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庭院设计说明 (1)

庭院设计说明 (1)

设计说明书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加快,面对现代城市景观特别是大都市的景观风貌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早期盲目抄袭西方园林风格到现在的冷静思考,这一过程正渐趋理性,无论城市交通网架与空间格局的平面变化,还是由相继矗立的幕墙玻璃高层建筑引起的城市天际轮廓的变化,城市园林景观都提出了既要符合现代景观风貌,又应有个性化的要求,并力求达到高品位的审美层面。

无论中国古典园林中折射的文人诗画情结意蕴,抑或在西方理性思维下孕育的几何母题模式,还是现代结合自然而产生的简约的人性化风景,设计都应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

庭园设计是园林设计的分支,它是由建筑物围成,并且具有一定景象的空间,用以做为人们活动场地的扩大和补充,并有组织的完善了与自然空间的过渡。

我设计的庭园选择主题为“私人庭院”,地点设在北京,占地大约为12000 平方米,提名为“格调私人庭院”。

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西北毗临山西、内蒙古高原,南与华北大平原相接,东距渤海150公里;市中心海拔43.71米;总面积1680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40平方公里。

西、北、东三面环山,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

北京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秋短促,冬夏较长。

年平均气温13°C,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为-3.7°C,七月最热,平均气温为25.2°C,年平均降雨量507.7毫米。

无霜期189天。

十月的北京,气候宜人,可能会变冷,气温在11℃-23℃(大约是51.8℉- 73.4℉)平均气温15℃。

经过分析北京的地形特征、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我选择了在北京丰台区建我的庭园,我的设计原理是:不但要追求单一的绿地覆盖率,来达到城市绿地设计的最终目的,生态学的多样化原则应体现在完美的整体风格的和谐之中。

(1)、坚持因地制宜。

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地形条件的合理利用,二是对园林植物的选择。

所谓合理利用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少动土方。

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资金投入,降低维护成本,而且显得朴实无华,真切自然。

自然起伏的多变地形比平面整齐的地形更令人感到轻松、温馨与浪漫,更富有诗情画意。

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倡导以乡土植物为主,还可适当选取用一些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的外地植物,改善庭院的植物种植结构。

设计施工中应模拟自然生态进行布置,讲求乔木、灌木、花草的科学搭配,创造“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观。

如在庭院中种植榆叶梅、迎春(春花),垂柳、葡萄架(夏荫),银杏(秋实),松柏(冬青)等植物。

充分保护与合理利用基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地物。

庭院造景无非两个办法:一是仿造(有时甚至是复制)自然或人文景观;二是利用基地原有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我选用的后者。

我认为,土地开发不一定要把地面都推平,而应看情况尽量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地物。

楼座,可以“以山就势”、“以坡就势”“以水就势”来布置摆放,采取缓坡式或台阶式,营造“台地庭院”的氛围。

景观,则尽量利用原有的山石、水系、树木等天然胜景和文物古迹来造园。

既节省了工程费用,又能够凸现自己的特色。

(2)遵循繁简得体的原则。

所谓“繁简得体”,则既有建造成本方面的考虑,又有建造艺术和审美方面的因素。

从艺术角度说,造园并非是假山堆得愈多愈好,花草品种愈多愈美。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理论非常重视“以少胜多”、“以虚带实”的方法,以求得“笔愈简气愈壮,景愈少意愈浓”的效果。

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从周教授指出:“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今之造园,点景贪多,便少韵致,布局贪大,便少佳趣”。

又指出:“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故‘空灵’二字,为造园之要缔”。

这些都阐明了“繁简得体”的造园思想。

实践证明,如果在造园中贪多贪大,遍地堆石,花树繁杂,以品种多来斗奇争胜,不仅不美,反而觉得“闹得慌”,需要“减肥”。

(3)、强调人性化庭院的园林绿化设计,要特别强调人性化。

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

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天真活泼的孩子能在泥土、草地、和石缝中寻找昆虫和小动物;老人们买菜回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

因此,在阳光小屋庭院的入口,要进行绿化,使主人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庭院不是简单的“园和林的混合物”,而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境地。

庭院的植物以一两种植物作为主景,再选用其它植物作为搭配,层次清楚,形式美观。

在植物群落的空间围合形态上,注重人在不同空间场所中的心理体验与感受的变化,从密林小径到林中空地,疏林草地到缓坡草坪,形成疏密、明暗、动静的对比,并充分利用光、影、雾、阳光等自然因素,创造出富有活力的多元化感悟空间。

