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现代烟草农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云南现代烟草农业现状及发展策略

现代烟草农业现状及发展策略(农业大学烟草学院10烟草,650201)摘要:我国是烟草大国,但不是烟草强国,随着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现代化不断进步,烟草农业在新形势下也要有新的突破,因此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成为当前首要任务和重点容,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实现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通过对目前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进而针对现代烟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论述了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必然性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现代烟草农业;现状;发展策略,2007年6月,国家烟草专卖局成康局长在烟区考察指导工作时提出了烟叶生产要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并指出:“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就是要打牢一个基础,努力实现‘四个化’,即全面推进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外烟草业迅速发展,烟叶生产基础设施越来越好、种植集中度和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信息化应用越来越广泛,烟叶生产质量水平迅速提升。

而我省虽然是烟草大省,但烟叶整体质量水平还有待提高。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是科学发展观统领烟叶工作的必然要求,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保持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符合当今世界烟草农业发展方向,对提升烟草产业化整体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烟区、促进烟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意义【1】。

在当前国际环境下,我省烟草行业该如何应对挑战,走怎样的发展道路,怎样才可能具备核心竞争力,是烟草行业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

因此,就现代烟草农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实现现代烟草农业的对策进行了论述,以期对理解和探索现代烟草农业的理性认识和实践提供参考。

1 现代烟草农业的定义及发展思路现代烟草农业是现代农业的组成部分,具有现代农业的基本特点和要求,同时又有其鲜明的特点。

所谓现代烟草农业,就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运用科学生产方式通过加大生产要素投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产率,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生产、专业化分工和信息化管理,达到保持烟叶生产可持续健康发展目的的烟草农业形态。

现代烟草农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和完善烟草专卖制度,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通过加大要素投入,转变生产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措施,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烟农收入持续增加,构建适应卷烟大企业、大品牌规模要求的原料保障体系,努力为烟草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2 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现状2.1 逐步完善了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烟区设施装备是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目前烟草农业发展中急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省按照现代烟草农业“一基四化”的基本要求,示区基本烟田建设结合中低产田地改造建立基本烟田保护制度,保证稳定高产的基本烟田;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了示区烟叶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改善了烟农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使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大幅提高,为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基础。

截至2010年,全省烟草行业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04.4亿元, 建设现代烟草农业基本烟田933万亩,配套烟水工程74万件,机耕路3811公里,配置农业机械4.2万台套, 育苗设施1377件,密集烤房10.9万座,改建烤房13万座,新建晾房18.5万座。

2010年,省在滇东三州(市)四县建立跨行政区划、大围的滇东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区,规划基本烟田117.3万亩,实现了从村、乡局部试点到整县、大区域推进的跨越式发展。

在2010年遭遇百年大旱的情况下,依托烟水配套工程的基本农田,只有10%的种植面积成灾,低于全省32%的旱灾成灾面积【2】。

2.2 规模化种植水平有一定提升所谓烟草种植规模化就是:数量规模化、质量规模化、效益规模化。

烟叶生产是计划生产,省现代烟草农业就是采用现代烟叶生产组织方式,通过技术创新,从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使烟农种烟效益和烟草企业效益最大化。

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积极推进与有效探索下,省烤烟种植户均规模水平有一定的提升,并逐步建立了一批稳定的职业种烟户,加快了烟叶产业化的进程。

在烟草发展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按照优化区域、优化地块、优化农户的“三优化”原则,从实际出发,依法、自愿、有偿的引导以村为单位统一规划烟田,实施规模化种植,使宜烟土地向种烟大户和各种烟叶生产合作组织集中,引导、组织种烟技术能手扩大种植面积。

通过烟草优惠政策的扶持和产前补贴、灾害风险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全方位支持,逐步建立了一批稳定的职业种烟户,加快了烟叶产业化的进程。

2.3 集约化生产经营稳步推进为实行分片管理,使其逐步向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过渡,烟区成立了烟农协会和专业生产合作组,全面推行集约化、智能化烘烤,积极探索烟叶的集约化经营。

做到了统一对烟田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规划,统一按要求自愿联合实行烟叶规模化种植,统一实行机械化作业和专业化服务建立专业服务队,统一农事操作,统一组织烟农的培训,统一实行信息化管理。

使烟叶生产逐步由传统、粗放的管理模式,向集约化、现代化的生产模式转变。

2010年全省发展种烟专业户24万户、家庭农场1198个、专业合作社4658个,覆盖种植面积549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88.4%。

通过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实践了土地互换、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积极发展了种植专业户、专业合作社,发展家庭农场,提高了烟叶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

2.4 专业化服务组织运营效果明显烟区在推进烟叶生产专业化分工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在专业化分工上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现代烟草农业以“五统一分”方式,即统一育苗、统一技术、统一物资配送、统一机械、统一培训和分户经营实现了分户经营和专业服务的有效结合。

