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4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4.1水资源状况4.1.1水资源分区水资源分区采用区域区划的有关规定和方法,在高级分区中以水资源中地表水的区域自然形成(流域、水系)为主,在低级分区中,考虑供需系统及行政区域,水资源分区与行政区域有机结合,保持行政区域和流域分区的统分性、组合性与完整性,适应水资源评价、供需分析、合理配置、节约保护、综合治理和科学管理等工作的需要。

根据贵州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分区成果,石阡县全境属于长江流域一级水资源分区;二级水资源分区包括乌江和洞庭湖水系;三级分区包括乌江思南以上和洞庭湖水系的沅水浦市镇以上;四级分区为思南以上的余庆河~石阡河、沅江浦市镇以上的施洞以上四级分区。

结合石阡县河流分布状况,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特点,综合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今后规划等因素,将石阡县划分为6个水资源五级区:直汇乌江区、余庆河区、本庄河区、黑滩河区、石阡河区、汇入沅江流域区。

石阡县全县面积为2165.49km2,其中境内乌江流域面积为2070.51 km2,占全县面积的95.6%,境内洞庭湖水系流域面积为94.98 km2,占全县面积的4.4%。

石阡县河流水系及水资源分区见图1和图2。

各水资源区面积见表4.1.1-1。

表4.1.1-1石阡县水资源分区表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分区面积(km2)长江乌江思南以上余庆河~石阡河直汇乌江36.84(2070.51km 2) 余庆河 336.11本庄河 171.23 黑滩河 79.24 石阡河 1447.09洞庭湖水系沅江浦市镇以上施洞以上 (94.98km 2) 汇入沅江94.984.1.2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4.1.2.1 降雨的时空分布特点根据石阡县境内站网布设状况,选择石阡气象站、石阡水文站、石固雨量站、坪山雨量站、聚凤雨量站、本庄雨量站、白沙雨量站、扶堰雨量站、甘溪雨量站、中坝雨量站、尧寨雨量站等站进行分析,依据各站实测资料,并以石阡气象站为参证站,对各站降雨资料进行插补延长,计算各站多年平均降雨量成果见表4.1.2-1。

表4.1.2-1 石阡县境内雨量站情况表站名 降雨量均值(mm ) Cv观测项目 备注石阡气象站 1103.3 0.16 降雨、蒸发、气温等 Cs=2Cv石阡水文站 1093.4 0.16 降雨、径流等石固雨量站 1016.9 0.19 降雨 坪山雨量站 1191.4 0.21 降雨 聚凤雨量站 1069.0 0.18 降雨本庄雨量站 1145.6 0.17 降雨 白沙雨量站 1141.2 0.18 降雨 扶堰雨量站 1150.2 0.21 降雨 甘溪雨量站 913.6 0.17 降雨 中坝雨量站1051.00.16降雨尧寨雨量站858.4 0.35 降雨依据以上各站的分析计算成果,按各分区雨量站降雨成果采用面积加权平均得到各分区的多年平均降雨量成果,再结合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的有关等值线图分析,则石阡县的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093mm,其中,直汇乌江区为1145.6mm,境内余庆河区为1069.0mm,本庄河区为1145.6mm,黑滩河区为1141.2mm,石阡河区为1103.3mm,沅水流域区为1016.9mm。

总的分布趋势是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年降雨量的变差系数在0.16-0.21之间。

以石阡县气象站1957~2007年降雨系列为例进行分析,降雨年际变化不大,但年内分配不均,汛期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3%,枯水期11~4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7%。

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见表4.1.2-2。

表4.1.2-2 石阡气象站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配表月份 5 6 7 8 9 10 11降水量169.9 198.1 142.2 115.0 84.3 95.5 51.1 占年% 15.4 18.0 12.9 10.4 7.6 8.6 4.6 月份12 1 2 3 4 全年降水量24.0 27.4 29.1 44.8 121.8 1103.3占年% 2.2 2.5 2.6 4.1 11.0 1004.1.2.2 陆地蒸发的地区分布陆地蒸发系指裸地、水体和植物蒸腾,其平均值等于流域平均年降水量减去平均年径流深,它的大小取决于有利蒸发的气候条件和流域对蒸发的供水条件,这两种条件从相反方向影响,使得陆地蒸发的年际变化与地区变化都比较稳定。

石阡县陆地蒸发量变化在500~600mm之间,总的分布趋势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升高,相对高值区在石固一带,相对低值区在石阡县城一带。

4.1.2.3 径流的年内分配与年际变化石阡县的河流属典型山区雨源型河流,径流来源于降水补给,径流特性与降雨特性基本一致,即年际变化不大;但年内分配不均,洪枯流量间变化较大。

石阡河是石阡县境内主要河流,其境内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6.8%。

经对石阡水文站1963~1998年的径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多年平均流量为13.90m3/s,最大年均流量为20.60m3/s,最小年均流量为6.75m3/s,径流主要集中在5~10月,该期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2.3%,枯季(11~4月)径流量仅占全年径流量的27.7%。

