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案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案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教案川教版历史七年级第一册第13课《两汉时期对外交流》教案重庆师范大学蒋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理念】以课标为指导,构建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导的课堂,采用启发式教学。

【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1—13岁之间,生理和心理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该阶段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和历史故事知识的积累,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对未知事物从满了极强的好奇心,并且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学生对于本课所学内容,平时通过电视,网络已有一定的了解。

【教材分析】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盛的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时代。

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朝的对外交往,包括三个子目:丝绸之路、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汉与欧洲的往来。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作为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最后一课,与《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和《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因果关系,在整个章节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知识点不多,子目清楚,要点明确,整体比较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国与欧洲开始直接交流的时间;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王”金印的历史价值;培养和提高观察概括能力及从历史文物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视频《丝路》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示意图的课件,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丝绸之路的起点;通过师生互动、学生讨论等形式,探究丝绸之路形成的意义和作用;通过放影相关的史料图片的幻灯片,了解汉与朝、日交流的历史。

采用讲述法、讲解法、图示法等进行教学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西汉时期中国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国家、地区间的交流对各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加深对理解改革开放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丝绸之路;示了我国古代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

那么同学们通过刚才视频中的解说词,同学们知道了丝绸之路的哪些信息呢?比如丝路有几条呢?生:各种回答师:从视频的解说词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丝绸之路有两条—路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我们还可以知道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外交流的重要通道,为中外的文明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两汉时期的对外文化交流。

请大家翻开课本72页,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

新课:(25分钟)一、丝绸之路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丝绸之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那么请大家想一下,丝绸之路为什么要叫“丝绸”之路呢?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第一个字目及教材77页的史海拾贝的文字,请同学们找一找“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生:阅读教材内容,寻找问题答案师:好了,同学们,你们找到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了吗?我请一位同学给我们说说他找到的答案。

请一位同学回答生:回答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师:嗯,刚才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丝绸之路之所以叫丝绸之路,就是因为在这一条商道上运送的最重要的物资就是“丝绸”,那么丝绸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我给大家找了丝绸的一些图片,请大家看图片,从图片上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什么呢?生:看图片,回答教师问题,各种回答师:华美、颜色艳丽…..师:刚才我们在看视频的时候,我们听到主持人解说,有两条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那么这里老师要告诉大家,严格意义上来说,丝绸之路是有三条的,陆上丝绸之路有两条,海上丝绸之路一条。

那么请下面请大家看教材72页及73页的内容,找一找三条丝绸之路各自的起点在哪里?书上的地图也要关注哦,然后我们一起来完成丝绸之路线路图的填写生:阅读教材、观察书上的地图师:同学们,大家已经都把书上的内容看完了,你们现在知道是哪三条丝绸之路了吗?有没有同学愿意与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看书得到的结果呢?生:学生回答三条丝绸之路师:总结学生的答案。

引导学生完成丝绸之路线路图的填写,并为学生总结三条路线图,可在黑板上板书三条路线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填图生:同学们,通过丝绸之路的中外交流是双向的,我们中国对外输出的主要是丝绸,那么外国给我们又带来了什么呢?这里有一些图片,我们一起看过之后,大家就明白了生:看图片师: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蔬菜与水果,我们现在还叫这些胡..、胡..,之所以带胡字,就是因为它们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还有马匹。

这些东西的传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

所以,同学们,丝绸之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不仅促进了我们对外的交流,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使外面的东西传入了中国,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这就是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意义。

二、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对西亚方向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们在东亚地区,在对外交流上又做了些什么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国家的东边,在东亚地区有哪些国家吗?我们来看一下现在的地图,请同学们观察地图,来找一找在我们东边的国家生:观察地图,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师:总结学生答案,现在在我们的东边有朝鲜、韩国、日本三个国家,而朝鲜与韩国在以前是统一一起的,是在1948年,两个国家才独立建国的。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与朝鲜的交流,是古代统一的朝鲜。

