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利用报告

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利用报告

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利用
在我国几十年城市建设中无论在建设速度还是工程质量上预拌混凝土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全国从八十年代初的几家发展至今上万家混凝土生产企业,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为我国的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但是由于政府管理机构和相关部门缺乏对建筑业科学化的引导,在所谓市场经济的驱使下十几年来使得建筑混凝土行业无序的发展,没有准入限制各行各业都在冲击该行业,致使导致各种各样的的建筑结构质量事故层出不穷,甚至混凝土的结构寿命还比不上秦砖汉瓦泥土堆砌的老土房,全国各地对建筑用矿山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迫害程度更是令人震惊,为了维护好生态环境,还给子孙后代优良的生存条件,现政府提出了节能减排,提倡再生能源的科学发展。

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建设正常发展一项非常重要难题,作为城市建设的管理者和建设者都有责任为其献计献策。

经过长期的多方面的调研,对我们建筑业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转型升级的方向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行业的发展说明哪个城市哪个企业认识的早,处理的早,处理得好则这个城市这个企业就会顺利的进入良性的城市建设轨道。

下面我们就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专题做一次交流。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建筑垃圾的危害
建筑垃圾的危害具有广泛性和滞后性等特点,主要有以下危害:
①占用土地,降低土壤质量,造成地表沉降。

②影响空气质量。

③对水域造成污染。

④影响市容市貌,恶化城市环境卫生。

⑤建筑垃圾随意堆放产生安全隐患。

⑥直接用于交通、市政、小区、厂区道路的回填带来工程质量隐患。

2、北京市建筑垃圾的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多年的高速发展,不但新生的建筑垃圾得不到有效的处理,
对于城市老旧建筑的拆迁量也与日俱增,甚至有的因拆迁公司暂时无处消化仍旧长期堆于拆迁现场,既占用破坏土地资源,又影响市容市貌,恶化城市环境卫生,建筑垃圾的产生给维护良好的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可行性
①符合政策法规要求
本项目拥有先进的技术,对建筑垃圾通过综合再生利用生产线和再生料制品生产线进行再生生产,使生产的产品能完全被市场接纳,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与产业政策要求。

②减轻环境污染,变废为宝,真正实行循环经济
建筑垃圾不仅量大而且危害严重,对建筑垃圾简单采用传统的填埋、长期堆放等方式处理,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对环境、土壤的破坏及对工程质量带来的隐患难以估量,同时还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可以缓解填埋建筑垃圾的环境污染问题、土地紧缺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是实行循环经济的具体体现。

③真正实行“四化”管理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建设,可促进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管理和建筑垃圾综合再生利用“产业化”发展,为发展循环经济奠定基础,其建设模式、管理机制和技术的创新,能真正克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难题。

二、建筑垃圾再生技术
本项目拟采用国际、国内对建筑垃圾最先进的整套工艺技术,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再生利用。

主要技术方案根据不同建筑垃圾特点,分门别类利用。

本项目主要生产产品为建筑再生制品,拟采用破碎筛分、磁性与水洗分选等工艺生产出再生骨料(机制砂)。

1、建筑垃圾破碎分选
(1)建筑垃圾块体破碎预处理及分拣
建筑垃圾块体破碎预处理是进入下一个处理工序之前,需进行的预备工序。

本工序采用人工或机械破碎处理少量较大块状建筑垃圾,将建筑垃圾主体的尺寸控制在50公分内。

并通过人工分拣出明显的大块杂物,包括金属、
木屑等等杂物,分类存放,做其他处理和利用。

以加快建筑垃圾消化处理的速度,提高建筑垃圾加工处理内部再生转化生产的效率。

(2)一级破碎处理--颚式破碎机
本工序通过机械破碎的方式将建筑垃圾主体的块体进行破碎处理,调整建筑垃圾主体的尺寸大小,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

(3)滚棍式给料机
本工序是利用滚棍式给料机在送料过程中尽可能将废料中的泥、土进行剥离,以保证出料的质量减少含泥量。

(4)磁性分选+人工分拣
本工序利用钢铁金属自身具备磁性的特性,将残留在建筑垃圾主体内的钢筋类物质去除。

再利用人工将混杂在建筑垃圾主体中最后的小部分金属块体及其他明显的杂物尽可能的分拣出来。

(5)风选
本工序根据不同轻质物的质量进行风选,分选出建筑垃圾中尺寸较小的纸屑、木屑和其它轻质物质并对建筑垃圾进行了清洁处理,清除可见的木屑等轻质杂物。

(6)一级筛分
本工序是建筑垃圾转化再生产品的开始环节。

以25mm和5mm进行尺寸分界控制,对待处理的建筑垃圾进行筛分处理,粒径尺寸小于25mm的作为第一类建筑垃圾再生转化产品,即连续级配再生粗骨料(粒劲范围为5-25mm);粒径尺寸小于5mm的作为第四类建筑垃圾再生转化产品,即再生细骨料。

