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16课
材料3:“梁君说无论什么人,有他的自由,不许他人侵犯,这话本来极是。 可是侵犯人的,要是出于群众的行动,那就不能这样的说法了。法国在欧 战初起的时候有个极有名的社会党领袖,因为主张平和,给群众打死,后 来并没有发生法律上的问题。这种事情实例不知有多少。 ——知非:《评梁漱溟君之学生事件论》,《每周评论》第22号1919年5月18
资产
阶级 民主 共和
失 败
国
社会
主义 成 社会 功
本课小结:
背景
五
国际 日、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民族矛盾
国内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四 爱 国
运 动
新文化运动促使思想解放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
中心:上海
主力:工人
领导:先进知识分子
知里坐是的谁• 是喊爱什了么一国人声、,打我,进们我觉们步得一、坐涌汽而理车上的,性人汽、大车概狼民挨狈打而主不逃、算,冤我科枉们。不学这知个道运汽动车
由学生掀起,没有人指使,也没有人操纵,是爱国的热情表现。其组 织是颇为民主的,在另一方面,学生们的思想开放,求知若渴。对旧 有的不能一律满意,乃欢迎外来的新的思潮,诸如政治学说、经济理 论、文学、艺术的思想。
)
A、保B路运动 B、五四运动
C、五卅运动 D、一二·九运动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 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 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应予以变更。中 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 材料二:
材料三: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 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 留。……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予以中国公道,中 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摘自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努力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
( 青青青春明暗 李
节 春春春之,而 大
选 之之之我为向进 钊
) 宇人国,人光前 号
…… ——
宙类家创类明而 召
,,建造,勿 青
《 青青青幸为顾 年
青 春 》
春春春福世后 : 之之之,界, 地民家以进背
球族庭青文黑
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合理要求
中国代表团除了(对巴黎和会)提出说帖而外,并由顾维钧在会议席 上表示意见。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1949)
名称
旧民 主主 义革
命
新民 主主 义革
命
任务
性质
领导 阶级
主力
反帝 反封
建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资 产 阶 级
人 民 群 众
反帝 反封
建
资产 阶级 民主 革命
无 产 阶 级
人 民 群 众
指导
思想
三 民 主 义
马克 思主
义
前途 结果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斗争精神 领导阶级 群众基础 主力军
不彻底地、妥协地
资产阶级 不广泛
资产阶级
彻底地、不妥协地
知识分子
广泛 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的开端
中国近代史(110年)
1840 鸦片战争
1919 五四运动
1949
新中国 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 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 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导路”
——《中国通史》
一 五四运动背景
1.国际: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民国族;矛盾加深 2.国内: A.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卖国,对内独阶裁级混矛盾战加。深 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人阶级队(伍根迅本原速因壮)大。 C.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4)拒绝和约签字
A、(1)(2)(3) B、(1)(4)
C、(1)(3)(4) D、(1)(2)(3)(4)
练习
3、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 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罢学风潮”“政治问题分别指”
( B)
A、上海学生运动、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C、五四运动、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D、上海学生运动、五四运动
——梁漱溟《论学生事件》1919年5月18日
材料2:“我们人类现在既已承认学生运动是合乎正义的,国家和法律也应 该跟着我们人类往一条路上走。那些道德上承认,法律上不承认的话,是野 蛮时代的法律,专以维持秩序作目的的……这种法律观,单是救济人治弊的, 在现在的国家内,实在没有什么功用。
——北京《晨报》:《学生事件和国家法律问题》1919年5月18日
顾维钧曰:仅关数百万人的太平洋属岛问题各位即如此尽力,至于青 岛问题关系四万万人民的大问题,本全权之责任亦极重,今试述其大纲原 则:胶州租借地,胶州铁路 及其他一切权利,应直接交还中国。青岛完 全为中国领土,当不容有丝毫损失。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 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租借与德国,起因于教案 问题。德国以武力要挟强请,迫不得已而为,已属世界周知之事。如就地 势论之,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胶济铁 路与津浦铁路相接,可直达首都,于国防上中国亦断然不容他国之争执。 以文化言,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山东以 二万五千英方里之狭地,容三千六百万之居民,人民即已稠密,竞存已属 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实无讨论之余地。是以如就本会承认之民 族、领土完整原则言之,胶州交还中国,为中国当有之要求权利。 本全 权认为交还青岛为公正圆满之一条件,若本会舍此采用他法,则本全权不 得不认为谬误。……本全权绝对主张大会应斟酌胶州租借地及其他权利之 处置,尊重中国政治独立,领土完整之根本权利,且相信中国,有和平之 诚意。
——转引自《北洋背景是 (C )
A、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B、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C、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和影响。
D、巴黎和会重新分割中国的山东。
2、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的斗争口号初步实现的有( B )
(1)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3)废除二十一条
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摘自《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
如何理解“初步胜利”的含义?
对内:五四运动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对外:五四运动没有赶走帝国主义。
三 五四精神的内涵
材料1:《我参加了五四运动》——梁实秋:我那时候在清华学校 读书,我们列队进城受到盛大欢迎。这时候有一辆汽车驶了过来,不
日
材料中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理由
作为新世纪的青年学生,我们 该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 之责任也。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 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 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 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 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 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 与国无疆!
要求:内容应包括外交努力的主要目标、经过、结果及其评价。答 题应成文,无需罗列材料,限180字以内。
(1)目标:直接收回山东权利。
(2)经过──驳斥日本无理要求,顶住英美压力,以各种方式据理力争。
(3)结果──交涉无效,拒签和约。
(4)评价──坚持维护国家与主权领土完整的正义立场,不畏强 权,捍卫民族尊严,顺应民心,应充分肯定。
——上海中华工业协会通告
罢市救国 不办卖国贼不开行
为良心救国牺牲私 利
国事如此,无心整 容,请君不必光顾。
——上海某理发馆 贴出的告示
二 五四运动经过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 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 生阶释段;工人中心商界主罢力工不及斗五争日形,式 而曹初、步章胜、利陆 第1去9(19一。—、1阶69”—、1段93年《)上北思6海京月考学2:4为日联什学以告么初生后同五步,胞四的北游 示运书胜京动行 威利》外最?1交后9部1能9接1释 2贼取年..连北免放职得6洋去电被务月军三捕;告阀个1学代2被卖生表日迫国;团: 第19国一长19二、内事)阶6、局请自段3势陆行紧 总 决上张 长 定海, ( 。人 注……民:工 阶当要外人 级时求交国拒部内“运签长三公动,陆众罢征政团”祥府体,压以3在中力.及中和国极某国约代大代些上表,表签省团签拒字份绝。团字的
3.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3 二 五四运动经过
4
1919年5月7日,上海各界两万余人召开 了声援北京学生的国民大会。
1
口号?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曹、陆、章三个卖国贼终 于被免职。右为《晨报》的消息报道。 左图从上至下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2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逮捕街头讲演的学生
五四运动时期 上海南京路五 良 子,知君、姊等半教四腔其年热妹以血,来存师之焉训国否其耻乎徒纪?,念如毋,有忘至存此今也国芳市仍,耻斋街有请纪一门景交念线告日口之其。的罢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讲话 日本代表宣称:胶州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 日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 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美国代表提出:中日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 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 权利,和会须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两项解 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