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953行政区划篇一:中国行政区划中国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
因此,行政区划亦称行政区域。
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
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在历史上和习惯上,各省级行政区都有简称。
省级人民政府驻地称省会(首府),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乡镇是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自治地方,它们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国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
此外,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国家可根据需要对行政区划作必要的调整和变更。
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中国政府已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历史沿革:1949年至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划分为六个大区(大行政区)。
1954年以后撤销大区,大区实际上属于军事政区为主。
1949年六个大区下辖50个“省级行政区”,即30个省、1个自治区(内蒙古)、12个直辖市、5个行署区、1个地方(西藏)、1个地区(昌都地区)。
1953年分六个大区和西藏、内蒙古,共计30个省、1个自治区、14个直辖市、1个地方、1个地区。
1954年调整为31个省级行政区即25省、1个自治区(内蒙古)、3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1个地方(西藏)、1个地区(昌都地区)。
1965年全国调整为29个“省级行政区”即22个省、5个自治区、2个直辖市。
1967年天津自河北省分立,恢复成立天津直辖市。
1988年撤销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
1997年重庆从四川分立,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
1997年,香港脱离英国殖民统治,中国恢复香港的主权,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1999年,澳门脱离葡萄牙殖民统治,中国恢复澳门主权,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20xx年,三沙市设立,为海南省第三个地级市,下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具体到各省市行政区域划分如下:北京市行政区划北京简称京,面积16807.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961万2368人(六普)。
20xx年末,全市共有1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门头沟、石景山、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怀柔、平谷等14个市辖区和延庆、密云等2个县),322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40个街道、142个镇、35个乡、5个民族乡)。
市政府驻东城区正义路2号。
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14市区东城区(景山街道)西城区(金融街街道)朝阳区(朝外街道)丰台区(丰台街道)石景山区(鲁谷街道)海淀区(海淀街道)门头沟区(大峪街道)房山区(拱辰街道)通州区(北苑街道)顺义区(胜利街道)昌平区(城北街道)大兴区(兴丰街道)怀柔区(龙山街道)平谷区(滨河街道)2县延庆县(儒林街道)密云县(鼓楼街道)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变更情况20xx年,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政府关于调整首都功能核心区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以原东城区、崇文区的行政区域为东城区的行政区域;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以原西城区、宣武区的行政区域为西城区的行政区域。
根据北京市区县功能定位,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原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中心城区。
合并后新设立的东城区,辖区范围为现东城区和崇文区辖区范围,面积41.8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6.5万人。
合并后新设立的西城区,辖区范围为现西城区和宣武区辖区范围,面积50.7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4.6万人。
【批文】20xx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北京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xx]55号):(一)撤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以原东城区、崇文区的行政区域为东城区的行政区域。
(二)撤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以原西城区、宣武区的行政区域为西城区的行政区域。
20xx年11月26日,《国务院关于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人民政府驻地的批复》(国函[20xx]130号):(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驻东四北大街育群胡同。
(二)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驻二龙路。
