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快速阅读理论篇

快速阅读理论篇

快速阅读理论篇成功者都是善于阅读者,21世纪的成功者必然是快速阅读者!阅读的最大理由是为了摆脱平庸,增加内涵,提升境界,开阔眼界。

阅读的最大成本是时间,而速读的最大价值在于帮助人们节约时间成本,拓展生命空间。

你知道吗?一个普通的美国男孩,为完成一篇小论文作业,竟可以在一个月内阅读数百本图书。

而在中国,一位硕士研究生,也难以保证为写毕业论文而看完上百本图书。

我国已经意识到速读的重要性,速读研究已列入国家课题,建立了近千所速读试验基地。

教育部新大纲规定,中小学生阅读一般现代文的速度分别为:小学生高年级:300字/分钟初中生:500字/分钟高中生:600字/分钟据《中国社会报》抽样调查显示未经快速阅读训练的学生仅5%能达到新大纲要求,而一般成年人的平均阅读速度仅为230字/分钟左右。

1、阅读的分类按照阅读的方式划分,阅读分慢读(传统阅读)和快速阅读。

慢读是按照字词逐个来读,把字组合分析理解,进行的传统阅读方式。

快速阅读作为阅读的一种,是从阅读方式的角度界定的。

2、快速阅读的概念和定义快速阅读: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保证理解理不降低的前提下快速而有效的阅读。

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获得快速记忆、快速理解。

即所谓的“一目十行,触目即懂,过目不忘”。

慢读≠高理解力快速阅读≠低理解力快速阅读≠浏览、略读3、快速阅读的发展史快速阅读首先起源于美国。

在本世纪初,为了适应“经济巨浪”与“文化巨浪”的冲击下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的形势而产生的。

二战后,哈佛大学开办了快速阅读班并很快在各地的大、中、小学中普及。

国家和各种基金纷纷投资,集中一批专家学者专门研究快速阅读法,并创办速读院校,出版专著,设立学位并可以授予博士学位。

克林顿与布时两届政府都投入巨资,进行儿童早期阅读、青少年课外阅读的研究开发。

在英国,剑桥大学引进了哈佛的方法并加以改革,采用电影教学方式开办成人快速阅读训练班。

在法国,1996年《快速阅读课本》被定为教科书向全国发行。

到20世纪70年代,快速阅读学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80年代初,法国在全国中小学推行“创造性阅读法”。

在韩国,把速读训练效果推向每分钟万字以上,并取得大面积优异的教学成果的,是韩国速读专家金龙镇(也译作金涌真)先生。

韩国政府在1981年12月颁布的“私设讲习法令”中允许采用速读课程作为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速读学院、速读讲习。

在韩国不论是政界、军警、教师还是企业界的各种组织,一旦取得速读讲师的资格,工资就会提升。

而成为专职速读讲师的人,其工资将比原来高出一倍。

传授快速阅读的学校儿科遍布所有城市,仅汉城就有几十家。

韩国每年一度都要举行“最佳速度竞赛大会”。

在日本,速读专家加古德次、芦田献之等分别从韩国、美国引进快速阅读法,并组织团体,开办学校,进行快速阅读的研究与普及。

前苏联也是开展快速阅读研究和推广比较早的国家。

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出版了很多关于快速阅读法的书籍。

1966年,敖德萨的两名研究人员用他们自己制造的阅读加速器开始试验快速阅读法。

1970年“量子—700号”的试验表明:经过一定时间训练的人,阅读速度能成倍增加。

此后,快速阅读试验室、快速阅读学校在前苏联各地纷纷建立,把快速阅读作为正式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取得了丰硕成果。

快速阅读在中国的发展。

1980年我国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指出:“现在具备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的能力已经不再是神童才子的事,而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具备的阅读能力。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标中《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明确作出规定。

4、杰出人物中国:秦始皇:《史记》中记载,秦始皇“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张衡:《后汉书·张衡传》:“吾虽一览,犹能识之”三国时期的诗人王粲、简文帝萧纲、书法家欧阳询……近代的谭嗣同、蔡元培、毛泽东、郭沫若……外国:拿破仑:他能在一天之内读完20本书,即使军队远征,也要让人带几十本书籍来供他阅读。

马克思:写《资本论》,阅读了1500多本书。

列宁:《列宁全集》共55卷,引文来源超过16000多种书籍。

爱迪生、亚洲首富孙正义、罗斯福、肯尼迪、卡特……爱维琳·伍德经过12年的研究,创造了徒手直视速读法,采用直读法,可望将阅读速度提高到3000个字左右。

5、认识全脑速读记忆全脑速读记忆,简单的说就是用全脑快速进行快速阅读和快速记忆。

(1)认识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大脑分左脑和右脑,左脑主要的功能是:语言、文字、数学、逻辑等抽象形思维;右脑的主要功能是:图像、空间、色彩、方位等形象式思维,全脑就是综合运用左右脑的功能。

在我们从小到大所学的语言、文字、数学、逻辑思维等,大部分都是开发和利用我们的左脑,对于右脑的开发却非常的有限。

但是左右脑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别,右脑的功能是左脑的100万倍。

(2)传统学习中对大脑运用的弊端传统的学习方式,因主要运用和开发左脑的文字、数学、逻辑等抽象思维,缺乏图象、色彩、空间的易于接受的形象思维,因而比较枯燥,记忆理解困难,长期的这种学习,就会给大脑及身心造成很大的压力和负担,使人容易产生抑郁、厌烦、抵触和躁动的情绪,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对于青少年的心里素质教育非常不利,很难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和兴趣、态度、习惯和爱好。

