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病防治年度总结

职业病防治年度总结

职业病防治年度总结一、管理工作(一)进一步完善我院科研与继续医学教育各种管理制度,细化投稿、进修生、研究生、实习生等各项管理程序,继续以服务、公正、公开为原则推进各项管理工作。

全年共下发各种通知、公示、公告等35 项,科研管理相关工作16 项; 继续教育管理工作19 项; 及时公布新修订的《广东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与管理实施办法》。

新的《办法》XX 年1月1日起实施,我院按季度公布全院专业人员获取学分情况,经年终考核汇总公布全院专业人员学分达标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二)按上级部门科研工作管理的要求,认真梳理我院在研的各级科研课题141 项,如实填报在研课题的进展情况、经费开支情况等,进一步加强了我院科研项目的后期管理。

我院XX、XX 年度省医学科学基金项目按时申请结题11 项;申请延期 2 项。

二、科研工作(一)科研立项正常推进。

全年院内立项课题 6 项。

共组织申报院外各级科研项目30 项,已获批准立项12 项,其中省医学科学基金项目8 项,省中医药局 1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 1 项。

由朱光华副院长牵头申请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化学毒物暴露人群生物样品库的建设与运作》通过卫生部专家评审和答辩,并按财政部要求提交了总额为100 万元的经费预算申报书。

我院丘创逸副院长、放射卫生防护所杨宇华所长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聘为应急管理专家,分别申报的《广东省突发化学中毒应急资源现状与能力评估体系研究》、《广东省核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医学资源整合与调度研究》应急管理研究课题均被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准立项,共获补助经费10 万元。

(二)专科建设取得突破。

《毒理实验与应用》批准为省医学重点专科,获经费支持30 万元;《核应急与辐射防护》《职业病防治与控制》批准为省医学特色专科,分别获支持15 万元。

目前,三个专科正在按计划进行建设,将不定期接受省卫生厅的考核,三年后终期评估验收。

(三)科技成果登记取得新进展。

黄汉林院长负责的省科技厅重点计划项目《广东化学中毒突发事故危害评估与医学应急救援系统》通过成果鉴定,完成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并获成果登记证书。

该项目研究成果建立和发展了我国化学中毒事故、急性职业性危害评估和医学应急救援信息支持综合平台,具有创新性; 危害评估技术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该成果已在我省地级市职防机构推广应用,为申报科技成果奖奠定了基础。

(四)知识产权保护有新成果。

由我院牵头研制《化学中毒突发事件危害评估与医学应急救援信息系统》、《职业健康监护与监测信息系统》已完成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工作,并首次取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登记号分别为XXSR05677 XXSR26395我院成功研制的两个信息系统对处置化学突发中毒事故以及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国内科研合作开拓新领域。

由黄汉林院长负责参与中国CDC只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牵头研究的国家“ ^一五”重点攻关项目《卫生安全重要技术标准研制- 职业病防治技术标准研究》、《重金属和有机溶剂对工人健康损害的预防控制研究- 三氯乙烯免疫系统损伤的研究》、《只业卫生安全卫生防护干预试点(WHO》,共获得科研资助经费53万元。

目前,三个项目正在按计划进行,并取得了新的进展。

(六)国际科研合作更上一层楼。

1、与日本名古屋大学合作研究的《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发病机制研究》课题有了新的进展。

今年9 月日方派出 5 名实验人员来我院实验室开展实验工作,11 月我院也派出 6 位学者到日本参加三氯乙烯第二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其中5人在大会发言。

课题双方进一步加强了合作交流。

2、与美国合作开展的《三氯乙烯-甲醛接触工人生物标志物研究》项目取得新进展,人才培训如期进行。

项目负责人唐小江博士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了为期一年的博士后研修工作。

按协议今后将连续多年派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到美国接受培训,为我院人才建设搭建了新的平台。

该项目已撰写高水平论文三篇,分别投稿国际知名杂志。

由于我院在合作中的良好表现,美方已与我院签订进一步扩大合作的协议,并邀请我院与基层职防机构共10 人前往美国考察,讨论新的合作事项。

3、进一步巩固与WHO勺合作。

我院利用卫生部在我省召开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经验交流大会期间,邀请国际职业卫生学会主席Rantenen 博士访问我院,黄汉林院长汇报了我省职业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受到了国际职业卫生学会主席勺赞许,并希望我院能成为国际职业卫生分中心,为此我院已向国际职业卫生学会递交了申请书。

此外,我院还与澳洲格里菲斯大学签署了有关科研人才交流备忘录; 泰国卫生部代表团应邀前来我院进行了访问; 我院还与香港公开大学进行了互访,双方就远程医学教育、学术交流等感兴趣勺问题进行了初步勺协商。