其中5~7月最集中,径流量占年总量的50%以上。

最大年和最小年分别是多年平均流量的1.48倍和0.49倍,丰枯比为3.05。

径流年际变化不大,且枯季径流相对平稳。

石阡县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年内分配表见表4.1.2-3。

表4.1.2-3 石阡县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年内分配月份 5 6 7 8 9 10 11流量27.40 35.50 21.30 14.10 9.53 11.60 9.72占年% 16.79 21.05 13.05 8.64 5.65 7.11 5.76 月份12 1 2 3 4 全年流量 5.22 4.39 5.34 5.49 16.40 13.90占年% 3.20 2.69 2.96 3.36 9.73 1004.1.2.4 泥沙分布规律石阡县河流的泥沙主要来源于流域面上的水力侵蚀,它与暴雨强度、地形、土壤、植被、地质以及土地利用情况有关,每年雨季即是河流的产沙季节,一般说来,每年第一、二次暴雨洪水或久旱后的暴雨洪水含沙量较大。

分析石阡河上的石阡水文站多年泥沙观测资料,年内输沙一般集中在5~9月,特别是主汛期的几次洪水中:10月~次年4月较小,最小月平均含沙量多出现在12月~次年4月,此段时间河水清澈透底。

从现场勘察情况看,石阡县植被较好,境内岩溶发育。

根据石阡站长系列观测资料主,参照《贵州省地表水资源》有关等值线成果,境内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00~200t/km2。

4.1.3 水文基本资料4.1.3.1 参证站选择石阡县境内石阡河干流上设有石阡水文站,位于石阡县城汤山镇,集水面积719km2。

石阡水文站基本情况见表4.1.3-1。

表4.1.3-1 石阡县境内水文观测站基本情况表测站名称流域面积F(km2)观测项目设立时间观测年限石阡719 降水、水位、流量、泥沙等1958年12月1960年下迁100m,1999年-2002年未测流石阡水文站位于石阡河中游河段,流域控制面积719km2,具有1959~1998年40年水文观测资料(1999年~2002年因受下游翻板坝影响,仅有水位观测资料,未测流量,本次规划采用1963~1998年资料系列),石阡水文站资料系列长,气象特征及下垫面条件与规划区一致,三性较好,故本次规划选用石阡水文站作为本次规划的水文参证站。

石阡县境内设有石阡气象站,境内设有本庄雨量站、聚凤雨量站、白沙雨量站、石固雨量站等雨量站,石阡气象站降水、雨量等观测资料齐全,资料系列长,观测精度高,故选择石阡气象站作为本次规划的气象参证站,其它雨量站的资料作为面降水量分析及分区水资源量分析时使用。

4.1.3.2 水文站网测验情况(1)石阡水文站石阡水文站位于石阡河中游河段石阡县城原汤山镇高塞,设立于1958年12月,隶属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原水文总站),为国家基本站网,是乌江水系右岸支流的代表站之一,控制集水面积719km2,占石阡河全流域面积的48%。

境内石阡河流域占全县总面积的66.8%。

原基本断面受1960年5月特大洪水破坏,于当年8月下迁100m,测验河段顺直,河床稳定长约1100m,主要对石阡河的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及水质作定位观测。

其中水位观测为自动水位计记录,流量施测采用可控硅电动缆道测流仪岸上操作测流,降水观测由自动雨量计记录。

根据实测大断面资料分析,水文站测流断面稳定,没有明显的冲淤变化,其综合水位~流量关系线呈单一线。

水文站所测资料精度高,数据可靠,历年水文资料已由省水文水资源局正式整编刊布。

1999年~2002年因受下游翻板坝影响,仅有水位观测资料,未测流量。

2002年12月,水文站断面下迁1.2km,同时开始测验,具有2003年至今的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等观测资料。

经分析,因资料分析系列不连续,考虑其系列长度已满足SL278-2002《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的要求,本次资料系列至1998年,由于插补延长比较困难,本次规划没有进行资料的插补延长。

(2)石阡气象站石阡气象站位于石阡县东旺塞(城效),建站于1958年10月,具有建站以来至今的观测资料,为国家基本气象站。

观测项目较完全,有降雨、气温、蒸发、风速、风向、湿度、日照等项目。

观测场位于东经108°19′,北纬27°33′,海拔高程约467.5m(黄海高程),采用自记结合人工观测方法,汛期进行四段制、八段制观测,枯季采用二段制观测,降水资料能够从降水变化趋势上反映流域降水特性。

该站自1959年开始观测,具有1959~2007年共48年的降水资料,观测资料精度较高,该站资料每年都进行资料整编,且均由贵州省气候资料中心整编,成果可靠,代表性好。

(3)境内其它雨量站经贵州省水文总站规划,县内先后建立了石固、中坝、坪山、聚凤、本庄、白沙、扶堰、甘溪、尧寨等9个雨量站,具体情况见表4.1.3-2。

表4.1.3-2 石阡县雨量站情况表站名位置座标设站年份观测迄止日期东经北纬石固雨量站108°27′27°34′1964 1981~2008,缺测1994~1995坪山雨量站108°13′27°23′1964 1980~2008聚凤雨量站107°58′27°23′1963 1980~2008本庄雨量站107°55′27°33′1985 1987~2008白沙雨量站108°02′27°29′1984 1986~2008,缺测1993~1994扶堰雨量站108°02′27°22′1984 1986~2008甘溪雨量站108°08′27°25′1984 1985~2008,缺测1988~1989中坝雨量站108°12′27°28′1984 1985~2008尧寨雨量站108°18′27°26′1984 1985~2008以上雨量站由于观测资料年限较短,经插补延长后,主要用于流域面雨量的计算及分区水资源量计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