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显微技术
在生物学研究中绿色荧光蛋白具有广泛 用途,包括有
• 1.分子标记
利用绿色荧光的发光机制,可将 GFP作为蛋白质标签(protein tagging),即利用DNA重组技术, 将目的基因与GFP基因构成融合基 因,转染合适的细胞进行表达,然 后借助荧光显微镜便可对标记的蛋 白质进行细胞内活体观察
2.药物筛选
荧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滤光片
荧光显微 镜
隔热滤光片:阻断红外线通过而隔热。 激发滤光片:位于光源和物镜之间,能选择性地透过紫外线可见 波长 的光域,提供合适的激发光。 吸收滤光片:位于物镜和目镜之间,阻断激发光而使发射的荧光 透过,保护眼睛。
荧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荧光显微镜
光路
透射光:照明光线从 标本下经聚光器透过 标本进入物镜。 落射光:照明光线从 标本上经垂直照明器 落射到标本,经标本 反射进入物镜。
(9)通过粗、细螺旋调整焦距。
(10)打开与显微镜连接的计算机,点击 数码成像系统软件,采集数码图像。
2.注意事项
(1)因观察荧光使用的光源为高压汞灯,其中发出的光含紫 外光,对人眼有损害作用,故必须安装紫外防护罩。 (2)为延长汞灯寿命,打开汞灯后不可立即关闭,以免水银 蒸发不完全而损坏电极,一般需要等15分钟后才能关闭。 (3)汞灯熄灭后待完全冷却才能重新启动,否则灯内汞蒸气 尚未恢复到液态,内阻极小,再次施加电压,会引起短路, 导致汞灯爆炸。这样不仅损坏电器,更重要的是汞蒸气溢 出,将导致工作室污染。故关闭汞灯之后,不能马上再次 打开,必须等待至少30分钟。
封裱剂常用甘油,必须无自发荧光,无色 透明,荧光的亮度在pH8.5~9.5时较亮,不 易很快褪去。所以,常用甘油和0.5mol/l pH9.0~9.5的碳酸盐缓冲液的等量混合液作 封裱剂。 (五)镜油
一般暗视野荧光显微镜和用油镜观察标本 时,必须使用镜油,最好使用特制的无荧光 镜油,也可用上述甘油代替,液体石蜡也可 用,只是折光率较低,对图像质量略有影响。
荧光探针分布是利用信号
传导中信号分子的迁移功能, 将一荧光蛋白与信号分子相偶 联,根据荧光蛋白的分布情况 即可推断信号分子的迁移状况, 并推断该分子在迁移中的功能。 由于GFP分子量小,在活细胞 内可溶且对细胞毒性较小,因 而常用作荧光探针
六、荧光抗体染色
直接法
荧光素标记的特异 性抗体直接与相应 抗原反应。
原理:利用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的碱基序列, 将有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外源核酸(即 探针)与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待测 DNA或 RNA互补配对,结合成专一 的核酸杂交分子,经一定的检测手段 将待测核酸在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 的位置显示出来。
课后作业
• 请同学查阅资料,比较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technique)”。
由于荧光素所发的荧光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 从而可对抗原进行细胞定位
• 2.作为生物大分子筛选与鉴定的标记物。
绿色荧光蛋白
绿色萤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简称GFP,其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在蓝 色波长范围的光线激发下,会发出绿色萤 光
透射荧光显微镜光路 (a)
落射荧光显微镜光路(b)
一 . 荧光显微镜的原理
• 某些物质在一定短波长的光 (如紫外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进 入激发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 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射出比照 射光波长更长的光(如见光),这 种光就称为荧光。
• 荧光显微镜利用特殊的照明装 置发出较短波长的激发光,诱发 荧光物质发出荧光,通过物镜作用 在样品上,在有目镜观察到肉眼 可见的荧光。
荧 光 显 微 镜
四、荧光显微镜的基本结 构
荧光显微镜
利用一定波长的激发光 对样品进行激发,产生一定 波长的荧光,对样品结构或 其组分进行定性、定位、定 量观察检测。
