:12. 催化线性DNA分子末端延长:13. 复制时滞后链形成:A. 重组修复B. 碱基错配修复C. 核苷酸切除修复D. 碱基切除修复E. 直接修复14. 光复活酶参与:15. GATC核酸内切酶参与:16. DNA重组酶参与:17. AP核酸内切酶参与:A. 与RNA聚合酶识别、结合的序列B. 与增加转录速率有关的DNA序列C. 与阻遏蛋白结合的序列D. 与转录终止有关的序列E. 与激素受体结合的序列18. 启动子是:19. 终止子是:20. 增强子是:A. σ因子B. 核心酶C. RNA聚合酶ⅠD. TFⅡ-DE. RNA聚合酶Ⅲ21. 原核生物RNA链的延伸需:22. 真核生物snRNA的合成需:23. 原核生物识别转录起始点需:A. tRNAB. hnRNAC. mRNAD. snRNAE. rRNA24. 构成剪接体的是:25. 含稀有碱基最多的是:26. 最早发现具有自催化功能的是:A. 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B. 大肠杆菌的结构基因C. tRNA基因D. 真核生物的rRNA基因E. 病毒的mRNA基因27. 具有断裂现象的是:28. 可受操纵子调控的是:A. 复制B. 转录C. 翻译D. 逆转录E. 基因表达29. 遗传信息从DNA→蛋白质称为:30. 遗传信息从RNA→蛋白质称为:31. 遗传信息从RNA→DNA称为:A. 注册B. 成肽C. 转位D. 终止E. 起始32. 氨基酰tRNA进入核糖体A位称为:33. 核糖体沿mRNA的移动称为:34. P位上的氨酰基与A位上氨基酰tRNA上的氨基形成肽键称为:A. ATPB. CTPC. GTPD. UTPE. TTP35. 参与氨基酸活化的是:36. 参与肽链延长的是:A. 氨基酰tRNA合成酶B. 转肽酶C. EFGD. RFE. IF37. 促进核糖体沿mRNA链移动:38. 催化氨基酸与特异tRNA结合:39. 促进多肽链从核糖体上释放:A. UUAB. UGAC. AUGD. GUAE. AGU40. 起始密码子是:41. 终止密码子是:A. 四环素B. 利福霉素C. 氯霉素D. 丝裂霉素E. 干扰素42. 能抑制RNA聚合酶活性的是:43. 能抑制转肽酶活性的是:A. 顺式作用元件B. 反式作用因子C. 操纵子D. 增强子E. 启动子44. 其作用无方向性:45. 碱性亮氨酸拉链模体见于:A. 结构基因B. 操纵基因C. 调节基因D. tRNA基因E. rRNA基因46. 表达阻遏蛋白的基因是:47. LacY基因是:48. 结合阻遏蛋白的基因是:A. 可阻遏调节B. 整体调节C. 可诱导调节D. 反馈调节E. 可逆调节49. 色氨酸操纵子属于:50. 乳糖操纵子属于:(三)问答题1. 简述DNA复制与RNA转录合成的主要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