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法操作并发症[1]
(三)预防及处理
使用优质、前端钝圆有多个侧孔、后端有负压 调节孔的吸痰管,吸引前先蘸无菌蒸馏水或生 理盐水使其润滑。
选择型号适当的吸痰管:成人一般选用12~14 号吸痰管;婴幼儿多选用10号;新生儿常选用 6~8号,如从鼻腔吸引尽量选用6号。有气管 插管者,可选用外径小于1/2气管插管内径的 吸痰管。
吸痰并发症
1、缺氧 2、呼吸道黏膜损伤 3、感染 4、心律失常 5、阻塞性肺不张 6、气道痉挛
2020/6/17
吸痰操作并发症
6
(一)发生原因
吸痰过程中供氧中断,导致缺氧或低氧血症。
吸痰时负压抽吸将肺内富氧气体吸出,从吸痰管周围 卷入的气体是氧浓度较低的空气,导致吸入氧浓度降 低。
吸痰时卷入气体量不足以及气道内注水易引起小气道 阻塞和肺不张,导致低氧血症。
烦躁不安、不合作病人,由于头部难固定,在 插吸痰管过程中,吸痰管的头部容易刮伤气道 黏膜,造成黏膜损伤。
呼吸道黏膜有炎症水肿及炎性渗出,黏膜相对 脆弱,易受损。
(二)临床表现
气道粘膜受损可吸出血性痰;纤支镜检查可见 受损处黏膜糜烂、充血肿胀、渗血甚至出血; 口唇粘膜受损可见有表皮的破溃,甚至出血。
吸痰法操作并发症
吸痰法是一项重要的急救护理技术,是指经口 腔、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 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临床上主要用于年 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清醒等各种原因 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者。吸痰装置有中心负压 装置(中心吸引器)、电动吸引器两种,利用 负压的原理,连接导管吸出痰液。
吸痰操作过程反复,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使呼吸频 率下降,引起缺氧。
患者原有缺氧性疾病,吸痰前未将吸氧浓度提 高,吸痰时可带走氧气,致使吸痰后患者缺氧。
吸痰时负压过高、时间过长、吸痰管外径过粗、 置管过深等均可造成低氧血症。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脱离呼吸机 的时间过长。
(临床表现)
根据缺氧程度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有差别。
初期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强,脉率加 快,血压升高,肢体协调动作差等;缺氧进一 步加重时,表现为疲劳,精细动作失调,注意 力减退,反应迟钝,思维紊乱似酒醉者;严重 时,出现头痛、紫绀、眼花、恶心、呕吐、耳 鸣、全身发热,不能自主运动和说话,很快出 现意识丧失、心跳减弱、血压下降、抽搐、张 口呼吸、甚至呼吸暂停,继而心跳停止,临床 死亡。
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可给予100﹪纯氧5 分钟,以提高血氧浓度。
尽量避免护士工作繁忙而未及时给患者吸痰导 致的严重后果。
痰时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率、心律、动脉血压 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已经发生低氧血症者,立即加大吸氧流量或给 予面罩加压吸氧,酌情适时静注阿托品,氨茶 碱,地塞米松等物,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为患者行口腔护理时,仔细观察口腔黏膜有无 损伤,牙齿有无松脱,如发现口腔黏膜糜烂、 渗血等,可用口泰(或多贝尔氏液)、双氧水、 碳酸氢钠洗口以预防感染。松动的牙齿及时提 醒医生处置,以防脱落引起误吸。
鼻腔粘膜损伤者,可外涂四环素软膏。
发生气管粘膜损伤时,可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 素或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生素进行超声雾化吸入。
吸痰管的插入长度:插入的长度为患者有咳嗽 或恶心反应即可,有气管插管者,则超过气管 插管1~2cm,避免插入过深损伤黏膜;插入时 动作轻柔,特别是从鼻腔插入时,不可蛮插,
不要用力过猛;禁止带负压插管;抽吸时,吸痰管必 须旋转向外拉,严禁提插。
每次吸痰的时间不宜超过15秒。若吸痰一次未吸净, 可暂停3~5分钟再次抽吸。吸痰间隔时间,应视痰液 粘稠程度与痰量而定。
(一)发生原因
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①没有戴无菌 手套。②使用的吸痰管消毒不严格或一次性 吸痰管包装破裂致使吸痰管被污染。③吸痰 管和冲洗液更换不及时。④用于口鼻咽与吸 气管内分泌物的吸痰管混用等等。
经口腔吸痰法失去了鼻腔对空气的加温作用, 特别是黏膜中的海绵状血管,当冷空气
流经鼻腔时则发生热交换,将气流的温度提高, 未加温的空气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致使黏膜血 管收缩,血供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导致感染; 失去了鼻腔对空气的清洁作用,致使空气中的 细菌进入道肺内;失去了鼻腔对空气的加湿作 用,致使下呼吸道分泌物黏稠,使纤毛运动障 碍,分泌物不易咳出、结痂,可致下呼吸道炎 症改变。
每次吸痰前先将吸痰管放于无菌盐水中以测试导管是 否通畅和吸引力是否适宜,以调节合适的吸引负压。 一般成人300-400mmhg,儿童250-300mmhg,婴幼 儿100-200mmhg,新生儿<100mmhg。在吸引口腔 分泌物时,通过手控制负压孔,打开、关闭反复进行, 直至吸引干净。
对于不合作的患儿,可告知家属吸痰的必要性, 取得家长的合作,固定好患儿的头部,避免头 部摇摆。对于烦躁不安和极度不合作者,吸痰 前可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予以镇静。
(一)发生原因
吸痰管质量差,质地僵硬、粗糙、管径过大, 容易损伤气道黏膜。
操作不当、缺乏技巧,例如动作粗暴、插管次 数过多、插管过深、用力过猛、吸引时间过长、 负压过大等,均可致使黏膜损伤。
固有鼻腔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如有炎症时充
血水肿,鼻腔更加狭窄,加上长时间吸入冷气 (氧气)使鼻腔粘膜干燥,经鼻腔吸痰时易造 成损伤。
吸痰管口径的选择要适当,使其既能够将痰液 吸,又不出会阻塞气道。
吸痰过程中患者若有咳嗽,可暂停操作,让患 者将深部痰液咳出后再继续吸痰。
刺激气管隆突处易引起患者的咳嗽反射,不宜 反复刺激。
吸痰不宜深入至支气管处,否则易堵塞呼吸道。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吸痰过程中不宜使患者
脱离呼吸机的时间过长,一般应少于15秒。
临床上主要用于年老体弱、危重、昏迷、麻醉未 清醒前等各种原因引起的不能有效咳嗽及痰液无 法自行排出者;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者。
2020/6/17
吸痰操作并发症
3
1.听到痰鸣音
2.翻身前
3.呼吸机压力报警
4.咳痰症状,呼吸频率加快
5.气囊放气减压前
6.spo2 下降时
7.进食前
8.主诉。
湿化效果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