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质量管理
������ use)
������ ������
朱兰(Juran):质量是产品适用性(Fitness for
SQC:质量为变异的反比 田口玄一:质量是“社会损失”(Cost to Society)
������ISO9000:产品、体系和过程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 顾客和其它相关方要求的程度
“质量”具有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和 可比性的特点。 广义性:“质量”不仅指产品质量,也可指 过程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 时效性:由于组织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对组织 和产品、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的需求和期望是 不断变化和提高的,因此“质量”具有时效性。
服务类产品质量特性:
功能性 经济性 安全性 时间性 舒适性 文明性
软件类产品质量特性:
性能 经济性 安全性 专用性 可靠性 保密性
从质量定义看质量主体的演进
产品的质量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产品、服务和过程的质量 ������产品、服务、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特点:全员、全面、全过程;预防为主;追求卓越
特点:全员、全面、全过程;预防为主;追求卓越,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质量管理发展的四大历史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 1900 Quality Inspection
特点:专职检验
full time inspection
代表人物:泰勒
What am I supposed to do With all these blues Haunting me, everywhere, no matter what I do Watching the candle flicker out in the evening glow I cant let go When will this night be over I didnt mean to fall in love with you And baby theres a name for what you put me through It isnt love, its robbery Im sleeping with the ghost of you and me Seen a lot of broken hearts go sailing by Phantom ships, lost at sea And one of them is mine Raising my glass, I sing a toast to the midnight sky I wonder why The stars don’t seem to guide me
1.3 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 费根堡姆于1961年在其《全面质量管理》一书中首 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 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 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研制质量、维持 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 系。”
涉及技术
管理方式
检验技术
事后把关
数理统计技术及控 制图
事中控制
PDCA循环、QC小 组
过程控制技术
寿命循环全过程控制 事前预防
管理职能
涉及人员
剔除不合 格品
检验人员
消除产生不良品的 工艺原因
质量控制人员
全面控制缺陷的产生 全面提高管理水 平
全体员工 全体员工
我国的质量管理发展
1985年,原国家经委颁布了《工业企业全面 质量管理办法》,全面质量管理在全国被普遍 推广。 1992年我国颁布了GB/T19000—ISO9000 系列标准,等同采用了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 际标准;1994年颁布了GB/T19000— ISO9000族系列标准;2000年原国家技术监 督局颁布了GB/T19000族标准等同采用 2000版ISO9000族标准。
3.持续改进与学习
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 ,它有如下 几种类型: 通过新型产品和改良产品及服务提升顾客价值 通过更佳的工作流程减少错误、缺陷和浪费,以 提高生产 率和经营业绩 改进柔性、响应速度和周期时间
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全过程控制的质量管理
经营管理过程 市场调研 设计过程 采购过程 生产准备过程 辅助生产过程 制造过程 检验过程 包装发运过程 使用过程 售前服务
1.2 质量管理的发展
质量检验阶段:20世纪初→ 20世纪30年代
代表人物:泰勒 特点:专职检验;技术标准 代表人物:休哈特
统计质量管理(SQC)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特点:控制图;统计抽样;事后把关→事前预防
代表人物:戴明、朱兰、费根堡姆、克劳斯比、石川馨、久米均等
全面质量管理(TQM)阶段: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对质量的评价
������ ������ ������ ������ ������ ������ ������ ������ ������ 对设计质量的评价: 是否实现了客户的功能 结构、功能、工艺设计、零件(材料)选择等是否合理 公差设计是否合理[ 15 0.2; 15 0.5 ] 对生产质量的评价: 过程能力指数(Cp,Cpk) 单位产品缺陷和百万缺陷机会缺陷数(DPU,DPMO) 合格品率/良品率 客户满意度是衡量质量高低的根本指标
质量领域的首席建 筑师:J.M.朱兰 (1904-2008)
TQC之父: Armand V. Feigenbaum (1920-)
零缺陷管理之 父:Philip B. Crosby (1926-200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聚焦于体系质量和经营质量
4、标准化质量管理阶段 1987-
特点:全员、全企业、全过程和标准化
60年代 至今
售后服务
管理对象的全面性:对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
因素(5M1E)的全面控制。
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管理方法的全面性
统计方法、 工艺过程的反馈控制技术、质量设计技术、 最优化技术、 网络计划技术、预测与决策技术 、计算 机辅助质量管理技术
经济效益的全面性
以社会的经济效益最大为目的,使供应链上生产者、 储运公司、销售公司、用户和产品报废处理者均获得 最大效益。
质量创新
(顾客忠诚) 质量管理
适用性质量 质量检验 符合性质量 愉悦
质量的内涵
质量是产品使用价值的度量 质量标准是由顾客决定的
质量是由顾客需求决定的。设计质量要充分考虑 顾客需求和成本的平衡(价值工程)。
质量的内涵
在给定设计条件下,产品质量特性的变异造成质量波动。 ◎这种变异可以分为三类: • 同一批产品间的特性变异,它是由产品实现过程的稳 定性决定的; • 产品的质量特性随时间的变异,反映了产品的可靠性; • 同一产品在不同使用条件下的变异,反映了产品的稳 健性。 设计质量决定了质量的80% 低质量的产品是社会资源的浪费
统计质量控制之父: W.A.休哈特(1891-1967)
聚焦于过程质量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1960-
特点:全员、全企业、全过程和多样化的方法 代表人物:费根堡姆、朱兰、戴明、克劳斯比、石川馨等
Total Quality Control →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质量改进之父: W.E.戴明(19001993)
F.W.Taylor
三权分立:设计+制造+检验
聚焦于产品质量
科学管理之父: F.W.泰勒(1856-1915)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1930- 特点:控制/预防 代表人物:休哈特、道奇、罗米格
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Control/Prevention W.A.Shewhart, H.F.Dodge,H.G.Romig
3. 产品质量缺陷
������ 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 (1)产品符合客户的要求 ������ (2)产品不能有缺陷 ������ (3)产品不能出现早期故障 --早期故障是由潜在缺陷引起的 ������ (4)产品应具有稳健性
潜在缺陷比可见缺陷更为可怕
造成潜在缺陷的原因可能源于设计、也可能源于生产
“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9000:2000版标准中, 将TQM 定义为: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 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 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全面质量管理”的涵义
股东
为
供应商
员工 社会
顾客
创造平衡 的价值
股东
使
供应商
员工
社会
相对性:不同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可能对同 一产品、过程或质量管理体系的固有特性 提出不同的需求,也可能对同一功能提出 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求,对质量的要求 也不同。因此,“质量”具有相对性。
可比性:产品的等级高和产品的质量好是完 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或相 互作用的活动。
过程质量包括:
•规划过程质量:从调研到规划阶段
•设计过程质量 •制造过程质量:设计质量的具体体现 •使用过程质量:产品质量的最终体现 •报废处理过程质量:便于回收、重用或无公害化处
理的程度,是产品设计质量的具体体现之一
•服务过程质量:产品提供者对用户要求的满足程度
•产品:过程的结果。 硬件类产品质量特性:
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点
用户至上的观点
产品质量不仅要满足最终用户的要求,还要 满足公共用户、环境保护及资源优化利用的 要求。
一切凭数据说话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