乡级行政区划变更情况20xx年,丰台区对十个街道乡镇进行区划调整。
其中卢沟桥、花乡、南苑三个乡设立地区办事处,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管理体制。
此外,调整包括东铁匠营、大红门、和义在内的几个街道办事处辖区范围:(1)东铁匠营街道办事处南三环路以南、光彩路以西区域划归大红门街道办事处;大红门街道办事处南四环以南区域划归和义街道办事处。
调整后的大红门街道办事处与和义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以南四环路为界。
(2)右安门街道办事处菜户营南路以西区域划归太平桥街道办事处,同时将太平桥街道办事处菜户营南路以东区域划归右安门街道办事处。
调整后,两个街道办事处管辖范围以菜户营南路为界。
(3)宛平城地区办事处管辖的京周公路以东,京石高速公路以西,南至第二水泵厂,北到杜家坎环岛的区域划归长辛店街道办事处。
上海市行政区划上海,简称沪,别称申。
面积6340.5平方千米。
共有17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闵行、宝山、嘉定、浦东新区、金山、松江、青浦、奉贤17个区,崇明1个县)。
市政府驻黄浦区人民大道200号。
本年度行政区划调整情况:国务院批准同意上海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上海市黄浦区、卢湾区,设立新的上海市黄浦区。
乡级区划名录一览:黄浦区辖10个街道:南京东路街道、外滩街道、半淞园路街道、小东门街道、豫园街道、老西门街道、五里桥街道、打浦桥街道、淮海中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
区政府驻外滩街道延安东路300号。
徐汇区辖12个街道、1个镇:天平路街道、湖南路街道、斜土路街道、枫林路街道、长桥街道、田林街道、虹梅路街道、康健新村街道、徐家汇街道、凌云路街道、龙华街道、漕河泾街道、华泾镇。
区政府驻徐家汇街道漕溪北路336号。
长宁区辖9个街道、1个镇:华阳路街道、江苏路街道、新华路街道、周家桥街道、天山路街道、仙霞新村街道、虹桥街道、程家桥街道、北新泾街道、新泾镇。
区政府驻江苏路街道长宁路599号。
静安区辖5个街道:江宁路街道、石门二路街道、南京西路街道、静安寺街道、曹家渡街道。
区政府驻江宁路街道常德路370号。
篇二:河南行政区划的变迁河南行政区划的变迁(1949-1989)1949年★1949年5月5日撤销中原临时人民政府,设立河南省人民政府★1949年5月5日郑州市为省辖市,下设第一至五区★1949年5月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
开封市正式定为省会,下设第一至七区★设立漯河市,以偃城县漯河镇为其行政区域★设立信阳市,以信阳县城关镇为其行政区域★设立朱集市,以商丘县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设立驻马店市,以确山县驻马店为其行政区域★撤销邓南县、邓北县,合并设立邓县(1949年3月)★撤销商丘市,并入商丘县(1949年3月)★撤销洛北县、洛南县,合并设立洛宁县★雪枫县更名为永城县(1949年3月)★开封县驻地由朱仙镇迁至黄龙寺1950年★商丘专区驻地府由商丘县迁至朱集市(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3日报告备案)★设立汝南市,以汝南县城镇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9日报告备案)★设立商丘市,以商丘县城镇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9日报告备案)★沈丘县驻地由老城镇迁至槐店镇(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2月19日批准)★撤销开封市第一区,并入第二区、第四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撤销开封市第六、七区,合并设立郊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开封市第五区更名为第一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撤销郑州市第五区,并入第四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4月批准)195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驻地由开封市迁至郑州市(政务院1951年批准,1954年实施)★撤销汝南市,并入汝南县(政务院1951年4月26日批准)★设立平舆县,以汝南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平舆镇(政务院1951年4月26日批准)★设立谷熟办事处(县级),以商丘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设立郸城办事处(县级),以潢川、淮阳、沈丘3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设立淮滨办事处(县级),以故始、潢川、息县3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撤销朱集市,并入商丘市,驻地由城关镇迁至朱集(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8月3日决定)★撤销郑州市第四区(郑州市人民政府1951年4月1日决定)1952年★撤销平原省,聊城专区、湖西专区和濮阳专区的濮县、范县、朝城、观城4县,荷泽专区的荷泽、定陶、曹县、鄄城、郓城、梁山、南旺7县划分给山东省;新乡市、安阳市,新乡专区、安阳专区和濮阳专区的濮阳、滑县、长垣、封丘、内黄、清丰、南乐7县,荷泽专区的东明县划归河南省;原平原省划入河南省的六河沟煤矿区(9个村)划归河北省峰峰矿区(政务院1952年11月6日批准)★撤销潢川专区,并入信阳专区(政务院1952年11月6日批准)★撤销陕州专区,并入洛阳专区(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4月8日批准)★撤销陈留专区,并入郑州专区(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27日批准)★撤销淮滨办事处,设立淮滨县,驻地淮滨集(政务院1952年8月11日批准)★撤销谷熟办事处,设立谷熟县,驻地谷熟集(政务院1952年8月11日批准)★撤销郸城办事处,设立郸城县,驻地郸城集(政务院1952年8月11日批准)★撤销郑县,并入郑州市、新郑县、中牟县(政务院1952年11月6日批准)★撤销周口市,并入商水县(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