(七)科研立项合同经费创历史新高。

全年共获得科研立项合同经费超过260 万元,其中已到位勺上级经费万元,国际合作经费 3 万美元。

院投入配套经费万元。

(八)职业卫生标准研制有新贡献。

我院承担勺卫生部下达勺《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研制历经三年,现已经卫生部批准颁布,并于XX年3月实施;负责研制的《工作场所空气中正丁基硫醇标准检测方法研究》、《工作场所空气中二甲苯胺标准检测方法研究》、《工作场所空气中二十六甲烷标准检测方法研究》现已完成报批稿,待卫生部颁布实施。

三、教育工作(一)学历学位教育1、在职攻读学历学位蔚然成风。

我院重视人才的培养工作,采取引进与自培的方式,不断加大投入,继续支持鼓励在职专业人员报读各种学历学位教育。

目前我院现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49 人,是XX 年的10 倍,高级职称总人数比XX年增长了76%通过八年的努力,从而改变我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学位和职称结构,为我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XX年4人在职获得硕士学历学位或硕士学位。

目前我院尚有在职攻读博士学历学位 4 人,攻读硕士学历学位12 人,业余时间参加大专或本科学历教育18 人。

2、研究生教育继续扩大。

充分发挥我院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专业的优势,继续与山西医科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2 人如期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目前我院有兼职博士导师 1 名、硕士导师7 名,带教博士生 3 人、硕士研究生9 人,其中 5 人在院进行课题研究。

另外,我院还开辟了中山大学、广东药学院等的研究生培养合作。

3、本科实习基地稳步发展。

继续发挥我院高等院校实习基地的作用,接收广东药学院、中山大学等高等院校实习、见习学生123 人,指导学生毕业论文65 篇,并完成学生论文答辩工作。

XX 年我院被广东药学院授予先进带教单位称号,并颁发了荣誉证书。

4、基层业务骨干培训终于启动。

自XX 年以来酝酿筹备的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职业卫生业务骨干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项目获得批准,并得到省卫生厅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资助经费50 万元,目前已完成学员入学资格考试工作。

(二)院内继续医学教育工作1、按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规定,完成XX 年度拟申报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周期验证考核工作,共32 人。

2、为实施掌握新的技术规范,举办院内《职业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班》 1 期、举办《职业健康监护新规范》专题学术讲座 3 场,其他专题讲座 6 场,全院共1700 多人次参加学习。

各业务科室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进行了定期或不定期的业务学习。

3、选送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各种学习班、培训班、学术交流会90 多人次,其中国外学术交流 6 人、研修 1 人。

4、继续支持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好医生”网站远程医学教育,全院共205 人参加学习,根据个人业务专业特点,选学不同的课程,开拓知识面视野。

5、为使我院医务人员正确处理医患关系,了解卫生相关政策,掌握化解医患策略和技巧,根据省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的通知要求,组织全院卫生医务人员参加“好医生”网站制作的《棘手医患问题人文知识培训》教育课件学习。

全院共250多人参加学习,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6、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共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4 篇,其中SCI 收录 1 篇(影响因子),核心期刊49 篇,其他14 篇; 主编或参与专著编写各 1 本。

投入版面费近 4 万元。

7、充分发挥我院职业卫生、职业病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作用,尽量满足基层单位工作需要,共安排28 人来我院进修学习,做到妥善安排,提供条件使进修人员圆满完成学习任务。

8、完成新员工岗位业务技能考核工作,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对14 位新员工实习岗位届满一年进行业务考核。

9、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投入继续教育经费50 多万元。

经年终考核,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学分达标率达95%以上,继续医学教育对象达98%,符合上级的有关规定。

(三)面向基层,办好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为了贯彻执行新的职业卫生标准和技术规范,继续发挥我院职业病防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指导中心的作用,不断提高我省基层职防机构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我省职业卫生工作的发展。

我院按照省继教委员会的有关规定高质量、严要求地完成了XX 年度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全年共举办7项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9) 期,共1221 人次参加; 协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2 项共151 人参加; 主办广东省劳动卫生学会学术交流会 1 期共135 人参加。

在举办各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过程中严格按项目的授课内容、课时执行,每期学习班都进行考试,发放问卷调查,严格学分证的发放。

由于我院举办的继教项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贴近基层工作实际,能及时解决基层单位实际工作难题,并送班到基础举办,深受欢迎。

经问卷调查统计,举办的继教项目满意率达95%以上。

此外,为贯彻执行放射卫生防护工作的法律法规,我院组织有关专家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