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离子体波色散曲线
与光的全反射有关
电磁波
1
共振条件
2
相同的频率和波矢(即波长) 传播方向一致
Page 3
基于SPR原理的SPR传感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
命科学、医疗检测、药物筛选、食品检测、环境检测等领域有广 泛应用的一种新技术。( DNA与蛋白质之间、蛋白质分子之间以 及药物—蛋白质、核酸—核酸、抗原—抗体等生物分子之间的相 互作用)
kx ksp
共振^_^
Page 20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仪器
Kretschmann 和Otto采用棱镜耦合的全内反射方法,实 现了用光波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振动并产生共振。
Prism 0 Metal m Sample 1
0
kev ksp
x z
(A) Kretschman
0 k'ev ksp
(B) Otto
入射光波的波矢在x方向上
的分量可以表示为
kx c
0 sin
1
ksp
c
1 m 1
m
2
Incident TM wave
Dielectric 1
kx d
ksp
Metal
Dielectric 2
z
Reflected wave
n0 0 nm m n1 1 x
式中
2
K
sin2
n2 n1
将式代入电场矢量函数 E'' 可得
E''
E''0ei(tK''r )
E'' ei(t K''x xK''z z ) 0
E''0e zei(t K''xx)
只能取负号才满足物理要求,因为取正号则振幅要随着距离z的 增加而趋于无穷,不可能发生的状况。
Prism 0 Sample 1 Metal m
当倏逝波与表面等离子波发生共振时,检测到的反射光强会大幅度地减 弱。能量从光子转移到表面等离子,入射光的大部分能量被表面等离子波 吸收,使得反射光的能量急剧减少。
Page 21
SPR传感器实验研究
Reflectivity
1.0 0.8 0.6 0.4 0.2
68
C=0% C=10% C=20% C=40% C=80% C=100%
72
76
80
84
Resonance angle
Page 22
SPR传感器结构图
SPR传感器结构图
Page 23
1000C
100000C
温度
Page 11
等离子体定义
Page 12
等离子体振荡频率
Page 13
表面等离子体振荡
在金属表面,电子的横向(垂直于表面)运动受到表面的阻挡,
因此在表面上形成了电子浓度的梯度分布,并由此形成局限于表面
上的等离子体振荡
表面等离子体波。
Page 14
表面等离子体波的特征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与应用 的探究
湖州师范学院 吴平辉
1.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简介
2. 从电磁理论探究全反射 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 4.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应用
Page 2
一、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简介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 又称等离子激元共振,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
发展简史
1902年,Wood在光学实验中发现SPR现象 1941年,Fano解释了SPR现象 1971年,Kretschmann结构为SPR传感器奠定了基础 1982年,Lundström将SPR用于气体的传感(第一次) 1983年,Liedberg将SPR用于IgG与其抗原的反应测定 1987年,Knoll等人开始SPR成像研究 1990年,Biacore AB公司开发出首台商品化SPR仪器
Page 4
二、从电磁理论探究全反射
当光波从折射率为n1的介质射向折射率为n2的介质时,若
n1>n2,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此时,满足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arcsin
n2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n1
sin n2
n1
实验表明,在发生全反射时,光波并不是绝对地在界面上被 全部反射回n1介质,而是透入n2介质很薄的一层表面(约一个 波长)并沿着界面传输一段距离(波长量级),最后返回n1介 质。这种存在于n2介质中的界面附近的表面波,称为倏逝波 (衰逝波、渐消波、消逝波、隐失波)。
证明??
电磁场边界条件—连续
Page 5
证明
由矢量形式折反射定律:
K r K' r K'' r
如图所示,入射面为xOz,则有 n1
'
Kx K'x K''x
n2
O ''
x
当发生全反射时
sin
n2 n1
,'' 是一个复数
z
K''z
K'' 2
K''
2 x
K
2
n2 n1
2
K 2 sin2
K
2
n2 n1
2
sin2
Page 6
证明
由于全反射时 于是可将上式改写为
2
n2 n1
sin2
K''z iK
sin2
E''
n2 n1
2
i
n1 n2
z 等相面
dm
1
K
1
sin 2
n2 n1
2
x 等幅面
Page 8
倏逝波的应用
近场光学 显微镜
倏逝波
光纤倏逝波 生物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 体光学器件
Page 9
3.什么是等离子体?
Page 10
3.什么是等离子体?
固体 冰
液体 水
气体
水汽
等离子体
电离气体
00C
Page 7
结论
E'' E''0e zei(tK''xx)
1、该波是沿着入射面的介质边界 (即x方向)传输(行波),且振 幅随着与界面的距离z做指数衰减 的特殊波动,故称作倏逝波。 2、穿透深度:把振幅值衰减到原
振幅值的 e1 时对应的z值定义为倏
逝波的穿透深度dm 。 3、倏逝波的等幅面和等相面不一 致,且两者相互垂直—非均匀波。 4、倏逝波沿x方向传播的相速度比 普通平面波在介质n2中沿x方向传 播的相速度要慢(慢波)。
Page 15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对于半无限金属表面的色散关系)和波矢 在通过电场界面时连续,求解可得
Page 16
表面等离子体波色散曲线
Page 17
表面等离子体波色散曲线
Page 18
表面等离子体波色散曲线
Page 19
光波的色散曲线,与表面等离子体波不同,光波波矢与介 质有关,且是入射角的函数,通过改变入射角可以改变其 色散曲线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