植物高低搭配,色彩的配置,质感等以突出群体美,使植物景观与建筑景观等周围环境有机统一为宜。

空间开合有序,宜透则透,宜闭则闭,视线相对通透。

另外,还以适量的色叶植物、花灌木,竹子进行造景,形成丰富多彩的空间环境。

庭院中主要种植了以下植物:1、月季,它属于蔷薇亚科蔷薇属,常绿灌木。

茎直立,有皮刺。

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具托叶,罕为单叶而无托叶。

花单生或成伞房花序,生于新梢顶端,萼片及花瓣各5,罕为4,雄蕊多数,生于萼筒之口部;雌蕊通常多数,包藏于壶状花托内。

月季花较大,植株较矮,枝纤弱,花梗细而常下垂,花色多,品种多。

2、爬山虎,落叶藤本。

卷须短而多,分枝。

叶广卵形,长10—20cm,通常3裂,基部心形,缘有粗齿,表面无毛,背面脉上有柔毛;上部枝上的叶较小,常分成3小叶或3分裂。

聚伞花序通常生于短枝顶端两叶之间。

浆果球形,熟时蓝黑色,有白粉。

花期6月前后,果熟期10月。

喜荫,耐寒,土壤及气候适应性强,生长快,。

它是一种优美的攀援植物,能借吸盘爬上墙壁或山石。

3、葡萄,落叶木质藤本,长达30m,茎皮红褐色,条状剥落,幼枝有毛或无毛,卷须分枝,间歇性着生。

叶近圆,形长7—15cm,3至5裂,茎部心形,两面无毛或背面有短柔毛,叶柄长4—8cm。

花小,黄绿色,圆锥花序,浆果圆球形,如水晶,花期5—6月,果熟期8—9月。

葡萄是重要的温带果树,除专业果园栽培外,常用于庭院绿化。

果除生食外,可酿酒,制葡萄干;叶、根可入药。

4、垂柳,杨柳科柳属。

树冠倒广卵形。

小枝细长下垂。

叶狭批针形至线状批针形,长8--16厘米,先端渐长尖,缘有细锯齿,表面绿色,背面蓝灰绿色;叶柄长约1厘米,托叶阔镰形,早落。

雄花具有2雄蕊,2腺体;花期3--4月。

垂柳枝条细长,柔软下垂,随风飘舞,姿态优美潇洒,种植于河岸边及湖池边最为理想,柔条依依拂水,别有风致。

也可用做行道树、庭荫树等。

此外,该树种对有毒气体抗性较强,并能吸收二氧化硫,故也适用于庭园绿化。

庭院中还种植了榆叶梅、、丁香等植物,在此就不做一一介绍了,具体详见图纸和相关资料。

庭院中的铺地大多采用的是就地取材,同时也注意了施工中的薄面、强基、稳基土,以避免裂缝、凹陷、啃边、翻浆等铺地病害的出现。

庭院中根据其具体环境需求选择了面层材料有:(1)、青砖,质地密实,有古朴的风格,施工简便,可以拼凑成各种图案,适用于庭院。

用在古亭附近。

(2)、石板路,规格大小不一,但角块不小于200—300,厚度不小于50,坦率、粗犷,自然,庭院林中小路选用的这种材质。

(3)、卵石路,冰梅状,排水性好,耐磨、圆润细腻、色彩丰富、装饰性强。

庭院造景是一门综合艺术,在景观设计时除了满足庭院的功能,给主观赏、休闲、娱乐等提供方便外,还必须具有景观上的美,从而使庭院画中有画,景中有景,余味无穷。

庭院的材料也从传统的建筑用材与植物扩展了水体,灯光等综合艺术元素。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因为音乐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经科学家试验,音乐对动、植物的生长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庭院中心设计了一个环形的舞池,或者叫喷水池,因为它也具有喷水的功能,用的是直流喷头,是压力水喷出的最基本的形式,射程在15米,而后散成小水珠落下。

承托底部装有球接头,可作15°方向调整。

直流喷头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各种口径和方向组成有规律、节奏的多种样式的喷水型,交织成绚丽的图案。

它也是一个声控浇灌音乐演奏器,用在庭院、花园等处进行控制浇灌时,不仅能减轻主人的劳动强度,还有助于植物的生长。

在浇灌现场,对演奏器一声令下,便千万条细水柱拔地起,在阳光或闪烁彩灯的映照下,绚丽多彩,场面十分壮观和迷人,加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人留连忘返。

它不仅适于苗圃、花园,也适用于家庭院落及各种音乐喷泉。

计成在《园冶》中说:"亭者,亭也,亦人所停集也。

"除此之外,亭子是园林中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类型,它的造型轻巧,形式多变,是多姿多彩的园林建筑的代表。

北京地区建亭子年代久远,早在汉代就有亭、台、楼、榭出现,如大葆台西汉墓出土文物中也有早期的亭子。

到了元代,北京地区出现亭子更多,如玩芳亭、望湖亭、南野亭、双情亭、匏瓜亭、五花亭、寿山亭、碧云亭等等。

元代《析津志》载:"玩芳亭在燕京东营内,乃栗院使之别墅一时文彦品题甚富"。

《天府广记》中记载玩芳亭,"亭多花草,一时文人骚客来游赏者,多有题咏"。

北京园林中各式亭子是根据园景需要,灵活创作的,反映了造园家艺术天赋,倘若有机会欣赏园林风景时,不妨细心观察和揣摩各种造型的亭,往往会使你受益非浅。

所以,在这里,在我设计的这个庭院里当然也需要设一亭了。

这个六角亭造型小而集中,形式活泼富有生命力,有其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建筑形象。

结构简单,施工较方便,在功能上主要解决休息纳凉,纵目远眺的需要。

此庭院运用了空间序列的手法,路一直起着导游的作用,“步移景异”达到最佳效果。

园林的造园理论指出:“奠一园之体势者,莫如堂;据一园之形胜者,莫如山”。

故而,大园能堆真山者则堆真山(如北京景山公园);小园无法堆真山者则叠假山;假山也叠不成的则可借山。

陶渊明诗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把远山借入庭院景观的典型和生动的写照。

此庭院借用围墙的曲线门窗造成框景,借用假山的屏障造成障景等。

配植庭园景栽采用了孤植(入口假山处)、丛栽(院角、池边)、群植(花池边)、漫生(草地)等手法,景栽配植有实有虚,若隐若现,树形体量不大,枝条秀,叶色鲜,疏密与主体建筑物相适宜。

在庭院的一角,有一个月亮形的小水池,打破常规,水面上设钢化玻璃面的小桥,水面倒出整个葡萄架的影子,葡萄架下设有桌椅,主人可以邀请亲朋好友来此一边品尝自家的美味葡萄一边观景、纳凉,别有一番趣味。

总之,私家庭院更注重的是情趣与文化品位的发挥,采用人工材料的硬质景观,如雕塑、喷泉、假山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