(3)全脑速读记忆的优势全脑学习,由于运用了右脑的功能,不但增添了学习的形象性、趣味性,而且缩短了学习时间,减轻学习压力,降低了学习负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开发了大脑的潜能,从心里提高了对学习的接受性和认知度,因此更容易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素养,和健康正常的学习精神状态,使看书学习不再是痛苦和难受的事,而是轻松愉快的事情。

全脑速读的原理“全脑”是指左脑和右脑综合的运用,也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全脑协作,提高阅读的速度、效率和记忆理解力。

(1)眼脑直映全脑速读记忆,是在看书的过程中,利用右脑的图像功能,将文字直接印入大脑,进行理解和记忆。

传统阅读者的阅读思路往往是由视觉中心传至说话中心,经发音器官发出声音传至听觉中心,再由听觉中心传到阅读中心,最后才达到理解文字意义的过程。

这样的过程曲折迂回路线太长,不仅费精力、易疲劳,而且直接影响到理解和记忆的效果,违背了大脑原有的记忆规律。

速读记忆则是培养阅读者直接把视觉器官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声现象,形成眼脑直映,从而实现阅读速度的飞跃。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从感知文字到理解内容,除眼睛和神精系统外,一般不需要其他感觉器官参与,所以我们把它称为“眼脑直映”。

眼脑直映的关键是排除头脑里潜在的发音现象,即阅读时做到不朗读、不唇读、不喉诵、不心诵。

(2)消除回跳阅读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人在阅读时的眼睛是一停一动的。

生理科学已经证明,只有眼停的时候才能感知文章的内容,眼跳的过程一般是不吸收信息的。

在阅读过程中,由于意义不明了,或未看清楚,会导致眼睛的“回跳”或“回视”,回跳使得注视次数和耗费的时间增多。

不熟练的读者,注视交数多,约占注视的30%;而阅读能力强的读者,注视次数少,回跳次数也只占注视次数的10%。

通过训练一方面消除回跳,另一方面提高眼动的速度,因而大大提高阅读的速度。

(3)扩大眼睛的视幅范围阅读心理学研究表明:大脑和眼睛识别一个词和多个词所需时间几乎是相同的,因为信息数量都处于一个视幅广度之内。

虽然每个人的视幅广度因生理条件、文化水平、阅读目的、阅读习惯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但经过训练都能充分利用和扩大。

通过训练,扩大视幅宽度和长度,使你从一目4个字,提高到一目半行、一目一行,直至一目多行,使眼睛吸纳信息能力大大加强,提高眼睛对文字的整体感知,同时也提高了记忆理解率。

6、读书为什么读不快不良的阅读习惯(1)音读:表现:①读出声②唇动③舌或喉、声带动④心诵,也叫潜读,即大脑中发声传统阅读过程,字形——字音——字义最大弊端:阅读速度受到说话速度的影响,从而拖慢阅读速度。

形成原因:(发声阅读习惯)(2)逐字阅读:表现:即一个字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词逐个进行阅读的方式。

最大弊端:①注视的次数多,花费时间长;②节奏缓慢而信息零散,跟不上大脑思维活动;③影响整体理解形成原因:视幅狭窄(3)回视返读:表现:有意无意地回头重读的阅读习惯最大弊端:恶性循环——返读越多,越需要返读形成原因:精力不集中7、全脑速读的科学根据每个人都有速读记忆的潜力,只是没有挖掘出来。

科学研究表明:人脑神经细胞功能每秒间可完成信息传递和交换次数达1000亿次。

处于激活状态下的人脑,每天可以记住四本书的全部内容,人类对于大脑的研究有2500年的历史,然而对自身大脑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仅有10%。

人的每只眼睛有1亿3000万个光接收器,每个光接收器每秒可吸收5个光子(光能量束),可区分1000多万种颜色。

人眼通过协调动作,其中的光接收器可以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内,以超级精度对一幅含有10亿个信息的景物进行解码。

众多中外阅读学已有的实验结果表明:在0.1秒时间内,成人一般能够感知6—8个黑色圆点或4—6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也就是说,一般人未经过训练一分钟可以感知到4200个点。

美国空军用速视仪进行的训练证明: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以在1/500秒的时间辩认4个英文字母。

那么,一分钟即可辩认120000个英文字母。

根据统计,英文单词的平均字母数为6个,也就是说,经过训练的人可以在一分钟辩认20000个英文单词。

小结:全脑速读记忆训练,就是运用了眼脑直映的科学原理,通过各项训练,来消除回跳,提高眼动速度,扩大视幅范围,提高眼睛对文字的整体感知,使得经过训练的学员,阅读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发挥和提高。

8、快速阅读的五大作用:(1)大脑翅膀——博览群书,增长智慧的捷径法国文学家拉法格说:“书籍是提高我们思维能力的精巧工具,是帮助我们克服智力上的惰性以及知识贫乏的发动机”。

一位日本学者的调查资料表明:工作紧张,平时多用脑的人,智力要比懒散者高50%。

而英国一位神经生理学家认为:人脑紧张工作开始得越早,持续得时间越长,脑细胞老化得也就越慢!全脑速读记忆,是一个多感观同时参与的高级神经生理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给大脑以丰富的刺激,大脑将因为这些刺激而更加发达,适应能力和处理能力将会日渐提高。

(2)学习利器——轻松学习,感受阅读的乐趣人类80%的知识是通过阅读而获得的,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当有人问比尔·盖茨成功的秒诀时,他只说了一句:“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阅读者,快速阅读是我获取信息,赢得成功的最大秘诀!”湖南省宁乡县的王建明,在经超级速读记忆的培训后,感叹道:“无论是在看书学习,还是工作上、生活中,总有一种说不清的轻松和愉悦。

读书,已经变成速读和效率的享受。

由最初的每分钟400字,上升到1000字、2000字,直到5000字;理解记忆能力由原来的30%,上升到60%,还改掉了粗心大意的毛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