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辛弃疾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能理解词的内容,体悟词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
能理解词的内容,体悟词人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是词的故乡。
我们为有如此厚重的民族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
唐诗因为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而博大精深,宋词因为有了苏轼、陆游、李清照而流光溢彩。
历史的车轮滚到宋朝,辛弃疾的诞生,也为中国古代文学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辛弃疾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出示课题)
二、自学互动
读诗五步法:
第一,知诗,了解诗的作者及背景。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
代表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第二,读诗,懂得读背诗词五个要求: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读懂内容、读出变化和感情、讲究技巧和方法
1、读背的第一要求是:读准字音。
请读准加线字的字音。
陈同甫麾下炙五十弦的卢霹雳
(一读安排:师生齐读)
2、读背的第二要求是:认准字形。
请在文中用红笔标出你认为最容易写错的字。
(二读安排:一齐重读易错字)
3、读背的第三要求是:读懂内容。
请结合课下注释,译出该词大意,不懂的和同学老师商量。
注意“八百里”、“五十弦”、“塞外声”、“的卢”的含义。
(生质疑,师生解疑。
学生说出该词大意。
)
(三读安排:重复读每句最后几个字)
4、读背的第四要求是:读出变化和感情。
请小组讨论该词中
(1)哪一句应该读得最急切;(2)哪一句应读得最激昂;(3)哪一句应该读得最深情;(4)哪一句应停顿最长。
(四读安排:单个读)
5、读背的第五要求是:讲究技巧和方法。
请尝试用下面的方法,(更欢迎用自己的方法),以最快的速度背诵该词。
(1)情景再现法; (2)角色替代法;(3)提纲缩扩法;
(4)线索引导法;(5)对比背诵法;(6)句段篇递进法
(五读安排:左右分部,轮流背一句检测)
6、请用最漂亮的字迹默写该词。
写完后同桌互改,把错字再次标出来。
第三,说诗,了解诗词的内容。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这首词,3分钟后,指名同学接龙翻译。
译文:在醉酒之中,我挑亮油灯,端详宝剑,梦醒时,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都吹响了号角。
在军营里,官兵正在分吃烤熟的牛肉,各种乐器演奏着边塞雄壮的乐曲,沙场上正在进行秋季大阅兵。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弦发出雷鸣般的响声。
完成君王收复中原的统一大业,得到生前死后的美名。
第四,悟诗,请同学们根据词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5分钟后,指名同学口头回答: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可怜
2.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
比喻。
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第五,品诗
【课堂小结】
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队伍和战斗场景。
全词在感情基调上是雄壮高昂的,而结句又是悲凉低沉的。
前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这种抑扬法赋予了本词特有的艺术魅力,有力地表现了词人满怀壮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
【当堂训练】
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必做题)
2.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的是什么场面?(必做题)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必做题)
4、朗读、背诵这首诗。
(课外做题)
5、把读完该词后的感悟用一段话表达出来。
(课外做题)
附:板书设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沙场秋点兵——豪迈场面(志士热情)
↓
可怜白发生——冷酷现实(朝廷冷漠)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