我们来看一看汉代与朝鲜的交流,请大家看教材74页的内容,请大家思考一下,汉与朝鲜的交流,是谁对谁的影响更大?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大家看完书后,前后两桌为一小组讨论交流我的问题,稍后,我请同学回答。

生:看教材内容,讨论交流老师的问题师:请同学发言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得出汉与朝鲜的交流,主要是汉给朝鲜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与文化,是朝鲜对汉朝的学习师:同学们,汉与朝鲜的交流,需要跨国鸭绿江,而这就需要一种工具,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没错,是船,请大家看到这两幅图片。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历史信息呢?生:看图片师:图片说明汉造船业发达,有利于中国人渡船到朝鲜,汉朝经济文化对朝鲜有深远影响:铁器制造、漆器传到朝鲜。

刚才我们了解了汉与朝鲜的交流,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汉与日本的交流,请同学们看教材75页的内容,总结一下汉与日本交流的方式是什么?师:请同学发言,总结汉与日本交流的方式—日本派使节,东汉光武帝赐金印。

同学们,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汉与日本的交往,主要的是在东汉时期。

那么历史上的汉朝,我们将它分为两个时期,一是西汉,二是东汉,它们名字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它们的都城不一样,西汉是在长安、东汉是在洛阳。

一个在西、一个在东。

因此而得名。

大家可以在地图75页的地图上找一找洛阳的位置三、汉与欧洲的往来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两汉时期与朝鲜、日本的的交流,那么现在我们将目光转移到欧洲。

我们一起来学习汉与欧洲的交往。

请大家阅读教材的最后一个子目,在看书的同时,找出汉与欧洲的往来的历史上出现的几个关键的历史人物以及很重要的两个历史时间点,稍后,我请同学来说一下。

生:看书,寻找历史人物、时间。

师:好,那么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刚才问题的答案。

学生回答(人物:班超、甘英、安敦尼王朝皇帝,时间:公元97年、公元166年),那么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班超的典故—投笔从戎…..,那么同学们,听了这个典故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呢?生:各种回答师:总结,要有远大的志向,应当立志报效祖国。

刚才我们讲了甘英到了波斯湾,那么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历经千山万水,不畏艰难险阻,他这样做有什么样的意义呢?请大家前后为小组,交流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稍后请同学来说一说生:思考,交流讨论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生:各种说法师:总结,架起了中外交流的桥梁,对于当时中外先进文化的相互交流与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整个世界的文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对于我们自身来说,也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本课的题目是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两汉的对外交流十分频繁,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两汉的对外交往如此频繁呢?请大家根据我提供的资料,再充分的利用所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交流讨论,请前后同学为一小组进行交流,稍后,我请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看法生:阅读材料,交流讨论师:请同学发言,总结分析归纳。

①对外交往积极主动,政府重视,政策开明。

②两汉时期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举。

③两汉国力强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师:同学们,那么这一课的新课,我们已经学完了。

那么本节课的重点是丝绸之路、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请大家在课后,对这些内容在进行复习巩固。

下面,我们来做一些跟本课相关的练习题。

1、公元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臣到洛阳,与东汉王朝通好,哪一位皇帝赠“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A、汉武帝B、汉光武帝C、汉献帝2、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A、长安B、广州C、成都3、两汉指的是西汉与东汉,那么两汉的都城分别是()A、长安、开封B、长安、洛阳C、临潼、洛阳师:同学们,我们本节课的所有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么在课后请大家完成本课的相关练习册上的题目。

好了,下课【板书设计】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一、丝绸之路1、名称由来:因为主要运送的是“丝绸”而得名2、三条路线3、作用:“丝绸之路”是中国和西方的重要商路,是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二、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1、汉与朝鲜具体方式:汉朝人给朝鲜半岛带去先进的技术与工具,朝鲜人掌握了铁器制造技术。

2、汉与日本表现:派使节、赠金印三、汉与欧洲的往来1、时间:公元97年、公元166年2、人物:班超、甘英;大秦人3、意义:架起了中外交流的桥梁,对于当时中外先进文化的相互交流与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整个世界的文明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对于我们自身来说,也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