荧光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荧光显微镜
➢光源:高压汞灯、氙灯或卤素灯 ➢滤光片:隔热、激发和吸收滤光片 ➢光路:透射光、落射光 ➢聚光器:明视野、暗视野和相差荧光聚光 器 ➢镜头:消色差镜头
(4)高压汞灯工作时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因此, 工作环境温度不宜太高,必须有良好的散热条件。
(5)汞灯的使用寿命约200—300小时,在电源 控制箱上有时间累计计数器,使用者要记录累计 小时数,达到300小时,需更换新灯泡,否则亮 度不够,影响观察
四.荧光显微镜标本制作要求
(一)载玻片
载玻片厚度应在0.8~1.2mm之间,太厚 的坡片,一方面光吸收多,另一方面不能 使激发光在标本上聚集。载玻片必须光洁, 厚度均匀,无明显自发荧光。有时需用石 英玻璃载玻片。
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
①自身抗体检 测
抗核抗体(均质型)
抗核抗体(斑点 型)
抗核抗体(核膜型)
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
②病原体检 测
细菌(藤黄微球菌 )
寄生虫(猴胚肾细胞内弓形虫)
荧光抗体技术的应用
③免疫病理检 测
肿瘤(人肝癌细胞)
七、荧光原位杂交
概念: 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是 用标记的核酸探针,经放射自显影或非放射检测 体系,在组织,细胞、间期核及染色体上对核酸 进行定位和相对定量研究的一种手段。
二.荧光显微镜的结构
主要结构有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两部分,如图 1.机械系统:包括底座、镜身、观察筒三部分 2.光学系统: 包括物镜、聚光镜、光源等
三.荧光显微镜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 1.基本操作步骤
(1)安装紫外防护罩。 (2)打开高压汞灯的电源控制箱开关。 (3)插入挡光板,中断光路。 (4)预热5—10分钟。 (5)将载有样品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
五.荧光显微镜应用技术
1. 对细胞结构或组分的定性位、半定量研究
免疫荧光技术
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样品(细胞、组织或分离的 物质等)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以适当检测荧光的技 术对其进行分析的方法。将抗原或抗体与荧光染料连接, 用于检测相应特异性的抗体或抗原的方法称“直接免疫荧 光技术(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technique)”。用荧光染 料标记的第二、第三抗体等检测相应抗原抗体复合体的方 法则称“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6)选择接物镜(按照先低倍,后高倍顺序)。
(7)旋转分光镜组件转盘,选择所需要 的分光镜组件:“O”为观察透射光时 用;“WU”为观察蓝色荧光时用(如 DAPl);“WB”为观察绿色荧光时用(如 FITC);“WG"为观察红色荧光时用 (如TRITC)。
(8)使用阻断滤片(目前多数阻断滤片内 置于荧光显微镜)。
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示意 图
荧素 标记的抗抗体再与 第一抗体结合。
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示意 图
荧光抗体染色
双标记法
两种荧光素分别标记的两种不同的特异性抗 体,与同一标本反应,荧光显微镜观察两种颜 色荧光。
荧光抗体染色
荧光抗体染色结果判 断
设立实验对照: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区分特异和非特异染色 阳性细胞显色分布:胞质型、胞核型和膜表面型
(二)盖玻片
盖玻片厚度在0.17mm左右,光洁。为了 加强激发光,也可用干涉盖玻片,这是一 种特制的表面镀有若干层对不同波长的光 起不同干涉作用的物质(如氟化镁)的盖 玻片,它可以使荧光顺利通过,而反射激 发光,这种反射的激发光女可激发标本。
(三)标本 组织切片或其他标本不能太厚,如太厚激
发光大部分消耗在标本下部,而物镜直接观 察到的上部不充分激发。另外,细胞重迭或 杂质掩盖,影响判断。 (四)封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