10日批准)★撤销信阳市,并入信阳县(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10日批准)★撤销南阳市,并入南阳县(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10日批准)★撤销驻马店市,并入确山县(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10日批准)★撤销新乡市第四区(新乡市人民委员会1952年12月26日报告备案,1953年月1日实施)★安徽省永城县及砀山县的雨亭区、新兴区(原属于永城县)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区(政务院1952年1月31日批准)★安徽省霍邱县史河川西的孙戚乡划归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镇、桂庙乡划归河南省淮滨县;河南省固始县的新街乡、花园乡划归安徽省霍邱县(六安专员公署1952年5月9日批准)★安徽省宿县专区濉溪县的赵庄、钟庄、王庄、小沟岸、邸庄、张庄、苗庄、黄庄、祝庄、张井、呼庄等11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永城县(内务部1952年12月5日批准)1953年★撤销淮阳专区,所属的周口镇和扶沟、商水、西华3县划归许昌专区;淮阳、鹿邑、太康、项城、沈丘、郸城6县划归商丘专区(政务院1953年3月27日批准)★新乡专区驻地由焦作矿区迁至新乡市(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3月批准)★谷熟县驻地由谷熟集迁至马牧集(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2月7日批准)★项城县驻地由老城镇迁至水寨镇(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3月4日批准)★设立南阳市,以南阳县的南阳镇为其行政区域(内务部1953年11月10日批准)★设立信阳市,以信阳县的信阳镇为其行政区域(内务部1953年11月10日批准)★设立周口市,以商水县的周口镇为其行政区域(内务部1953年11月10日批准)★设立驻马店市,以确山县的驻马店镇为其行政区域(内务部1953年10月21日批准)★设立郑州市回族区、郊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1月6日批准)★设立开封市回族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5月18日批准)★山西省平顺县的苇池凹村、高家台村划归河南省林县(内务部1953年4月30日批准)◎山西省注解为内务部1954年12月11日批准1954年★河南省省会由开封市迁至郑州市(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6月19日批准)★撤销濮阳专区,所属的长垣、封丘2县划归新乡专区;濮阳、滑县、内黄、清丰、南乐5县划归安阳专区(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洛阳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第一区、第二区、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4年4月19日报告备案)★许昌专区的临汝县划归洛阳专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4年9月4日办公备案)★撤销邺县,并入安阳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撤销淇县,并入汤阴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撤销洧川县,并入长葛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撤销阌乡县,并入灵宝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撤销谷熟县,并入商丘县、虞城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撤销成皋县,并入荥阳县(内务部1954年1月23日批准)★撤销兰封县,考城县,合并设立兰考县,驻原兰封县城(内务部1954年1月23日批准)★安阳县驻地由水治镇迁至安阳市(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虞城县驻地由利民镇迁至马牧集(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撤销安阳市第三区、第四区,合并设立郊区(安阳市人民委员会1954年8月5日报告备案)★河南省濮阳县第九区的郝楼、夏庄、岱堂等3个自然村划归山东省鄄城县(政务院1954年11月24日批准)1955年★郑州专区更名为开封专区,驻地由荥阳县迁至开封市(国务院1955年1月17日批准)★新乡专区的长垣县划归安阳专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2月18日报告备案)★撤销洛阳县,并入洛阳市及孟津、宜阳、伊川3县(国务院1955年11月7日批准)★郑州市第一、二、三区更名为陇海区、二七区、建设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9月23日批准)★开封市第一、三区更名为鼓楼区、龙亭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11月26日批准)★撤销开封市第二区、第四区,合并设立南关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11月26日批准)★撤销安阳市第一区、第二区(安阳市人民委员会1955年12月报告备案)★撤销洛阳市第一区、第二区,设立老城区★新乡市第一至三区更名为新华区、红旗区、郊区(新乡市人民委员会1955年12月2日报告备案)★安徽省阜南县的五湾、两河集等7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淮滨县;河南省淮滨县三河、栏杆、赵集3区的共100个自然村划归安徽省阜南县(国务院1955年8月24日批准)★山西省晋城县双庙乡(共23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修武县(国务院1955年10月14日批准)1956年★撤销焦作矿区,设立焦作市(地级),下设焦作、李封、马村3区(国务院1956年7月9日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