在家庭经营基础上,通过“中间(农机、植保)专业化、两头(育苗、烘烤)工场化”,促进烟叶生产关键环节服务专业化,推动烟草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不断健全完善机耕、育苗、植保、烘烤专业化服务组织。

在专业服务上,全省主要有育苗合作社、机耕合作社、植保服务社和烘烤合作社四种形式的专业服务合作社。

2010年,全省全面实现了专业化统一供种、育苗,达到100%;专业化统一机耕、植保得到大面积推广,分别达到67.5%、62.5%,专业化统一烘烤、分级在探索试验,达到39.4%。

对不宜统一经营的环节,仍坚持烟农主体地位,实行分户操作。

专业化服务组织的运营,有效减轻了烟农的劳动强度。

2.5 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很大改善信息化管理对烟叶生产的良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衡量烟叶生产科技含量高低的重要容。

通过充分利用省现代烟草农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物资管理、户籍化管理、生产过程控制、绩效考核、成本控制、烟叶收购等各项工作信息输入电脑,利用信息化平台实行对烟农的综合管理,同时给烟农提供烟叶各个生产环节的各类生产信息和技术服务,提高了烟叶生产经营信息化管理水平。

另外,利用信息化平台,依照阶段农事操作、合格履约率等情况对烟农分类评定,按其类别给予不同的扶持政策,通过分类管理,提高了烟农的合同意识,既严格了合同管理,又促进了烟叶生产信息化管理。

3 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烟区尽管在某些方面、某些区域已经具备了现代烟草农业特点,在运作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形式,但由于其发展时间短,山高地不平,地区差异较大,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总体来看现代烟草农业的特征并不突显,主要表现在:3.1 基础设施建设的水平不高基础设施整体建设进度较慢,烟水配套面积不够,智能化密集烤房数量不足,烟区沟、路、渠配套不完善,服务烟农的农机和机械化作业设备短缺,机械化水平不高,减工降本效果不明显。

2011年6月29日,由于冰雹灾害,使全省烤烟受灾面积达到11.8万亩。

在受灾的烤烟中,绝收面积达5.6万亩,损失60%-80%的面积1.8万亩,损失40%-60%的面积2.1万亩,损失40%以下的面积2.3万亩,烟农受灾损失超过2亿元,灾害共涉及14个县(市),53个乡(镇),2万余户农民。

大灾之年暴露出生产设施落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的实际问题,旱涝保收田面积较少,靠天收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

3.2 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仍然偏低企业和大户的带动力不强,土地流转困难大,农村土地实行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涉及农户多,牵涉面广,各方利益难以平衡,实际操作存在诸多困难,如土地租金逐年提高,土地流转周期不长,烟草的非规模化种植带来种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最终势必导致烟叶质量不一,最终影响现代烟草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

另外,烟农种烟方式以家庭生产为基本单位,适宜种烟土地较为分散,有的地方把大块的土地划分为小块土地,这种“划整为零”的做法以及农户与农户间的思想不统一性和差异性,最终导致烟草种植的经营和管理存在较大的不和谐性,也给土地有效流转带来较大的困难,致使集约化经营水平不高,机械化程度还很低,有的地方尚完全处于手工劳作阶段,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3】。

3.3 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尽管出现了一批育苗专业户、机耕服务队、烘烤专业户、植保专业队,除专业化育苗和专业化机耕外,在栽培、中耕培土、大田管理、病虫害防治、烟叶成熟采收、调制与分级等方面专业化分工尚处于手工操作的初级水平,有的甚至尚处于自由发展阶段。

与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还相差较远。

3.4 信息化管理不系统信息化管理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

虽然初步实现了产购合同管理信息化、烟叶调拨业务信息化、建立了烟草局域网等,但是信息管理还不广泛、不系统、不全面,烟叶生产的信息化过程控制不全面,大多数地方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专门针对现代烟草农业的农业气象专家预测系统、烟草养分测试施用专家系统、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与防治专家系统、烟叶田问成熟识别及其与之相配套的调制参数系统等。

烟叶信息系统还无法帮助烟农提高种植水平,无法有效的帮助领导和技术人员提高烟叶生产管理决策水平。

3.5 烟农队伍文化程度低且老龄化由于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很大一部分有文化、素质较高的年轻劳动力外出就业,烟草种植主要由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农民进行,烟农队伍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观念旧,信息不畅,老龄化严重,接受新技术较慢,又随着生产物资和农产品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同时其他经济作物与烤烟争地矛盾日益突出。

导致烟农种烟积极性不高,烟农生产技能较弱、创新能力不足,没有形成真正的种烟农民职业化。

烟叶种植比较效益下降,烟农希望通过种烟获得较大经济收入的目标不能实现,成为制约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