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扎哈的设计理念.复习过程

浅析扎哈的设计理念.复习过程

浅析扎哈·哈迪德的设计理念
扎哈·哈迪德
1.简介
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奖者。

扎哈·哈迪德1950年出生于巴格达,在黎巴嫩就读过数学系,1972年进入伦敦的建筑联盟学院AA学习建筑学,1977年毕业获得伦敦建筑联盟硕士学位。

此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库哈斯和埃利亚·增西利斯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后来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

1994年在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教席。

2004年3月21日,位于洛杉矶的海耶基金会宣布了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立兹克奖今年的得主,出生于巴格达的英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获此殊荣。

此次蟾宫折桂让她创下了两个之最:该奖项创立25年以来的第一位获得大奖的女性,而且还是最年轻的获奖者。

2.扎哈·哈迪德主要设计作品
扎哈·哈迪德的建筑作品使她在学术界和公众中赢得了广泛声誉。

她所设计的注明日期的最优秀最著名的工程是: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和位于莱茵河畔威尔城(Weil am Rhein)的州园艺展览馆(1993/1999 ), 英国伦敦格林威治千年
穹隆上的头部环状带( 1999 ),法国斯特拉斯堡的电车站和停车场( 2001 ),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2002 ),以及美国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中心(2003)。

中国首都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的设计和广州歌剧院也是扎哈·哈迪德所创作。

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的设计
广州歌剧院
3.扎哈·哈迪德的现代主义的三种模式辛辛那提的当代艺术
德国的维特拉消防站
(1).信仰新的结构方式
现代主义俾益自新科技,不管是空闲还是其它价值,现代主义者都可对任何资源做最有效的运用。

这种 "过度"导致对全新事物、对未来、对乌托邦的超乎现实的夸大。

也因此导致了形的消失,导致造形的极度简化。

(2).信仰新视点
其实我们己进入一个新世界,只是我们并未看出这点,我们仍延用被教导的旧视点。

唯有真正张开眼睛、耳朵或心灵来感知自己的存在,如此我们才会得到真正的自由。

(3).重新诠释现代主义的现实性
结合上述两者,将新的认知转化为现存造形的重组。

这些新的形体成为新现实的原型,在其中,所有事物重组、溶解后重回原点。

藉由新方式重现新事物,我们可建立新世界并居住其中,即使仅经由视觉。

扎哈即属上述的三种现代主义者,他并未发明新的构造或技术,却以新的诠释方法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以拆解题材和物件的方式,找出现代主义的根,塑造了全新的景观,任由观者遨游。

4.扎哈·哈迪德的设计手法
在维塔一案中扎哈证明她其实是经营空间景观的高手。

语汇仍沿袭她早期的作品,但组合方式己大不同。

扎哈作品
早期扎哈的语汇是挑战基地涵构,现在她学会从基地找出她要运用的空间语汇。

结合机能与空间逻辑,创造出今人激赏的建筑,她的建筑提醒人注意原野如何越过山丘,洞穴如何开展,河流如何蜿蜒,山峰如何指引方向。

或许扎哈已了解,"瞬间的爆发"并未能揭露人类心灵的构造,但能展现人造环境的本质。

她并未在乌托邦的残迹中发现自由空闲,而是在对既有环境的探索中发现。

盘旋手法,维塔案后,盘绕元素一再出现于扎哈的作品中:像是蓝图馆,一案中的金属折板;也曾出现于卡迪夫湾歌剧院、V&A博物馆增建中。

扎哈这时期的建筑是蜿蜒至基地景观内。

接下来她更进一步创造自己的景观,以此景观包被机能、创造空闲。

在V&A博物馆中,扎哈运用在霍金广场一样的手法,将画廊延展至屋顶之上。

卡迪夫湾歌剧院中,这种盘旋的语汇界定了大厅空间;在蓝图馆中则创造了展位的存在性。

“我自己也不晓得下一个建筑物将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断尝试各种媒体的变数,在每一次的设计里,重新发明每一件事物。

建筑设计如同艺术创作,你不知道什么是可能,直到你实际着手进行。

当你调动一组几何图形时,你便可以感受到一个建筑物已开始移动了。


扎哈作品
(1).法国PIERRES VIVES大厦建筑设计
PIERRES VIVES大厦
扎哈·哈迪德的PIERRES VIVES项目结合了三座民用机构——档案馆、图书馆和运动部,独特的设计来自于组织图表的“知识树”概念(tree of knowledge)。