粒径尺寸大于25mm的进入后续相关环节进行加工处理。

(7)二级破碎处理--反击破碎机
本工序利用机械破碎方式将已经过处理的粒径在25-40mm的建筑垃圾主体的块体进行破碎,以最终获得合理分布粒径,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建筑垃圾再生转化产品。

(8)三级筛分
对本工序对经过二级破碎处理后的建筑垃圾进行筛分处理。

在25mm、10mm 和5mm进行尺寸分界控制,粒径尺寸大于25mm的返回二次破碎处理;粒径尺寸在10-25mm、5-10mm的作为单一粒径的再生粗骨料;粒径尺寸小于5mm的作为再生细骨料。

2、生产工艺流程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艺包括破碎及分选工艺流程。

(详见附图)
本项目工艺流程可使建筑垃圾原料综合转化率达到95%以上。

项目物料平衡情况详见表2-1。

表2-1项目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物料平衡表
3、工艺设备
本项目主要设备包括破碎系统设备、分选系统设备、筛分系统设备、皮带输送系统、配料系统、控制系统、再生制品生产线等。

主要设备清单详见表2-2。

表2-2 主要设备清单
三、项目投资及社会效益分析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3-1。

2、社会效益分析
(1)“吃”垃圾“吐”建材,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节约资源,减轻建筑垃圾污染,改善本地区城市生态环境。

(3)树立环保创新示范,带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

四、难题与建议
1、政策问题
政府各级相关部门应加强建筑垃圾组织协调、统一管理等源头控制管理,逐步限制建筑垃圾堆存用地及用于道路回填等,并对建筑垃圾资源化生产用地、生产的再生产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工程建设中在确保工程质量前提下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的再生产品,真正实施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不仅可以减少垃圾排放量,同时能解决建筑材料资源短缺问题,势必成为厦门市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经济问题
建筑垃圾只有经过再生利用技术处理才产生新的价值,才能实行资源化利用的循环经济模式,在此过程中很难靠再生产品的附加值来平衡企业投资收益,因此需要通过政府发挥税收、金融、价格等的杠杆作用,通过政府免税政策、项目设备补助政策、再生技术研发资金补助政策、建筑垃圾优惠处理政策、工程建设项目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的再生产品政策等一系列经济扶持政策下,来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搭建研发试验平台,通过处理技术水平的创新,在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前提下,降低企业再生产品生产成本,促使建筑垃圾由简单的低级利用向中级利用甚至是高级利用梯度转移,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水平,带动建筑垃圾综合再生利用产业化的发展。

3、现有的有关优惠政策
国税总局的财税[2008]156号、117号、财税[2011]115号等文件,国家的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对直接利用废弃资源的终端(产品销售)企业实行享受增值税及所得税减免的优惠政策。

本项目全部采用建筑垃圾为原料生产建筑砂石骨料及矿粉,再生骨料符合《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25177-2010)和《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6-2010)的技术要求,然后用以上再生骨料为生产原料销售特定建材产品(再生混凝土、再生砌筑砂浆、砌块、再生粗骨料、再生细骨料、再生稳定料、矿粉等)。

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势在必行,“吃”垃圾“吐”建材的项目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属于真正循环经济绿色环保建筑产品,不仅彻底
解决了建筑垃圾处理难、难处理的难题,又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为此需政府加大指导扶持,并规范引导建筑垃圾的流向,带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实行真正的循环经济,成为培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建材工业情报所混凝土发展中心副主任
陈向锋
2015年10月20日
建筑垃圾资源化相关政策
实施依据:北京市近几年政策法规
2011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2011年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折子工程的通知(京政办发【2011】10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了利用工作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11】31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88期)
➢关于发布《固定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京建发【2011】560号)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工作进展情况的函复
➢关于印发《北京市城市货运保障“绿色车队”车辆购置专项补助管理办法》的通知(京财经一【2011】1322号)
➢关于调整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及劳务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国财税【2011】115号)
2012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2012年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