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越式跳高》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根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的要求,以终身体育和主动体育观为指导,以认知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身心负荷规律为理论依据。
在体育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指导和帮助,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原则,实施差异教育,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通过引导、体验、设疑、评价等探究式的教学过程,达到初步学会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变“学会”为“会学”,由被动向主动学习能力的方向发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背越式跳高是高中《体育与健康》教科书必修的一项。
它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垫缓冲四部分组成。
本节课所学的助跑与起跳的结合在整个背越式跳高过程中又起着关键的作用。
起跳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取起跳腾空中身体重心升起的高度的最高值,这就需要加大起跳腿的垂直冲量,而助跑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冲量,好的助跑是成功起跳的前提条件,只有把助跑与起跳密切配合才是跳高技术的关键,它为成功过杆,顺利完成动作,起着决定性作用。
本节课主要为了完成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是整个背越式跳高技术的重点部分,占整个单元的主要地位。
(2)对教材的处理
1、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改变过去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线的教学观念,改进背越式跳高的传统教学方法,以原理教学为突破口,在层次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学趣味性、情境性、竞争性相结合,教法与学法上采用了示范讲解、互评法、探究法等,教学方式上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话式等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了解体育文化,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明确知识原理。
2、本节课还安排教材“弧形十字传接棒技术” ,复习传接棒技术,巩固弯道跑技术(与背越式跳高形成正诱导关系)。
通过游戏形式使体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教学组织上以“活泼、自由、愉快”为主调,注重严密的课堂纪律与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相结合,强调信息的多项交流与教学环境的优化,克服过去那种机械呆板的教学方式。
三、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中三年对跳跃技术的学习能够进一步学练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但由于初中阶段各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学生的跳高技术掌握程度有较大差异。
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取适当的难度。
本节课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技术动作,大多数学生均能够接受,但在以后技术提高阶段可能会出现层次差别,可根据学生不同层次设定不同目标。
四、教学目标:
(1)三维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弧形助跑、起跳及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进一步丰富跳高的有关知识。
发展学生跳跃能力和协调性。
提高学生自学、自控、自评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究、质疑、互评,开创思维,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通过十字接力在复习传接棒技术的同时进一步掌握弯道跑技术,发展学生快速跑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乐趣,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并培养勇于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团结协作的精神。
(2)重难点的确立
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助跑和起跳的结合作。
难点为起跳腿、摆腿!与臂的协调配合。
我将采用弧形弯道跑练习法、重复法、探究法、评价法等教学手段逐步提高学生对技术的领悟能力。
五、教学策略
1、通过教师示范,加强学生对动作的直观理解。
再通过教师质疑启发和学生间的互教互学,加强对动作原理的理解,发展学生智力。
2、在学生交往中,通过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良好品格,以及对自我的认识。
3、学生学习要以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为基础,按自己的基础制定个人的学习目标。
基础较好的学生,允许完成更高水平动作;一般水平学生要完成好本次课的任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重点帮助并提出学生适当的目标,并努力实现目标。
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4、在教学组织上采用集体与分组练习相结合的方法。
5、本节课选择的游戏主要是在一定情境中,复习传接棒技术,巩固弯道跑技术(与背越式跳高形成正诱导关系)。
通过游戏使体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教学流程
(1)准备部分:通过慢跑、徒手操使学生身体进入状态,为以下学习奠定基础。
(2)基本部分:背越式跳高
1、学习起跳技术
①教师首先做完整动作示范,提问学生思考教师在越杆之前是如何做的,并让学生模仿。
②教师分解示范讲解起跳技术要领:原地摆臂——原地放脚——摆腿——摆臂——上一步放脚摆腿、摆臂。
③学生分组练习,互学、互评,互相纠错,教师指导。
2、学习弧形助跑技术动作
① 1、3排和2、4排的学生分别在直径15米的圆周上做加速跑的练习,教师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弧形助跑的技术要领,之后根据总结要领继续练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每组学生分别做由直线进入弧线的助跑练习,教师语言提示,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提高学生技术动作。
3、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
①教师示范并讲解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的动作要领,引领学生,启发学生。
② 1、3排和2、4排的学生分别在15米的圆周上做连续三步的起跳练习,之后找出1—2名学生做示范并请学生进行评价。
③六步助跑,在横杆前跑进,向上起跳的练习,头触吊球,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生掌握所学动作。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游戏:弧形十字传接棒
本节课选择的游戏是在一定情境中,复习传接棒技术,巩固弯道跑技术(与背越式跳高形成正诱导关系)。
通过游戏使体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结束部分:
1、放松操,愉悦身心。
2、师生讲评,评定学生掌握程度。
3、宣布下节课内容,结束本节课。
七、预计效果与负荷:
心率可达到:150- 160 次/ 分
平均心率为:120- 130 次/ 分
练习密度为: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