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勇杀人案_犯罪心理学分析

黄勇杀人案_犯罪心理学分析


A、从小扮演杀手的欲望就十分强烈
B、长期沉湎电子游戏
• 对于犯罪正是由于年少时候,模仿和学习 的不良模式以沉湎网络的不良行为内容最 终导致了错误的活动内容,将自己幻想为 可以杀人不眨眼的酷帅杀手。最终变成了 连环杀人狂魔。
犯罪心理因素
• 一、罪犯的性格过分得内向 • 二、自控系统的缺失
黄勇当过歌舞厅音响师 、建筑工 , 到过新疆 打过工、拾过棉花 ,此后一直在家务农 。他虽 然做过很多工作但是一事无成,没有突出成 就,也没有很多知心朋友,长期独居,为排 解寂寞长期流连于歌舞厅或者虚拟的网络世 界。最终导致了性格的内向。(不良的性格 倾向)
• 犯罪因素分析
(1)行为因素 (2)心理因素 (3)生理因素 (4)环境因素
行为因素
• 一、罪犯少年时影视作品的影响
二、罪犯过多地沉溺于杀手想象中 (角色扮演)
一场录像和一个杀手的梦想
• 12月10日,在平舆县看守所,黄勇向本报 记者讲起了他少年时期的一件事。黄勇12、 3岁时,在一次庙会上,看了一场录像,片 名叫《自由人》,讲的是一个杀手独来独 往的故事。在少年黄勇眼中,杀手很酷, 与众不同,他很想体验做杀手的感觉。谁 也没有料到,一颗罪恶的种子已经落在了 这名少年的心田。
站在智能木马旁边的 小个子杀手
——平舆特大杀人案犯罪心理 分析
讲演人:
案情简介:
• 29岁的平舆县玉皇庙乡曾庄村村民黄勇,将 自己家中的面条机改制成杀人的器械,取名所谓 的“智能木马”。之后,他精心策划,自2001年9 月至2003年11月,先后从网吧、游戏厅、录像厅 等场所,以资助上学、外出旅游和介绍工作为诱 饵,将受害人骗到自己家中,然后以“智能木马” 测试为由,将受害人捆在木马上或先把受害人用 酒灌醉,用布条将受害人勒死。直至案发后,黄 勇共杀害无辜青少年17人,轻伤1人。驻马店市中 级人民法院于12月9日开庭公开审理,判处黄勇死 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2003年12月26日,黄勇 被执行死刑。
可 笑 的 智 能 木 马
身高不足1.7米,面容清瘦,乍看上 去还有点文气,就是他一手制造了 平舆系列杀人案吗?
罪犯的内心独白
犯罪曾经在供述中说出。他自己个子矮 小瘦弱,觉得自己不能用暴力杀人。所以他 觉得要用冷静的方法。而最容易上当的就是 在网吧娱乐厅出现的年青。所以他想出了智 能木马来保障他的每次犯罪行为的顺利实施。
客观环境 • 一、居住环境 • 二、社会环境
• 居住环境
• 罪犯的家人长期外出打工,他在家务农或 也外出打工,他三十岁了还没有女朋友也 没有交到要好朋友,所以他的“长期独居” 这一个客观条件为他提供可能实施犯罪的 现场条件。并且其居住的房子又旧又破很 难引起他人注意。
社会环境
• 黄勇的作案总是在他居住的乡村,而该乡 村较偏僻。
心 故 无 无 有 挂 恐 怖 远 碍, 离 无 颠 倒 挂 梦 想 碍, 。
, 《 心 经 》
——
•谢谢观赏!
• 在黄勇的供述中他说,在杀第一个人以后, 他自己感到了内心一点满足感,但又觉得 不够过瘾……所以他控制不住自己,所以他 忍不住杀了一个又一个。(自控系统缺失)
生理因素
• 一、年龄 • 二、异常生物学因素 • 三、精神类型
在年龄方面,黄勇虽然不是正值青春期的容易 冲动的少年,但是年近三十的黄勇,却容易让 被害人产生信任感。 在异常生物学方面,黄勇的智商显然高于文化 背景差不多的同龄人。 在精神类型方面,黄勇倾向于变态、偏执、妄 想型。
• 黄勇的乡村,执法机关也没有认真பைடு நூலகம்行义 务。
尾声
最后罪犯黄勇在准备杀害第十八个罪犯的时 候却忽然心软了。他想放回他。等人在抓走 他。并且顺便把那些以前杀死的人尸骨带走。 他陷入了内心的疲倦和恐慌。 我在我的观点认为……
贪嗔痴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 嗔的反应。
相关主题