档案馆坐落在“树干”坚实的基座上,图书馆则在中间,而运动部办公室位于顶部。

这座“市政”建筑的各个不同部分分享了建筑中心的几个功能,会堂和会议室位于入口上的一座巨大的悬垂天棚内。

分支机构从底层的主要“树干”深处,连接进入各个机构的入口。

所有的公共入口都位于西部,员工入口和货物入口位于东部。

依靠这个办法,模拟的树干结构将整个“市政“功能结合在了一起。

(2).广州歌剧院设计
广州歌剧院
广州歌剧院是广州市将新建的七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地处珠江新城,总用钢量约为12000吨,总占地面积约42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0000平方米,包括大剧场36400平方米,多功能剧场7400平方米、其他配套建筑26100平方米。

其外部形态独特,犹如一个平缓的山丘上置放的大小不同的两块石头,被形象地称为“双砾”。

其中,“大石头”是1800座的大剧场及其配套的设备用房、剧务用房、演出用房、行政用房、录音棚和艺术展览厅;“小石头” 则是400座的多功能剧场及配套餐厅。

两者皆为屋盖、幕墙一体化的结构,整体性外壳最大长度约120米,高度43米。

“‘鸟巢’起码有四分之一是对称的,而广州歌剧院没有一个节点相同。

”要将“圆润双砾”的非几何形体设计从图纸变成现实,就要克服前所未有的施工难题。

仅歌剧院的钢结构——三向斜交折板式网壳,就有64个面,47个转角,每一个钢件都是分段铸造再运到现场拼接,每一个节点从制造、安装均要在空中准确三维定位,目前国内对如此复杂的钢结构还没有规范可循。

广州歌剧院总建筑面积约70000平方米,最大长度约120米,最大高度43米。

整个歌剧院包括大剧场36400平方米、多功能剧场7400平方米、其它配套建筑261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42000平方米。

其中,“大砾石”是1800座的大剧场和录音棚、艺术展览厅等,“小砾石”则是400座的多功能剧场等。

“‘鸟巢’起码有四分之一是对称的,而广州歌剧院没有一个节点相同。

”要将“圆润双砾”的非几何形体设计从图纸变成现实,就要克服前所未有的施工难题。

仅歌剧院的钢结
构——三向斜交折板式网壳,就有64个面,47个转角,每一个钢件都是分段铸造再运到现场拼接,每一个节点从制造、安装均要在空中准确三维定位,目前国内对如此复杂的钢结构还没有规范可循。

5.成就源于努力
在男性一统天下的建筑业,哈迪德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凭的全是自己多年的不懈努力。

成功的
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

哈迪德也遭受过很多重大挫折。

正如评审团所指出的那样,哈迪德获得世人认可之路,是“英雄式的奋斗历程”。

并不是所有人都欣赏她的设计。

时至今日,在已经生活了20多年的伦敦,仍未有一件哈迪德的作品问世。

在获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哈迪德也直言自己在英国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很久以来,人们一致认为哈迪德的设计富于动感和现代气息。

但也正因为这两个原因,她的很多作品都只能安静地躺在图纸上,无法付诸实施,她甚至一度被称为“纸上谈兵”的建筑设计师。

尽管她得过大大小小的奖项,有时候一年获4项,但似乎在世界建筑环境里掀不起一丝波澜。

这种状况一直到90年代末才有了改观。

2004年度普里茨克建筑奖第一次被授予一位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
3月21日,普里茨克建筑奖评审委员会在加州洛杉矶宣布,已取得英国国籍的伊拉克建筑师扎哈· 哈蒂德被评选为2004年度普里茨克建筑奖得主。

这是普里茨克奖设立26年以来第一次被授予一位女建筑师。

在评审委员会宣布其评选结果时, Hyatt 基金会的主席托马斯·J·普里茨克说:“作为普里茨克建筑学奖的发起者和赞助者,我们看到极其独立的评委会
第一次把荣誉评给一位女性,这是令人满意的。

尽管她的主要作品的实体相对小些,但是,她已获得人们的广泛称颂,而且她的精神和理念甚至显示出未来发展的远大前程。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