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将进酒 ppt课件
高中语文~将进酒 ppt课件
黄河之水——不复回 明镜青丝——暮成雪
人生短促
悲壮
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 大, 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
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
慨而又极豪放。
•
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理想
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
感,写了许多借酒咏怀的诗,以表达自己心中的
郁闷。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
“有用”而“必”,一何自信!体现了诗人
的旷达豪放,透露出一种怀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
的积极的态度。
•
深蕴在骨子里的豪情。
• 曩者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
——《上安州裴长史书》),
• “菜要一碟乎,两碟乎?酒要一壶乎,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点明题目——将进酒 不 足贵、不复醒——鄙弃憎恨 古圣贤、昔陈王——怀才不遇
欢乐
愤激
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不足贵”“不复醒”
用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 轻读,下句重读。“陈王” 两句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行路难》) ” 。
• 不羡慕达官贵人的生活,实际是对豪门权贵的蔑视、否 定,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李白最可宝贵的性格。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诗人由自身遭遇,联想古今,对荒唐社会愤怒嘲讽。 • 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并化用其《名都篇》“归来宴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
诗人那眼花耳热的醉态跃然纸上,恍然使人
如闻其高声劝酒。
•
几个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
化,而且写来逼肖席上声口。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
富贵人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食物精美如玉。
•
“钟鼓馔玉”“不足贵” 是诗人仕途失意,志不得
抒的愤激之词!
•
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当位至卿相,飞黄腾达,
解题
《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意 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 容。将,请、愿之意。 诗中记李 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
字词
樽 zūn 裘 qiú 恣 zì
馔 zhuàn 烹 pēng 谑 xuè
恣 放纵 金樽 金色酒杯 会须 应当
谑 玩笑 馔玉 美好饮食 沽取 买回
与五主陈古钟与岑烹天人君君
尔花人王来鼓君夫羊生生不不
同马何昔圣馔歌子宰我得见见
销,为时贤玉一,牛材意高黄
万千言宴皆不曲丹且必须堂河
将 古 金 少 平 寂 足 , 丘 为 有 尽 明 之
愁裘钱乐寞贵请生乐用欢镜水
。,,,,,君,,,,悲天 呼径斗惟但为将会千莫白上 儿须酒有愿我进须金使发来
进 酒
将沽十饮长倾酒一散金,,
出取千者醉耳,饮尽樽朝奔
作者
李白 (701—762年), 字 太白 ,号 青莲居士 , 唐代伟大的 浪漫主义 诗人。 其诗风 豪放飘逸 ,想象丰富, 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又称为“诗仙 ”。
背景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 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 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 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 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 (752)。距诗人离开长安 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 好朋友岑勋应邀住在嵩山的 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 放歌,抒发情怀。
两壶乎?”
“人生”以下六
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
须尽欢,且为乐——欢乐
纵酒放歌
悲壮
欢乐
节奏要逐渐加快, “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 “天生”联显 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 “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平乐,美酒斗十千”之句。 • 曹植举行宴会畅饮,为的是空有超群才华,却遭兄、侄猜
忌,不得用,借酒浇愁。 • 既是对陈王昔时宴饮的倾慕,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
而叹惋,更是对现实遭遇的愤恨与控诉,兼以自况。 • 一样的才思敏捷, 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有志难展 。
“岑夫子”以下六
句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换对恣留不听杯三还空如流
美君欢其复。莫百复对青到
酒酌谑名醒
停杯来月丝海
,。。。。
。。。。暮不
成复
雪回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 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 •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
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
愁,反抗现实。
•
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
惟有金樽美酒。
如何看待李白的嗜酒如命的放浪行为?
•
李白嗜酒,更多的是他人生志向不得施展的
体现。
•
借饮酒来反抗险恶的现实社会,寄托情怀,
是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常用方法。
•
李白也继承了这种做法,借酒浇愁,发泄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惟古
将
有来
饮圣 者贤
进
留皆
其寂
名寞
酒
教学目标
1.把握本诗的基本内容和感情基调。 2.理解本诗中李白感情的复杂性。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4.体悟李白豪放的诗风。
导入新课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教学过程
1、检查预习 2、课文诵读 3、感知体悟 4、巩固提高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
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
“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
何的情态宛如画出。
•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秋浦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 • 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 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 • 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 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开头六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