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学概论复习题

农学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空格处,填入适当的字或词,使整个句子完整,并具有一定的专业意义。

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处,错填、多填、少填或未填均无分。

)1.农业生产具有( )、( ) 和( ) 特点。

地域性与季节性周期性与持续性.综合性与复杂性2.栽培植物主要包括( )、( ) 和( ) 三类。

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3.按照作物的主要用途及植物学形态特征,通常将大田作物分为三大类,其中粮食作物包括( )作物、( ) 作物和( ) 作物。

禾谷类、豆类、薯类4.按照作物的主要用途及植物学形态特征,通常将大田作物分为三大类,其中经济作物包括( )作物、( ) 作物、( ) 作物和( ) 作物。

纤维、油料、糖料、嗜好5.糖料作物主要是( )和( ),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 )。

甘蔗、甜菜、甜菜6.世界天然纤维原料作物有( )、( )和( )等。

棉花、麻类、木棉7.世界主要饮料作物有( )、( )和( ),主要产在发展中国家。

可可、咖啡、茶叶二、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项中,选择1-4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中,原产中国的作物是( )。

A 烟草B 棉花C 玉米D 大豆 D2.下列作物中属于耐寒作物的是( )。

A. 玉米B. 大豆C. 油菜D.甘薯 C3.根据作物生长的周期性理论,作物生长全过程表现为( )规律。

A.慢-慢-快;B. 快-快-慢;C.慢-快-慢;D.快-慢-快; C4.作物一般在( )对水分的反应最敏感。

A. 苗期;B. 旺盛生长期;C. 生殖器官形成与发育期;D. 成熟期 C5.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中,原产美洲的作物是( )。

A.水稻;B. 小麦;C. 玉米;D. 大豆; C6.喜温作物生长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指标是( )。

A.≥0℃;B.≥5℃;C.≥10℃;D.≥15℃;。

C7.植物的大生长周期是指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可以表示为( )生长曲线A. 直线;B. S型;C. 对数;D. 指数; B8.根据作物源库流理论,下列器官属于源的是( )。

A. 叶片B. 茎杆C. 根系D.种子 A9.施用基肥可供给作物( )的矿质营养需要。

A.全生育期B.生长初期C. 生长中期以前D. 生长中期以后 A10.农业生产的特点包括( )等。

A. 地域性B. 季节性C.社会性D. 持续性ABD11.属于C3作物的有( )。

A. 小麦B. 大豆C. 棉花D. 甘蔗ACD12.属于C4作物的有( )。

A. 小麦B. 大豆C. 棉花D. 甘蔗 D13.属于喜温作物的有( )。

A. 小麦B. 大豆C. 棉花D. 甘蔗BCD14.属于耐寒作物的有( )。

A. 小麦B. 大豆C. 棉花D. 甘蔗 A15.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有( )。

A. 小麦B. 大豆C. 棉花D. 甘蔗 A16.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有( )。

A. 小麦B. 大豆C. 棉花D. 甘蔗BC17.水稻单位面积上的产量由( )所构成。

A.单位面积穗数B.每穗粒数C.结实率D.千粒重ABCD18.我国生产上所采用的小麦品种,绝大多数属于( )种。

A.圆锥小麦B.普通小麦C.一粒小麦D.提莫菲维小麦 B19.世界上小麦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A.美国B.俄罗斯C.中国D.印度 D20.世界上小麦总产最多的国家是( )。

A.印度B.俄罗斯C.中国D.美国 C21.我国传统农业的技术特点不包括A.精耕细作B.合理轮作C.培肥地力D.劳动生产率高 D 22.以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和改良品种的应用为标志的农业发展阶段是A.原始农业B.古代农业C.传统农业D.近代农业 D 23.下述哪种农业类型需要利用“3S”技术:A.设施农业B.立体农业C.都市农业D.精准农业 D 24.我国太阳总辐射量最大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B.成都盆地C.云贵高原D.华北平原 A 25.我国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1hm2,约为世界平均数的。

A.1/2 B.1/3 C.1/4 D.1/5 C 26.起源于美洲的重要作物包括:A.普通小麦和陆地棉B.马铃薯和玉米C.水稻和小麦D.高粱和大豆 B 27.目前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是:A.水稻B.棉花C.大豆D.玉米 B28.日平均气温℃以上的持续期,称为喜温作物生长活跃期。

A. 0B. 5C. 10D. 15 C29.作物一般在对水分的反应最敏感。

A. 苗期B. 营养生长期C. 生殖生长期D. 成熟期 C30.长江流域的稻田复种方式不包括:A.中稻—油菜B.早稻—晚稻—绿肥C.中稻—小麦D.早稻—晚稻—甘薯 D 31.长江流域冬播作物包括:A.水稻和玉米B.大豆和花生C.棉花和芝麻D.小麦和油菜 D 32.长江流域最常见的套作方式之一是:A.小麦套作棉花B.油菜套作棉花C.小麦套作水稻D.油菜套作玉米 A 33.我国气候资源中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特点之一是A.降雨受季风影响B.雨热同季C.太阳辐射量西高东低D.降水量东高西低 B 34.大田基础耕作时施用的肥料是:A.基肥B.种肥C.追肥D.苗肥 A 35.符合生态农业原则的立体种植模式是。

