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8年中考试卷 化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2.【答案】D
【解析】A 项,应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地竖起来,让固体药品沿试管壁滑到试管底部。
B 项,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C 项,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选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3.【答案】C
【解析】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导致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4.【答案】A
【解析】B 项表示2个钾原子,C 项可表示氟气这种物质;可表示1个氟分子;可表示氟气由氟元素组成;也可表示1个氟分子由2个氟原子构成。
D 项表示2个三氧化硫分子。
5.【答案】B
【解析】A 项,带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也可能是质子和电子等,C 项,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D 项,水也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水不是溶液。
6.【答案】D
【解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62222C H 7O 6H O 4CO ++点燃,不属于置换反应,A 项不正确。
1个丙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B 项不正确。
生成物丁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323:8=,C 项不正确。
7.【答案】C
【解析】A 项,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B 项,锌是足量的,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酸来决定,等质量的稀硫酸,浓度越大,所含溶质的质量越大,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大。
C 项,金属足量,酸的质量决定生成氢气的质量。
酸的质量相同,则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反应速率快。
D 项,酸的质量是足量的,生成氢气的质量由金属的质量决定。
根据两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24份质量的镁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质量的锌反应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故金属质量相同时,镁生成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
8.【答案】B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9.【答案】C
【解析】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环境。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B
【解析】A 项,汞是金属元素。
C 项,木头不是热的良导体。
玻璃可以导热,但不如金属的导热性好。
D 项,核能不属于可再生能源。
二、填空及简答题
13.【答案】(1)2254P 5O 2P O 点燃
(2)红磷燃烧将集气瓶内氧气消耗掉,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将水压入集气瓶
(3)红磷量不足(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14.【答案】(1)硬
(2)碘
(3)低
(4)乳化
(5)尼龙手套
【解析】(1)烧水时易生水垢,说明此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属于硬水。
(3)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低。
(5)尼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纯棉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15.【答案】(1)锥形瓶
固—液不加热或液—液不加热
(2)氧气、氯化钠溶液
(3)沉淀堵塞滤纸
偏大
【解析】(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
要探究氯化钠是否可以加快铁的锈蚀,必须控制其他条件相同。
故X 是氧气,Y 是氯化钠溶液。
(3)倾倒液体时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可导致部分固体不溶物进入烧杯内,即蒸发后部分不溶性物质混人氯化钠固体中,导致得到的精盐质量偏大。
16.【答案】(1)3CaCO
(2)+2、+3
(3)44Fe+CuSO FeSO +Cu (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4)还原性
【解析】A 和I 是红色固体,则其中一种是氧化铁,另一种是铜。
B 和D 为气体,A 和B 反应能生成D 和E ,故A 为氧化铁,I 为铜,B 为一氧化碳,D 为二氧化碳,E 为铁,D (二氧化碳)和C 能生成G (碳酸钙),故C 为氢氧化钙,H 为水。
E (铁)能和F 生成I (铜)和J ,则F 为铜盐,J 为亚铁盐。
K 和L 生成H (水)和I (铜),L 为气体,则L 为氢气,K 为氧化铜。
三、实验探究题
17.【答案】【查阅产品说明】贮存条件
【探究1】加速溶解
【探究2】C
变红
冷却装置后小气球仍然胀大
【拓展应用】(1)与碱性物质接触
(2)22442Ca(OH)H SO CaSO 2H O ++
【解析】【探究2】实验2:25℃时,硫酸铵的溶解度大于70 g ,故50 g 水溶解30 g 硫酸铵,得到的是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C 点符合题意。
实验3:②氨气与水反应,溶液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四、计算应用题
18.【答案】(1)4.4
(2)7.3%
【解析】解:设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为x 。
322NaCO 2HCl
2NaCl H O CO 73
442.2g
x +++↑ 7344 2.2g
x = 3.65g x = 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g 100%7.3%50g
⨯=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