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估计感染者的传播能力
被感染人数
吸毒者:
3-7
性工作者:
一般人群: 卖血浆者:
10-150
0-2 0-2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链
CSW
商业性行为者
MSM
Clients 嫖客
男同性恋者
IDUs 吸毒者
Low or no risk males 低危或无危险行为男性
Low or no risk之间的性接触。单 次无保护性性接触传播HIV的机率为0.1~1%,但同时 患有其他STD,特别是伴有生殖器溃疡的STD,如梅毒、 生殖器疱疹、软下疳等,可使单次性接触的危险增加 2~10倍。男性传染给女性的机率要大于女性传染给男 性的机率,肛交的被动方受感染的机率大于主动方, 性伴数愈多受感染的机率愈高,无保护性性接触受感 染的机率高于保护性性接触。此外,处于血清阳转期 及艾滋病发作期的患者传染性较强。目前在全世界范 围内通过性接触传播的病例占3/4,在我国约为20%。
对热敏感,60℃以上可迅速被杀灭,56℃30分钟 灭活。许多化学物质都可以使HIV迅速灭活,如 乙醚、丙酮、2%次氯酸钠、50%乙醇、10%漂白粉、 2%戊二醛及4%福马林等。
发病机理: HIV进入人体血液后,可进入人体数种细胞,包 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郎格罕细胞及中枢神经 系统中的细胞。其主要的靶细胞是其表面有CD4 表位的辅助性T细胞及其前体细胞。CD4表位是对 病毒包膜糖蛋白有亲和力的受体,可使HIV穿入 细胞。一旦HIV进入细胞内,即释放RNA,并在逆 转录酶的作用下转录成DNA,形成前病毒DNA,并 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整合。此后病毒DNA被宿 主细胞的RNA多聚酶Ⅱ转录成病毒mRNA,并翻译 合成病毒所需的结构蛋白。RNA与结构蛋白在细 胞膜上重新装配新的病毒颗粒,通过芽生而释放。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策略
主要内容
● ● ● ● ● 艾滋病简介 艾滋病流行现状 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 当前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6-2010年艾滋病防治的工作思路
重要信息
• 人类正面对着两个威胁,恐怖主义和艾滋
病。与恐怖主义相比,艾滋病在过去一年 里夺走了更多人的生命。
------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HIV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宿主细胞死亡,此过程周 而复始。在HIV感染的初期,外周血中CD4细胞的 数目保持正常,随着体内病毒荷载的增加,CD4细 胞计数进行性或不规则地下降。决定病毒复制的 因素尚不明,但支原体及其他条件致病菌包括巨 细胞病毒等可能影响复制过程。当CD4细胞计数低 于200/mm3(<正常低限的50%)时,感染者免疫功 能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免疫缺陷,各种条件性感 染和继发性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急剧增加。
低危或无危险行为女性
艾滋病与一般传染病的异同
•由HIV引起
没有疫苗 潜伏期长,且潜伏期具有传染性 有治疗方法但无法根治 很强的社会歧视和耻辱感
是否应该采应对一般传染病的控制原则来防控 艾滋病?
(二)流行现状
全球艾滋病呈蔓延趋势
2005 年12月
到2005年底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 总计
• 艾滋病对世界造成的威胁不亚于让恐怖分
子获得核武器。
------联合国报告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艾滋病防治是关系我中华民族素质和 国家兴亡的大事。各级党政领导需提 高认识,动员全社会,从教育入手, 立足预防,坚决遏制其蔓延势头。
第一节
艾滋病简介
一、概述 艾滋病的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de immunodefi ciency syndrome, AIDS),是1981年 才被认识的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病原体为人类免 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HIV的感染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 丧失,继而发生条件致病性感染,恶性肿瘤等。艾 滋病自发现以来,现已流行到世界各地,由于其传 播速度快,病死率高,且目前尚无治愈该病的方法, 故引起各国政府极大的关注。
(3)母婴传播:也称围产期传播,即感染了HIV的 母亲通过胎盘传染,胎儿经过产道时传染,产后 母乳哺喂时传染。母婴传播的机率约为15%~30%。 (4)未经证实的传播途径:目前尚无证据说明HIV 可通过咳嗽、打喷嚏、握手、餐具、拥抱、眼泪、 电话、游泳池或蚊子叮咬而传播。因此,HIV感 染者可以参加工作或上学,人们不必害怕通过这 样的接触而被HIV感染。
二、病原学 HIV属逆转录病毒,细胞膜芽生。1983年首次分 离出HIV-1型。典型的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 为100~140nm。病毒核心由单链RNA、逆转录酶 及结构蛋白组成。核心的外面是病毒衣壳,呈20 面体、立体对称。病毒最外层为包膜,包膜上有 刺突,含有与宿主结合的部位。
HIV对外界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不易存活。
三、流行病学 (一)流行环节 1、传染源: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或携带者)。 2、传播途径:虽然已从艾滋病病人的血液、精液、 阴道分泌物、宫颈粘液、唾液、眼泪、脑脊液、 肺泡液、乳汁、羊水和尿液中分离出HIV,但流 行病学只证明血液和精液有传播作用,乳汁也可 使婴儿受感染。已经证实的传播途径有以下3种。
(2)经血液传播: 包括 ①输入了污染了HIV的血液、血液成分或血液制 品(如第Ⅷ因子);②移植或接受了HIV感染者 的器官、组织或精液;③与静脉药瘾者共用受 HIV污染的、未经消毒的针头与注射器;④医源 性感染:如医疗器具消毒不严。 据报道HIV污染的针头刺伤皮肤后,被感染的机 率为0.5%,但可因针刺的深浅及感染源血中HIV 荷载高低而有所不同。
成人 妇女 15岁以下儿童
4030万 (3670 – 4530万)
3800万 (3450 – 4260万) 1750万 (1620 – 1930 万) 230万 (210 – 280万)
2005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
总计
成人 15岁以下儿童
490万 (430 – 660 万)
420 万(360 – 580万) 70万 (63 – 82万)
2005年一年艾滋病死亡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