A.玉米间作大豆B.稻田养鱼C.水体中多种鱼和蚌的混养D.秸杆→沼气→沼渣还田 A36.育种家种子是:A.原种B.原原种C.良种D.优种 B 37.农业产业化提倡“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其龙头通常是:A.农户B.政府机构C.企业D.科研机构 C 38.作物病虫草害的生物防治方法包括:A.利用天敌B.水旱轮作C.灯光诱捕D.农药防治 A 39.有机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其最典型的特征不包括。

A.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B.生产全过程不使用化学制品C.生产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D.在最佳生态环境下进行生产 D 40.世界农业起源地包括:A.两河流域B.埃及C.加拿大D.中国 C 41.作物播种方式最常用的三种方式是:A.条播B.撒播C.点播D.混播ABC42.耐长期连作的作物包括:A. 大豆B. 水稻C. 棉花D. 小麦BCD43.我国从事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主体包括:A.政府推广机构B.农业科研机构C.农业企业D.农业院校ABCD 44.农业耕作制度包括:A.作物布局B.复种轮作C.土壤耕作制度D.水肥管理制度ABC三、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命题正误,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1.作物的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因此前期营养生长旺盛就能获得高产。

(×,营养生长旺盛就→ 营养生长适宜才能获得高产)2.作物经济系数的高低表明光合作用的有机物转运到有经济价值的器官中去的能力,表明实际产量的高低。

(×,表明实际产量的高低→作物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3.目前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和总产量最多的作物是小麦。

(×,是小麦→分别是小麦和玉米)4.世界油料作物多以一年生为主,其中,以油菜总产最多。

(×,油菜→大豆)5.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产量大致占世界的20%。

(×,我国→美国)6.南美洲起源中心是马铃薯、花生、烟草、草棉等作物的原产地。

(×,草棉→海岛棉)7.中美洲—墨西哥起源中心是甘薯、玉米、中棉等作物的原产地。

(×,中棉→陆地棉)8.中国—日本起源中心是普通栽培稻、黍(稷)、粟、大豆、山药、苎麻、大麻、黄麻等;印度斯坦起源中心是普通栽培稻、甘蔗、亚洲棉、绿豆等的原产地。

(√)9.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印度水稻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10.获得A级绿色食品认证的难度大于有机食品认证。

(×,大于→小于)11.在小麦田预留行中播种或移栽棉花是一种常见的间作方式。

(×,大于→小于)12.企业+农户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13.农业资源配置理论是农业区划的应用基础理论之一。

(√)14.复种指数为100%, 则表示全部土地进行了复种。

(×,没有进行复种)15.气候相似论是作物育种的重要理论基础。

(×,育种→引种)16.复种是指一年内在同一块耕地上收获三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三季→二季)17.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都是耐连作的作物。

(×,大豆不耐连作)18.水稻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引种后生育期延长。

(√)19.油—稻→油—稻→油—稻是一种复种轮作方式。

(×,轮作→连作)四、名词解释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给出下列名词的正确解释。

)1.发育:作物的组织、器官或整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在生命周期中的有序变化。

2.生长: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数量和重量上不可逆的增加过程。

3.作物:指人类栽培的具有经济价值植物。

4.农作物:指粮、棉、油、麻、丝、茶、糖、烟和饲料等农作物,又称大田作物,农作物,俗称庄稼。

5.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温度和积温都较高,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的作物。

6.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温度和积温都较低,生长发育最低温度在1一3℃左右的作物。

7.长日照作物:凡适宜在日长变长时开花的作物称长日照作物,如麦类作物、油菜等。

8.短日照作物:凡适宜在日长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称短日照作物,如水稻、大豆、甘薯、棉花、烟草等。

9.作物的生物产量:是指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通常是指地上部的总干物质重量。

10.作物经济产量: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那部分产品的数量。

11.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百分率,也称为收获指数。

12.农业:农业是通过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生命过程来取得人类社会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

13.可再生资源:耕地、水、生物等为可再生资源,在人类科学合理的利用下,可以得以恢复和再生。

14.农村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是指农村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二、三产业各自所处的地位和所占的不同比例。

15.种子包衣:种子包衣是在种子外表均匀地包上一层药膜,药膜含农药、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能起到杀菌杀虫和促进生长等作用。

16.有机食品:指来自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的生产要求和相应标准生产加工,并经合法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许可使用有机食品标志的食品。

17.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18.生态农业:强调生态学过程,主张少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保护生态环境的农业系统。

或:建立及维持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低输入且经济上有生命力的小型农业生态系统,能达到最大的生产而又不引起大的或长期的环境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